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电影市场的「爱情故事」

中国电影市场的「爱情故事」
2021年05月14日 21:02 新浪网 作者 一起拍电影公众号

  作者/无念

  随着本周《感动她77次》率先开跑,520爱情片档期正式拉开序幕。

  自从2018年《超时空同居》让内地影市第一次有了520爱情片档期的概念后,这一根据谐音“我爱你”演化而来的普通一天,也开始成为了很多爱情片的兵家必争之地。光今年的520当天,就有共五部爱情片要上映,这还已经是其他两部影片提档或改档后的结果。

  不仅如此,全年有“爱情”加成的节假日也不在少数,情人节、七夕节、520,甚至就连“光棍节”都加入了其中。而且,撇开这些中小档期不提,每年的各大档期内也基本上都会包括一到两部爱情元素占主导的影片,且往往都能在档期内脱颖而出。

  从2017年的《前任3:再见前任》,到2018年的《后来的我们》《超时空同居》,再到去年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如果声音不记得》,以及刚过去的五一档的《你的婚礼》……爱情片仿佛更容易“常胜”,节节攀升的票房更是印证了爱情片目前在内地市场的刚需地位。

  不过,目前内地市场卖得好的爱情片,大多数还是国产片,尤其是大陆的爱情片。至于港台爱情片,虽然平时观众们看的也不少,但是商业体量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至于其他国家的爱情片,除了好莱坞的尚可一战,大多数都难以和国产片抗衡。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内地公映的那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爱情片,来看一看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内地:

  票房遥遥领先,质量良莠不齐

  毫无疑问,内地爱情片在市场上拥有稳固的优势地位。

  作为一个受众范围较广,且影片数量繁多的类型,爱情片一直以来都是国产片中最为卖座的几大类型之一。

  拍sir也统计了从2015年以来,历年国产爱情片票房最高的前三名,来看一看这其中都有哪些规律。

  票房成绩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表格里列出的这些影片,无一例外票房都处在亿元以上,不过影片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比如2016年的冠军《美人鱼》和亚军《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差了近四倍。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以看出,近两年年度爱情片的头号选手票房体量在降低。当然,这和疫情的影响,以及影片所处的档期、质量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

  结合档期来看,表格中的大多数爱情片基本上都出自于热门档期,比如春节档、国庆档、五一档等。这些档期由于有节假日加成,因此对于影片的票房有很强的助推作用。至于在贺岁档、暑期档、寒假档这样的档期内上映的影片,由于时间跨度较长,通常也可以走出一条不错的票房长线。另外,近几年如七夕、跨年、圣诞,包括520这样的日子随着热度以及人们娱乐观影需求的提升,也开始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票房成绩证明了爱情片在内地市场稳固的基本盘,观众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需求也十分明显,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影片的质量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趋势。表格里仅列出了21部影片,这其中有12部的豆瓣评分位于及格线以下,甚至有很多才刚达到4分。或许创作者也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内容为王的年代,随着市场的愈发成熟,票房口碑“双赢”才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中国香港:商业体量趋于稳定,

  数量递减质量堪忧

  相比内地的爱情片在票房上的突出优势,中国香港地区出品的爱情片市场体量相对而言就弱了不少。虽然如今内地上映的港片大多是以合拍片的形式而存在,但这其中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拍sir同样整理了所有陆港合拍的爱情片(含纯港片),由于数量众多,只统计了票房5000万以上的电影。至于排在头部的像《美人鱼》《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少年的你》这样的大体量影片,由于已经归类到内地爱情片中,因而也没有收录在内。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这些电影几乎清一色都是香港导演执导,其中不乏国际名导,而卡司阵容却又几乎集结了两岸三地的演员们,有的甚至几乎全都是内地演员。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对于定义它到底更偏向于大陆片还是港片,其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何况,其中有不少影片,也存在一定的类型界定问题,“爱情”其实并非主要类型,只是故事中含有爱情元素而已。

  从时间上来看,大多数的影片都集中在2016年以前。在此之前,像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系列,杜琪峰的《单身男女》系列,以及谷德昭、黄百鸣这些导演每年一度群星荟萃的“报喜”系列,基本上还是可以代表港产爱情片的整体现状的。但在那之后,爱情片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仅有《春娇救志明》《喜欢你》《原谅他77次》三部影片上榜,在那之后这个类型甚至直接“消失”了,直到本周的《感动她77次》上映,港产爱情片才重新回归观众们视野。

  整体看来,虽然这些影片的票房体量基本上处在比较稳定的区间内,但是从影片的口碑来看,实在有些令人堪忧。这其中有水土不服的原因,也有剧本和制作的问题,总而言之,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影片凤毛麟角,更别提“爆款”的出现。

  总之,港产合拍爱情片从商业体量上来看,似乎并不属于最卖座的第一梯队。而这背后数量的日益减少,以及整体质量的参差不齐,或许更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台湾:青春片蔚然成风,

  文艺片填补市场

  由于政治地缘等各方面原因,登陆内地的台湾爱情片数量要比香港地区少了很多,包括合拍片在内。但是整体看来,一方面,台湾爱情片的平均质量要比港产合拍的高,大多数影片都保证在了及格分以上,还有个别突破豆瓣8分的作品;另一方面,排在首位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台湾本土爱情片,虽然口碑陷入争议,但接近10亿的成绩大大抬升了台湾电影在内地的市场上限,这也是纯港产爱情片难以做到的。

  表格里的这些影片,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青春爱情片为主,包括经典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其实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些影片多依靠台湾本土出品,风格清新自然,基调文艺唯美,讲述青春的遗憾和美好,不仅在台湾本土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不俗,来到大陆同样也能收获广泛的好评和市场的认可,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新经典”。

  而另一类则是以《小时代》系列为代表,包括钮承泽的《爱》、周杰伦的《天台爱情》这一类更加商业的陆台合拍片。这类作品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面向两岸三地的市场,因此投资比例也更大,卡司里也有不少内地演员的面孔。从类型上来看,这些影片在爱情以外也会杂揉进其他的元素,比如青春、喜剧、歌舞等等。

  剩下的一类,则多是凭口碑取胜的文艺爱情片,但是市场票房往往并不乐观。像《海角七号》虽然在台湾本土票房大卖,但是进入内地显然有些水土不服;再比如张艾嘉的《念念》《相爱相亲》,口碑都很不错,但是票房也仅仅突破一千万;而像《听说》《逆光飞翔》这样的影片,票房甚至才几百万,难以产生更大的水花。

  总的来看,台湾爱情片在内地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值得看好的,在合适的档期、匹配的宣传,以及扎实的口碑基础上,再诞生一部5亿+的“爆款”,或许并非难事。期待接下来的《你的情歌》《当男人恋爱时》等爱情片在内地上映时会有不俗的表现。

  北美:质量出色,体量有限

  2012年,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时隔14年再次驶入国内,一举拿下9.5亿票房,成为当年年度票房的第二名,也成为了好莱坞在内地票房最高的爱情片。

  一般来说,国内公映的好莱坞进口分账片,主要还是以各大公司的大体量商业类型片为主,相比超英片,以及科幻、动作、犯罪、悬疑这些受众更广的类型,爱情片其实并不属于最卖座的一类,所以票房体量相对会弱一些,破亿的影片数量也比较少。

  表格里这些相对卖座的电影,基本上满足了几个特点:一是有比较强大的IP加持,比如迪斯尼的这些童话真人片,在内地家喻户晓,受众相对比较广,市场反响都不错;二是可能有一些内地观众熟悉的好莱坞演员,比如《太空旅客》中的“大表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小李子”等,演员的票房号召力依然十分重要;三是类型的融合对于爱情片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完全意义上的爱情片其实市场很局限,但如果有科幻、动作、喜剧、灾难等一些卖座类型的加成,对于爱情片来说还是非常有效的。

  亚洲:日本动画以量取胜,

  其他国家偶有黑马

  亚洲地区,日本无疑是引进爱情片数量最多的国家。一方面,文化的同源性让观众对于故事的理解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日式爱情片恬静温柔的风格在内地也有一批十分忠实的观众群。

  相对而言,日本动画片比真人电影在国内的市场和体量都要大得多,表格里也可以看出,目前日本爱情片的票房前五名无一例外都是动画片,前两部还都是出自导演新海诚之手。我们统计了票房处在1000万以上的爱情片,其中动画片无论从数量还是体量上来看,都处于领先优势。这其中的差距,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弥合。

  韩国片的情况就没那么复杂。首先,自从“限韩令”以来,韩国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内地的大银幕上了,所以之前那些影片的票房,对于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太适用了;其次,几年前,韩国导演来华拍片成为一种热潮,因此目前内地卖座的韩国爱情片,其实都是当年中韩合拍的模式,真正韩国本土自制的爱情片,少之又少。不过从今年起,韩国片回归引进有望,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尽快看到真正的韩国爱情片登陆内地银幕。

  前几年,印度和泰国片也开始成了批片市场的一大香饽饽,市场上也出现了几个“爆款”,但这其中却较少看到爱情片类型的身影。目前这两个国家的爱情片在内地市场均无破亿的作品,相比最卖座的类型体量,还是存在不少的差距。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小众国家爱情片在市场上的天花板还是比较明显的

  欧洲:

  票房上限明显,补足市场生态

  至于欧洲地区,相比亚洲地区来说,这一块的批片市场相对就更小了。

  一方面,欧洲地区的电影很多都是以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拍的形式出现,这类影片对于内地观众的吸引力本就不大;另一方面,由于批片引进的窗口期较久,再加上宣传体量一般也有限,这对于影片的最终票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制片国家看来,法国的爱情喜剧片引进数量是最多的,表格中仅收录了票房1000万以上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来看,能够达到1000万的欧洲批片,基本上已经算是相当成功了,大多数的影片,无论是不是爱情片类型,还都主要集中在几百万的区间内徘徊。不过,虽然这些影片的市场反馈并不是特别积极,但是对于整个市场多元生态的发展来看,还是具备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总结:爱情片仍属卖座类型,

  但市场差异较大

  通过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爱情片类型在内地的上映情况,可以发现,爱情片这一类型在内地的市场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国产片领域,在热门档期内一般都会有几部爱情片大幅度领跑,票房上限也有望不断被突破。

  至于进口片方面,各个国家之间差距比较大,好莱坞影片往往拥有较高体量,而小众国家的批片能保证千万级以上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也可能是档期以及竞争对手造成的压力,抑或者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但无论如何,能够在市场上看到这些较为小众的作品,对于整体市场生态的繁荣推动,仍是好事一桩。

  而且,从类型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进口片票房冠军,也不会是爱情片为主,这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爱情片虽然大体卖座,但相较于那些强类型强情节性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在各方的合力作用下,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爆款”作品诞生的可能。

  总之,人们愿意讴歌爱情,欣赏爱情,更向往爱情的美好与纯粹,因为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都息息相关。从这点上来看,爱就是爱,无关性别国籍种族肤色阶层,那些经典的爱情电影,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巨大的能量,才能够如此经久不衰地影响并打动着一批又一批观众。

  或许,未来的爱情片能够在现有的模式框架上,寻找到某些新的突破口,去探寻人类内心更复杂更深层次的情感世界,以及爱的究极本质。或许到了那时,爱情片类型在市场上可能会上升一个全新的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档期票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