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酒新酿——属于中国的“枪火电影”和导演杨枫的“英雄情怀”

老酒新酿——属于中国的“枪火电影”和导演杨枫的“英雄情怀”
2021年11月19日 19:42 新浪网 作者 一起拍电影公众号

  作者 / 无念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当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熟悉的旋律响起,半个多世纪前的经典画面又重新浮现在眼前。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们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和顽强品质激励并鼓舞着一代代的后辈们,时刻牢记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拼搏不懈,英勇向前。

  而在65年后的今天,又一部展现铁道抗日兵题材的电影《铁道英雄》全国公映。本片的片尾曲,根据同样的旋律重新填词,并由刘德华演唱,取名为《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个“又”字,既代表着对经典歌曲的重新演绎,也象征着两部影片时隔多年的遥相呼应。

  导演杨枫表示,在详细了解了津浦铁道线以及鲁南铁道队的背景资料后,希望能够创作出全新故事。至于为什么仍然选择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导演则表示:“我是为了致敬,向经典致敬,向前辈致敬,向情怀致敬。”

  时值电影《铁道英雄》全国公映之际,院线经理人(ID:yxjlrvip)采访了本片的导演杨枫,和他畅聊了本片的创作动机和过程,以及他对于如今市场主旋律电影的理解。

  老酒新酿,经典再现,穿过时代的层层雾霭,铁道兵的传奇故事在如今又能激荡起什么样的火花呢?

  “我拍的不是《铁道游击队》”

  很多观众或许不知道,《铁道游击队》的电影,其实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

  1954年,中国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取材自八路军鲁南军区铁道游击队的事迹,描述了活跃在鲁南地区津浦线(现京沪铁路)以及临枣支线(现称薛枣支线)上抗日英雄的故事。整个小说历史背景建立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侵占山东的基础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小说,才有了56年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以及之后85年电视剧版的《铁道游击队》和其他的各个版本。也就是说,整个《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其实是建立在小说文学的基础上,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在导演杨枫看来,光有一个小说作为基础资料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如今的观众而言,铁道兵的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年头,如果背景资料不交代清楚,如今的观众可能会很难进入。

  更何况,真正的战争是相当残酷的,并不真的像歌词里的那样轻松。过往的这些影视作品中,较少涉及到真正的残酷战场的描写,这让杨枫感觉到,历史背景的梳理建立对于当下时代重拍铁道兵的故事,尤为重要。

  杨枫第一次接触铁道兵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一部作品《极寒之城》创作期间。那是一个发生在哈尔滨的故事,同样有关于铁路线的背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知道了这条始建于1908年的津浦铁路线。津浦铁路线建成年份早,始于天津,终于南京浦口,贯穿南北,全长一千多公里,清政府时期由英、德两国筹建,1912年全线通车。

  铁路线建成运营后,既成为了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更承担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意义。通过津浦线,很多舶来品进入到中国,打开了国人的眼界;而在战时,津浦线又搭载着无数难民离开故土逃往异乡。不论是军阀混战,还是抗日战争,抑或是国共内战,这条铁路线都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尤其是抗战时期,日军铁骑侵略中华大地,率先占领了津浦线。身处敌后战场的山东抗日武装,便担负起了破坏铁路线、阻止日军行动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基础上,才出现了铁道兵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队,铁道队的故事也正是由此而来。

  导演杨枫告诉院线君,过去有太多人把小说里描写的故事当成了历史,把小说中杜撰的主角当成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当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很多铁道兵后人,才发现原来真正的历史和带有虚构色彩的文学创作,这其中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当他了解的越深入,对于铁道兵的故事就越有兴趣,一个属于中国的枪火电影的轮廓,慢慢在他的脑海中成型了。

  电影《铁道英雄》取材于隶属八路军第115师的“鲁南铁道队”的真实抗战事迹,片中的老洪、老王等人在历史上均可以找到真实原型。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杨枫甚至花重金从国外买来了关于当年津浦线的影像资料,这也是这些影像画面的首次披露,为的就是让观众能够瞬间代入到曾今的历史情境中。

  大量的前期准备和调研,以及对于史料的直接取材改编,这些都让《铁道英雄》这部影片,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那个时代的距离,也让观众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残酷,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洋溢着的顽强精神与民族气节。

  “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史料是史料,从文字叙述到影像画面,这中间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好在,对导演杨枫来说,他是那种会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在最前面的创作者,当准备工作做到位的时候,执行阶段就会节省不少时间。

  在电影圈浸染多年让杨枫积攒了很多的经验,因此也具备了较强的导演意识。在这部电影里,他不仅担任导演和编剧,同时也是摄影指导和剪辑指导。正是因为对于创作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精通,让他在创作剧本的同时脑海中就已经出现了相应的画面。

  《铁道英雄》最初的剧本创作于四年前,接着导演先开机拍摄了他的上一部作品《极寒之城》。直到去年疫情爆发,导演才又重新捡起这个故事。

  “我是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而且我写的时候心里也是有数的,不敢漫无目的地写。因为我知道我的工作人员,还有国内的CG技术,能够完成到哪一步,写大了怕完成不了,所以写的过程我也是克制的。”

  接着,杨枫补充道:“我会先写一个文学剧本给演员看,等本子敲定了之后,我会再写一个工作剧本。这个剧本我会写得极其细致,桌子上有什么东西,屋子里是什么调性,光线应该怎样等等,都很详细。这样,服化道摄美各个部门拿到剧本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再加上我的脑海里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有关那个年代的文字图片,随时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准备进行协调补充。所以大量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执行,以及细节的打磨工作。

  整个剧本的创作阶段进展相当迅速。去年6月,影片刚完成了第二稿,等到9月,不仅完成了定稿,连剧组都建好了。可以说如此高效的创作节奏,不仅得益于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付出的大量时间,也展现了导演对于整个项目的胸有成竹。

  而且,按照导演的工作习惯,他喜欢一边拍一边剪。白天在片场拍摄,晚上就进机房开始工作。今年1月9日,项目正式开机,短短100多天,4月21日电影便杀青。又过了10天,整个片子的粗剪版已经完成了。而且据导演透露,影片的CG特效量基本上占到了80%,如此庞大的后期工作量,十几家特效公司一同上阵,仍然能确保整个项目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推进,的确足见导演的把控能力。

  不过,即便整个过程都十分飞速高效,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导演杨枫坦言道,其中一个难点,就在于影片场景和美术的布置。

  导演表示,影片中棚拍的部分占到了全片的1/3,为此,剧组在北京最大的摄影棚里按照1:1的标准建造了一个真实的火车模型,所有在火车车厢里的戏,都是在棚里完成的。至于外景的部分,也是剧组“平地造楼”搭建而成。也就是说,影片开机之前,剧组的美术部门早已经工作了好几个月了,AB两组共同施工,每天与导演随时沟通,确保从现场发回来的图片符合构想,这无疑是巨大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杨枫还提到,在拍摄外景时等光也是一个人为难以控制的困难。

  影片的外景地是一处荒郊野外的炭厂,环境比较艰苦。由于影片整体美学的调性和画面色彩,导演是不希望出现太阳光的。然而,天公不作美,拍摄的那几天都是艳阳高照。为此,导演想出了各种招数,甚至拼出了一张巨大的布,像罩子一样遮住阳光,然而大风一吹又给撕开了。可以说,为了确保整个进度不出差错,而且还要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每一秒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总之,不管怎样,剧组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尽可能在准备过程中考虑周全,美术、化妆等各个方面强调细节,下足功夫,在贴合时代感和人物性格的同时,完成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整个项目始终保证了顺利高效的进展节奏。

  “我想拍个‘英雄三部曲’”

  在《铁道英雄》里,张涵予饰演的老洪,以及范伟饰演的老王,可以说是全片的两个灵魂人物。不仅性格上要互相补充,同时还要展现出角色丰富的层次感。

  老洪和老王,都是工厂里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其实却各自肩负着重要的抗日任务。老洪自不必多说,作为正义一方的他不仅要展现人物的有勇有谋,同时还要能沉得住气,能够一眼识别敌人的伎俩,还要有运筹帷幄的领导能力。

  至于老王,影片在他的身上花了大量的笔墨赋予其人物弧光。从一开始以“汉奸”形象示人,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笑脸相迎,再到后面他真实的卧底身份公开,从最初阿谀奉承的笑,到之后的不屑甚至带有嘲讽的笑,范伟将角色的丰富性刻画得惟妙惟肖。

  杨枫说,早在创作剧本之初,就已经确定要由张涵予和范伟来出演,甚至角色的台词都完全是按照两位演员来写的。张涵予本就有比较丰富的战争戏表演经验,因此在创作上更多的是在内心戏的部分与导演进行磨合。而范伟的角色更加多面,为了展现该形象的复杂度以及丰富的内心活动,导演将该角色设计成始终醉醺醺的状态,因为“酒能遮脸”,能掩盖人物内心的紧张。

  此外,杨枫还补充道,几位年轻演员也都贡献了很好的表演。像是魏晨、俞灏明在此前有过一定战争戏的经验,所以只需简单的指导就可以直接上手,而且他们身上的那种小执拗劲恰好是角色所需要的。至于周也所饰演的小护士,也是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剧本赋予了这个小角色更多的背景和发挥空间,女性角色的加入也给这出热血的“男人戏”中增添了一丝属于女性的温柔色彩。

  当谈到影片所具备的主旋律属性时,导演也和我们分享了他心目中好的主旋律影片的标准。

  “不喊口号,真性情,不刻意去渲染。”停顿片刻,导演接着说道:“真正动人的故事是要去展现人性的探索,把英雄当成‘人’来写。”

  在电影《铁道英雄》中,导演杨枫也始终秉持着这一点。老洪、老王等铁道兵们,其实只是非常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他们身上有着属于角色个体人性的复杂,就比如老王和锅炉工石头之间那情同父子般的感情羁绊,这正是把革命英雄当成普通人来塑造,展现他们的七情六欲和脆弱细腻。

  同样,在处理日本官兵的形象时,导演也没有将敌人丑化矮化,而是同样倾注了一定的关怀。这种剧作思路,才真正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身上的“真”,也才能够让如今的观众对历史故事感到代入和共情。

  如今,主旋律影片类型化成为了当下市场的创作趋势,也诞生了不少取得过不错市场表现的影片。面对这样的做法,杨枫认为,这样的形式是可取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商业化的可行性尝试。但是,也要警惕这种一窝蜂式的跟风创作,因为在这过程中,可能会丢掉创作者本人最宝贵的东西。

  作为导演杨枫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作品,《铁道英雄》倾注了他对于历史上铁道兵们的尊重与崇敬,也包含了他渴望创作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枪火电影”的美好设想。

  导演告诉院线君,他有一个拍“英雄三部曲”的打算。第一部《极寒之城》已经完成,讲的是“义士”,很快将与观众们见面;这部《铁道英雄》讲的是“烈士”;至于下一部电影,思路也已经有了,仍然是一个年代戏,讲的是“勇士”。

  透过这个“英雄三部曲”,杨枫希望向观众们传递一个观念:战争很残酷,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每个英雄都值得被记录。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骨子里的革命精神,无论什么年代,都依旧不会褪色。

  如今,透过《铁道英雄》这部影片,重新谱写时代的华美乐章。而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爱国情怀,也是属于你我每一个国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