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MG5海外惨获“零星”评价,是真的菜还是另有隐情?

名爵MG5海外惨获“零星”评价,是真的菜还是另有隐情?
2023-12-18 15:21:23 车主指南

在如今车身结构设计、材料学都已经进步到一定水准的情况下,常规的新车安全测试已经基本很难再像早些年一样,出现“惊天地泣鬼神”般的惨状了。哪怕是一些车型受限于车身形式或者成本定位(比如MPV或者一些小型车)偶尔会在测试中露馅,但是在类似于C-NCAP这样的测试中,获得三星甚至是四星评级,也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在最近,却有一台在国内外都拥有不错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在安全测试中惨获“零星”的评价,那么究竟是这台车真的“脆皮”,还是说国外测试的标准过于严苛了呢?

日前,澳大利亚新车安全评价组织(A-NCAP)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测试成绩,其中来自于由上汽在国内生产并出口到澳洲市场的名爵MG5(配置|询价),竟然取得“零星”的成绩。而A-NCAP在成立30年以来,也只有三台车获得过零星评价。

我们先来看看名爵MG5在A-NCAP中的具体测试情况。

A-NCAP的测试一共分为四个大项,分别是成年乘员保护、儿童乘员保护、车外人员保护以及主动安全辅助。而名爵MG5在成年乘员保护以及儿童乘员保护上的得分率分别为37%与58%。

在具体评分上,MG5在偏置碰撞、正面碰撞、前排头枕以及远端保护上均获得了0分评级。在偏置碰撞之中,测试机构发现了驾驶座假人的头部、胸部以及右腿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受伤风险较高。

而在正面碰撞中,驾驶员以及后排乘客的胸部受伤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同时,虽然出口澳洲的名爵MG5全系标配了侧气囊、侧气帘,但是由于成本的限制,该车并未配备新近流行的“远端气囊”,即布置在驾驶员与副驾驶之间的气囊,因此在远端保护这一项目上MG5也无法得分。

37%的得分率确实并不优秀,但是在侧面碰撞以及极其严格的侧面柱撞这两个项目之中,MG5的表现反倒是出乎意料地优秀,除了柱撞中对于驾驶员胸部的保护稍微丢分以外,其它细分项目均获得了满分评价。

至于儿童乘员保护以及针对行人、自行车的车外人员保护上,虽然受限于车型定位与成本,MG5的得分率并不算高,但是综合上方的各项碰撞测试,对于这么一台在当地市场定位低端的轿车而言,我认为MG5整体的表现无可厚非,也远不值得被评为“零星”。

那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

在研究了一下目前A-NCAP的评价规程以后,我发现导致MG5获得如此凄惨成绩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不少人都忽略了的安全辅助系统评价。在这个项目中,MG5的得分率仅为可怜的13%,单单是因为缺乏后排安全带提示、缺乏安全带预收紧、缺乏驾驶员检测系统、缺乏车道保持,就已经让MG5扣掉了无数分。

虽然澳大利亚法律已经强制规定了新车必须要配备AEB自动刹车,MG5也确实配备了相应的AEB系统,但是很明显由于成本缘故这套AEB系统的能力相当有限,在时速40km/h以上的表现就已经比较不稳定了。而在更“高级”的一些测试项目,比如识别路口横向车辆、识别逆行车辆等,这套系统更是完全无法招架,因此在整个安全辅助测试项目之中MG5的得分都非常低。

更惨的是,根据目前A-NCAP的最新规则,为了防止“偏科生”的出现,星级的评定不再是以总得分为标准,而是以四个大项中的最低分项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如果按照独立的评分标准分开四个项目来看,MG5在车外人员保护以及儿童乘员保护这两个项目上的得分是符合两星评价的。

对此,名爵的澳大利亚市场的发言人表示,目前最新的A-NCAP评分标准实在是“高得荒谬”,在澳洲上市的新车要想获得高分评价,就必须要花费巨额的成本装配高阶的主动安全装备,而这只会让那些低端车的价格不再低端。

当记者问到后续名爵会不会对MG5进行改进时,对方则表示在明年可能会为MG5推出“安全装备包”,以选装包的形式为那些有需要的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产品。他还进一步表示,MG5符合当地市场政府强制法规,并且在后续仍旧会维持一个“亲民”的价格。

“亲民”恰恰是名爵品牌在澳洲乃至其它海外市场最大的杀手锏之一,在澳大利亚,MG5的起售价为24990澳元,约合人民币11.9万元,虽然与中国本土6.79-9.99万元的售价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天价”,但是与当地的同级别的日系选手相比,MG5的价格与配置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外加七年无限里程的质保,直接让一向敌视中国的澳洲人都直呼真香。

这对这次MG5安全测试的话题,即便是在澳洲当地市场也掀起了不少的讨论风波,大家的立场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借题发挥黑“中国制造”的就不用说了,而另一部分则是在思考当下安全测试的标准问题。在MG5的测试出来以后,有不少澳洲网友表示,自己只是想买一台日常代步的廉价车,却被迫要为那一堆每次一上车就第一时间关闭的辅助系统花费巨额的成本。

与美国的CIASI、中国的中保研这类为保险机构服务的测试不一样,各国的NCAP其实更多地都是承担起为消费者监督的职责。而与时俱进,日趋严格的测试标准确实能够倒逼车企升级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新车。但是另一方面,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过于严格的安全标准也意味着消费者必须要为“安全冗余”买单。

如何拿捏好车辆整体安全水平,与消费者承受能力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安全测试标准的制定者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