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七”排放,真的要来了?

“国七”排放,真的要来了?
2023-03-08 14:04:58 车主指南

昨天,湖北东风系新车疯狂降价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吧?之所以这波促销政策力度空前,甚至连地方政府也亲自下场,除了因为近两个月新车销量实在是惨淡以外,另一个原因是今年6月底即将全面推行的国六B排放标准。

按照规定,在6月30日以后所有无法通过国六B RDE工况测试的新车,都将直接失去上牌的资格。

对于这个史上最严排放政策,部分车企通过给新车配备更高级的三元催化、GPF颗粒物捕捉器以及调低动力等做法能够勉强应试通过,比如宝马旗下的多款车型其实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陆陆续续提前切换到了国六B排放标准了。至于那些销量低迷,甚至缺乏相应技术的车企,就只能对那些暂时无法通过国六B排放的车型进行停产以及清仓处理了。

回想起,只是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次车企们疯狂甩卖的力度,一点都不比三年前国五、国六排放切换的时候差......甚至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国7标准蠢蠢欲动?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不少代表都提出了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提案。比如,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就提议应当尽快完善自动驾驶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快对自动驾驶极度依赖的高精度地图的审核速度,从而保障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而何小鹏的提案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共鸣,因为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明显加快脚步的当下,其衍生出的周边法律法规甚至是伦理争议也变得越来越多,有关部门确实应当尽快落实相关的法律以及保险机制,才能让这项充满潜力的技术继续发展下去。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代表提出的建议都是那么有“建设性”的。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泓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建议,我国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国家第七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贺泓认为:“为了使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快我国交通强国建设,需要尽快正式立项,开展国七排放标准的制定。”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北京蓝’已经成为常态。目前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已经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约90微克降低到了2022年的每立方米约30微克。未来进一步解决北京空气污染问题,我认为能源和交通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之所以他认为我们应该尽快启动国七排放标准的研究制定,是因为他看到了目前欧盟已经初步拟定了“欧七”排放标准的框架,而且标准中也对一些非常规的污染物排放作了相关要求。贺泓表示,为了让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部目前已经在牵头开展国七排放标准的制定。

不过前有国五、国六切换给车企、经销商搞出了一地鸡毛,现又有国六A、国六B切换间接引发的车市崩盘,为了让届时国七排放的到来不要对汽车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贺泓也进一步表示:“标准的制定除了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外,还应充分听取产业链向上下游相关企业、研究单位、协会等多方的意见建议,对整个政策路线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达性进行深度分析,确保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综合考虑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标准公布的时间应该与实施的时间适当拉开距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国产化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不仅能保证技术的自主化率,也有利于保障全产业链的供应安全。”

可见,其实他也知道每次排放标准的切换,车企与经销商其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燃油车雪上加霜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从“国一”一路升级到“国五”一直以来都是追随欧洲的排放标准。但是从国六开始,我们的排放政策一下子成为了全球最严苛的标准。虽然在客观上,排放政策的愈发收紧,对于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排放升级导致的车辆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油价上升以及新车性能下降等负面影响,最终还是只能由消费者来承担。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确认国七排放会严格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毕竟国六B的标准就已经相当恐怖了),但是参照欧盟此前吹风的“欧七”标准其实我们也能大致分析一下届时国七的技术路线。

首先,目前燃油车排放的痛点其实是集中在冷启动的工况中,因为在冷启动的时候,内燃机为了尽快达到工作温度,都会提高怠速,但是此时三元催化同样也处于低温状态,并不能很好地将氮氧化物催化分解,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物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这也是我们的车子在冷启动的时候尾气特别“臭”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方面给出的方案是为车辆配置两个体积更大的三元催化器,同时还要为这两个三元催化器配上电加热的功能,让它们能够尽快达到工作温度,降低冷启动排放。

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颗粒物的排放,GPF的体积也会变得更大,同时车辆还必须满足在长达15万英里设计寿命中排放都能维持合格的水平,车载OBD也必须能时刻监控车辆的排放状态。

以上就是此前欧七排放透露出来的部分标准,而如果按照目前国六的节奏,到时候我们的国七排放要求只会比人家的更严格,而这也会导致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车辆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

毕竟三元催化器由于内含众多稀有金属,本身的成本就已经相当高了,而新标准之下不仅要增大体积,还要一下子配备两个,同时还要增加复杂的电加热功能,这势必会让车辆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对于那些本来利润就不高的入门级车型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虽然说目前国内A0级燃油车的市场已经被电动车大幅蚕食,但是一旦国七排放实施,那完全失去价格优势以及利润空间的燃油A0级车也许将直接“灭绝”。

在排放法规以及新能源产品的双重夹击之下,未来纯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只会变得越发狭窄,而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去适应这股浪潮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