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把人工智能吃下去?科学家为了人类健康出奇招,研发出智能药物

把人工智能吃下去?科学家为了人类健康出奇招,研发出智能药物
2021年08月15日 12:51 新浪网 作者 科学宇宙探索者

   笔者:扶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也因此得到了发展,研制更加安全高效的药物一直是研究人员的追求,所以智能药物应运而生。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就制造出了智能药物,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监测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情况,从而精确地使用药物,但是这也引起了有关伦理道德的思考。

  智能药物是药丸的形式,内置微型电子传感器

     据悉,智能药物以药丸的形式出现,内部置有微型电子传感器,它能够随着药物在病人体内的释放,向外界传递相应的信息,让医护人员获得更加完善的用药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入了解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毕竟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智能化药物能够帮助他们拥有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此之前,人类只能通过病人外部的表现来判断病情,想要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而智能药物相当于一个微型机器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寻找病源,也有利于更快地解决问题。

  

     有观点认为,这种药物监测对病人的隐私来说是一种挑战,尤其在数据安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当下,贸然使智能药物进入临床应用是十分不妥的。

  进入人体内探查身体状况,挑战了伦理道德

  这种观点其实也饱受争议,人类的医学进步本身就在挑战一部分的伦理道德。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它们的优点,更不应该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它的缺点上,这还会阻碍它们的应用。

  

     目前有部分人认为智能药物利大于弊,只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监测以后得到的药物处方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治疗过程以及健康的恢复来说都是僵化的。

  

  不过我们也可以考虑到,智能药物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心理安慰,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治疗,就一定会有效果。相对于“是药三分毒”,人们应该更乐于接受“药到病除”的结果吧?

  独特的监测手段,影响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医患关系方面,智能药物的大量出现其实并不会使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联系更少,反而会增加他们之间的联系。虽然这对传统的治疗过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医生仍然是治疗过程的主导者,病人的病情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即便独特的监测手段使病人的隐私以及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这种研究的独特性,也不影响未来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一来,人们仍然会灵活应对相关改变。

  

     科技是把双刃剑,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有了人们的这些疑虑,科学家们也需要努力改进,从智能药物出现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只有更加规范相关方面,科技才能造福人类,智能药物才可以加入到治疗复杂疾病的队伍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