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读史感怀】 王安石,我知道你心中的苦

【读史感怀】 王安石,我知道你心中的苦
2020年10月22日 09:40 新浪网 作者 小飞鱼的电商

  王安石先生,你为什么要生在北宋?即便你生在北宋,好好地做一个文人多好,为什么要在歌舞升平的繁华天宇里,要揭那一块制度的疮疤?你搞什么变法?你搞变法,皇上真地支持你吗?文武大臣支持你吗?我尊敬的司马光先生都反对你,你没有意识到你搞变法的风险吗?你差一点把命都搭进去了你知道么?

  

(北宋名臣、改革家王安石)

  但是,你的后生,近千年之后的我,理解你,支持你。虽然我的理解和支持微不足道,也不可能对你当时的政治历史现状产生任何影响,但是,我的观点旗帜鲜明,是肯定你变法声量当中的一个有力的分贝,争议就让他们争议去吧。我为什么要理解你,支持你?因为那时,你的大宋,肌体已是沉疴痼疾,快要病入膏肓了,你的改革是振臂高呼,力挽狂澜,你是为老百姓,为国家而变革,你是在救民于水火,救大宋。

  我知道,你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庆历二年(1042年)你21岁时就考中进士。你本来是名列进士第一名的,但是,你有点“倒霉”的是,那个枢密使晏殊的弟弟杨绘也来应试,为了照顾杨绘,你只能名列第四,名列第二都不行。就为这个,你生平第一次看不惯现实了,你发誓将来要变革科举制度。还好,你看不惯归看不惯,你总算能忍,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

  

(宋仁宗赵祯)

  我知道,你生平第一次做官,就是到扬州知州韩琦的官署去当佥书判官事,那是负责审理案件的职司。审理案件,让你接触到世间太多的不平事,不平之人。你根本不认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的场景,现实不是这样的。虽然范仲淹如你一样,是个改革派,也是你忘年交的朋友。但是,老百姓耕地稀少,生活清贫,冤假错案时时发生。你愤懑,你痛惜,你立志要变革。后来你转任东海之滨的小县城当知县,又到舒州做通判。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称赞你,他们把最高的荣誉送给你,称你是好官。但是,你一个小小的官,政坛顽疾,你又如何改变?你对官府失望了,对制度的弊端深恶痛绝。你任职到期,在老百姓依依不舍的送别声中,你回到了家乡。国土之大,你改变不了什么,你不想做官了。你赋诗一首:“千里归来倦宦舟,欲求田宅预求邻。能将孝友传家业,乡邑如君有几人。”诗虽这么写,我知道你内心一点也不休闲,你很焦虑。

  我知道,嘉祐四年(1059年)四月,你被任命为直集贤院。39岁的你,开始了京官生涯。你为什么要赴京履职?因为你还是想通了,官不在大小,而在为国为民做实事上。你明明知道在京城做官,要想有所作为,时时处处都会有风险的,何况你怀揣变革之心,但是,你义无反顾。以你当时对现状的了解和研究,你要走一条变革之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嘉祐五年(1060年)五月,你在三司度支判官的任上,利用掌管财政与决算收支的要职和机会,也是为了打动仁宗皇帝,你终于鼓足勇气,向仁宗皇帝递交了那份著名的“万言书”。你认为,只有来自皇帝的变革,才是彻底的变革。仁宗皇帝曾经不是支持过范仲淹的改革么,所以你不妨一试。

  (宋神宗赵顼)

  你在“万言书”中深刻地写道:1、朝廷正面临着内忧外患,财力正日益穷困、社会风气日坏、法度已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所需;2、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人才不足,而真正能让皇帝感到信赖的几乎一个没有;3、当务之急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选择好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对其加以考察和赏罚;4、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5、善于治理财政,主要是能应通其变,治财一定要有正确方法;6、当前朝政极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从中枢到地方都被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导致贤德之人受到法律束缚,而那些不肖者却逍遥法外,似这种情形必须加以改变,而关键就在于能否得到优秀人才并放手使用。

  我的天啊,我今天看了你的万言书,都为当时的你捏了一把汗,你打击了一大片,你把皇帝的治下说得一塌糊涂,你不是冒了杀头的危险吗?但是,你的万言变革宣言却得到了要求改革的人士的认同和响应。老百姓拍手称快。你成了改革的代表人物,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我为中国历史有你这样的改革家而欢欣鼓舞。

  我知道,仁宗也想变革,但他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犹豫不决,保守势力阻力太大,直到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病逝。接着,仁宗侄儿赵曙继位,是为英宗。英宗上任之初,根基不牢,更是不能迈开脚步。你有点失望了,正值此时,你母亲吴太夫人在京师病故,你干脆辞官扶柩将她归葬于江宁。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英年早逝,太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宋神宗继位时才20岁,因为年轻,很想有一番作为,他看到大宋表面繁荣的肌体已生痼疾,欲推行新政,你的好友、一个叫韩维的官员推荐了你。

  

(王安石泊船瓜洲)

  我知道,熙宁二年(1069年),你被宋神宗提升为副宰相兼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副主事,这标志着“熙宁变法”的开始。有皇帝的支持,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干了。不出几年,你就推出了新法,内容包括均输法、市易法、免行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保甲法,以及改革科举制、整顿学校,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但是变法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国强兵”。但是,你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效果还没有显现,却遇到中原大地多年不见之旱灾,一幅“流民图”以及强大的朝廷保守势力竟然让宋神宗改变了主意。他竟然将你革职,你被流放到外地。历史又回到原点。

  我知道,几年之后,宋神宗又醒悟。国之沉疴,不变革又怎么行,他又重新将你召回,官复宰相之职。反对势力依然我故,这回你遇到的阻力更大。连我都不理解,不知是文人相轻,还是要充当保守势力的急先锋,我一向敬重的司马光先生却站出来极力反对你。

  永丰八年(1085年)三年,宋神宗病逝,你还专门写悗词悼念他。接着,哲宗继位,向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他带领保守势力直接将你的变法给废了。你悲愤之极,对向太后和司马光愤懑呈词:“此法不可罢!这是我和先帝花了多年的心血才定下来的啊,怎么也能罢了呢?”罢了就是罢了,你作最后的抗挣又如何?!

  

(宋辽之战)

  我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你却没能挺住,我知你内心的苦。让我非常痛惜的是,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你身心俱疲、悲愤交加,怀着对大宋无限的忧哀和失望,溘然长辞人世,终年66年。一代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的你,带着“熙宁变法”走出了历史舞台。天地阴暗,人间增悲!

  我在想,当初你好好地当你的文人多好。以你在文学上的成就,宋朝能有几人与你比肩?就是后来归列的“唐宋八大家”,也有你的一席。文学家的殊荣多尊贵,你为什么还要去折什么“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的桂冠?你累不累,苦不苦?虽然累,虽然苦,但我都认为,你是值得的。作为文学家,你让我敬仰;作为改革家,你让我敬重。你的累,我能体谅;你内心的苦,我也是知道和理解的。

  王安石先生,你去已近千年,后人永远记得你。而后生我,无以为纪,就重温几句你的传世名篇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并借用欧阳修送你的诗作结:青山埋忠骨,明月伴你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