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历史上的五大权臣,不仅执掌一国权柄,帝王还以父礼待之

历史上的五大权臣,不仅执掌一国权柄,帝王还以父礼待之
2020年10月23日 12:25 新浪网 作者 小飞鱼的电商

  周武王灭商后,当了三年天子就驾崩了,嫡长子姬诵即位为王,是为周成王。当时成王年幼,殷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周成王的叔父周公旦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亲自摄政治理天下。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联合太公望(齐国开国之君)、召公奭(燕国开国之君)平定了三监之乱,并发动天子六军进行东征,击灭了殷商在东部的残余势力。

  周公旦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营建洛阳王城,天下大服。周公旦在摄政的第七年时,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东征殷商余部,制订周礼、大封诸侯,奠定了周朝的八百年江山,成为大臣的楷模。如果没有周公旦,那么周成王就会面临国破身死的结局。

  

  周公辅政

  一、仲父管仲

  后世帝王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像周公旦这样既有能力又忠心的叔父,但王室中未必代代有周公旦这样的能公室重臣,因此帝王们不得不依靠其他有能力的大臣。齐桓公姜小白开创先河,他自己的叔父们平庸不堪重用,但是外臣管仲乃治国大才,为了笼络管仲为齐国效力,姜小白不仅全权委以国政,还称管仲为仲父,以父礼事之。管仲曾经射杀过姜小白,结果不仅没有死,还执掌国政,更被国君以父礼待之;因此管仲为了报答姜小白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治齐,终于让姜小白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东郭牙中门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君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管仲在齐国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改革,让齐国一举成为超级大国。齐桓公二年,齐军灭郯国。齐桓公五年,齐军伐鲁,鲁国战败,割地求和;柯之盟上,鲁将曹沬胁迫齐桓公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当时答应了,后来打算反悔。管仲认为大国之君当言而有信,那怕是被胁迫的,最终齐桓公归还了鲁国土地,一时间齐桓公名声大噪,无数诸侯来归附齐国,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管仲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破燕国国都,燕庄公逃走并求救于齐国。齐桓公与管仲率兵北上救燕,齐军一战击溃山戎军队,帮助燕国收复国都。齐军班师回朝时,燕庄公热情礼送,不知不觉送齐桓公至齐国境内了。管仲认为齐桓公是诸侯,燕君不当送齐君至齐境,于是建议齐桓公将燕君入齐之地割给燕国,并要求燕国按时朝拜周天子。齐桓公对管仲的话言听计从,此举一出,天下诸侯皆服齐国。

  齐桓公二十八年,狄人攻灭卫国,卫君求救于齐国,齐桓公领兵击退狄人,并重新建立卫国。齐桓公三十年,齐国联合诸侯讨伐楚国,双方不战而和,楚国同意给周王室进贡包茅。齐桓公三十五年,齐国会盟诸侯于葵丘,周襄王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且允许齐桓公免君臣之礼,正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以霸主身份,打算免去君臣之礼,不向周天子下拜,管仲及时制止了齐桓公这一行为。

葵丘之盟

  齐桓公当了霸主后,认为自己功劳极大,打算封禅泰山,但是封禅泰山是天子做的事,管仲坚决阻止,齐桓公不听。后来管仲告诉齐桓公,要封禅泰山,需要海外异兽,仙山灵物,齐桓公无法提供海外异兽,仙山灵物,于是放弃了封禅泰山!

  齐桓公三十八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姬带联合戎、翟驱赶了襄王,襄王居于郑国,向齐国求救。管仲命晋国、秦国发兵求周乱,自己率一齐军跟进,最终赶走了姬带,迎回了周襄王。

  管仲治齐,强齐而安天下,内平诸侯之乱,外御蛮族之侵,被称为华夏第一相。孔子如此评价管仲:管仲辅相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

  二、仲父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代传奇商人,之所以称他为传奇,那是因为他以大商的身份进入秦国朝堂,先后辅助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四代秦君。从秦庄襄王开始,吕不韦就是秦国丞相,实际主持秦国的军政要务。秦庄襄王薨前,指定吕不韦为嬴政的辅政大臣,且让嬴政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以父礼事之。

  吕不韦的执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主政期间,秦军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还击退了最后一次六国合纵攻秦,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吕不韦跟赵姬有旧情,在秦庄襄王薨后,两人经常私通,影响十分不好。吕不韦为了从赵姬那里解脱,他将大阴人嫪毐进献给赵姬,这导致了嫪毐之乱。

吕不韦与赵姬

  赵姬本倾心于吕不韦,为了吕不韦的入仕大业而嫁给秦庄襄王,在庄襄王死后,两人旧情复燃。但吕不韦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居然给赵姬送了一个大阴人,这样赵姬心中对吕不韦生恨。赵姬为了报复吕不韦对她感情的背叛,扶持了嫪毐势力,专门给吕不韦添堵。

  赵姬身为太后,跟相国吕不韦共同辅政秦王政,权力十分大。吕不韦为文信侯,赵姬就封嫪毐为长信侯;吕不韦为仲父,赵姬就封嫪毐为假父。吕不韦不愿意跟赵姬谈恋爱,赵姬就跟嫪毐生两个儿子。总而言之吕不韦赞同的事,赵姬就反对;吕不韦反对的事,赵姬就赞同,反正处处针对吕不韦。所以说吕不韦这个仲父跟管仲相比,权势虽然大了,但是确实比较窝囊!

  赵姬是一个天真的女子,她虽处在太后的高位上,但跟大秦宣太后相比,她差之远矣:或许仅仅是美貌跟宣太后差不多,其他方面则远不如宣太后。赵姬跟嫪毐有了儿子后,两人相商,打算废除嬴政的秦王之位,立嫪毐的儿子为秦王。吕不韦这时站对了队,他站在嬴政一边,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尽了一个仲父当做的事,吕不韦跟嬴政联手,击灭了嫪毐。

  嫪毐死后,嬴政彻查嫪毐进宫的过程,发现了吕不韦牵涉其中,本打算依法处理吕不韦,但是念在吕不韦对先王有大功的份上,仅仅是罢免了吕不韦的职务。吕不韦是一位有理想的政治家,他打算用《吕氏春秋》治国,并将此书传给嬴政。奈何嬴政是法家的坚定信仰者,拒不接受吕不韦的新政,最终吕不韦回洛阳后向天下士子宣扬他的治国理念。嬴政恐其生变,下旨让吕不韦全家迁蜀,吕不韦不堪其辱,自杀身亡!

  秦王政

  三、亚父范增

  范增是项羽阵营中唯一的谋士,辅助了项梁、项羽两代人。项梁十分信任范增,要求项羽以父礼事奉范增。由于项羽并非是项梁的亲生儿子,只是项梁的亲侄儿,故项梁是项羽事实上的仲父,范增就只能当亚父。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项氏家族是楚国的军旅世家,项燕更是抗秦名将,曾在楚国保卫战中一战斩杀大秦锐士七万余人,威震天下!项燕最终被秦国名将王翦击杀,项燕死后,楚国也随之灭亡。项燕有三子,长子项渠早死,留有儿子项羽;项梁,任楚国武信君,在定陶之战被章邯所杀;三子项伯,任楚国左尹,后降刘邦,赐刘姓及封射阳侯。

  范增是居巢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项梁信任范增,任其为军师,对范增的计谋言听计从。范增建议扶立楚国王室后裔为傀儡,以此号召楚人反秦,项梁从其计;陈胜死后,楚国成为反秦核心力量。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死刘邦,以绝后患!项羽有妇人之仁,不忍心诛杀刘邦,范增三次示意项羽下令杀刘邦,项羽都没有理会。范增于是传召项羽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亦拔剑起舞,阻止项庄刺杀刘邦。

  鸿门宴

  鸿门宴的结果是刘邦逃走,项羽并没有派兵追杀。范增十分气愤,当着各路诸侯的面斥责项羽: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的地位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其一、项羽尊称其为亚父;其二、鸿门宴上刘邦给项羽送礼,项羽得玉璧,范增得玉斗,其余诸将没有礼物;其三、范增可以调动项庄这样的项氏子弟,说明其地位高;其四、范增可以单独派使者跟汉王接洽,其意志代表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这个亚父遇到如项羽这般强势的“儿子”,却实无法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因此范增虽然有能力,却最终没有什么功绩。

  四、相父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是百姓们眼中的智慧代表。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下山辅助他兴复汉室,诸葛亮感其心诚,故竭诚辅助刘备,助刘备取得三分天下。关羽大意失荆州,身死魂灭;不久张飞被部下杀害,刘备为了加快兴复汉室的进程,不顾诸葛亮的强烈反对,一心起兵伐吴,结果战败而归。

  刘备羞愧之下,常住白帝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乃召太子刘阿斗,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交待后世。在刘备的遗嘱中,明确要求刘阿斗要事奉丞相诸葛亮如同事奉父亲一样。由于诸葛亮长期担任丞相一职,因此后主刘阿斗称诸葛亮为相父。

  

《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统领全国军政实权;又被皇帝称为相父,因此在蜀汉的地位无比尊崇,称之为太上皇亦不为过。诸葛亮对待后主刘阿斗,礼节上以君臣相称,言语上则如同父亲训诫儿子一样,隐隐然以仲父自居。不过诸葛亮跟周公旦一样,并没有谋反自立的想法与行动,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扶幼帝上马,并竭尽全力送他们一程。

  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意图收复长安,兴复汉室。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连弩等器械,但天不佑汉,诸葛亮最终病死五丈原。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像一位父亲一样谆谆教导皇帝刘禅,事无具细,皆有安排,且语气严肃,用词考究,让刘禅不得不接受相父的安排。“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是在教导刘阿斗要接受大臣们正确的建议,不能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是在教导刘阿斗如何赏罚,也就是要求刘阿斗要依法治国,不能人治。

  历史上所有的仲父,可以说诸葛亮是名副其实的仲父,他确实像父亲一样在教导刘阿斗。

  五、仲父王导

  王导是琅玡王氏家的才俊,东晋王朝的实际建立者,被同岁的晋元帝司马睿尊称为仲父。东晋是大家世族建立的,其中王氏世族居功至伟,故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晋书·王导传》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西晋灭亡后,北方世族南迁,公元318年,王导拥戴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因此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玡王时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意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像好友一样。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崛起,北方大地陷入战乱。王导在建康收留北方世族,并充当了南北世族的和事佬,这为东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睿即皇帝位后,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坚守君臣之礼。司马睿任命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因华轶叛乱被平定而受封武冈侯,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司马睿登帝位以后,不满王氏的骄横,想削弱王氏势力。他引用刘隗、刁协作心腹,并且暗中作军事布置,计划打击王氏家族。王导的堂兄王敦举兵叛乱,史称王敦之乱,在这场叛乱中,王导始终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反对堂兄王敦。司马睿驾崩后,明帝即位,病重中的王敦打算趁乱篡位,王导则发布王敦病死的消息,很快东晋朝廷就平定了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被讨平后,王导被晋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司徒之职依然如前,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王导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历阳内史苏峻发动叛乱,王导又成功平定叛乱。

  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晋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的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王导下葬时,晋成帝赐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自东晋中兴以来,没有可以同他相比的臣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