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负面评价如潮,为何毛主席却对郭沫若说“劝君少骂秦始皇”

秦始皇负面评价如潮,为何毛主席却对郭沫若说“劝君少骂秦始皇”
2020年11月20日 20:01 新浪网 作者 小飞鱼的电商

  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很多连环画里都会涉及到秦始皇,但无一例外都是暴君形象,长大以后逐渐接触到一些描写秦始皇的史书、诗词文章、民间文学,秦始皇在里面也是负面评价如潮,绝大多数情况也是暴君的代名词。

  在史书中,秦始皇的负面评价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二十四史中有关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延续自《史记》。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可谓全面,从事业、外貌、人品,甚至连秦始皇的出生及亲生父母也没有放过。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还写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创造一个成语,曰“奇货可居”,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二十四史中的《汉书》、《资治通鉴》基本上都延续了这个说法,从此,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说法基本坐实。

  在《史记》之后的大多数史书中(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在史学家们的口诛笔伐下,秦始皇就是一个暴君,一个刻薄寡恩的虎狼小人,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论史书对历代帝王的负面评价之最,少有帝王能够超过秦始皇。

  

  在诗词文章中,秦始皇的形象大多也是负面的。在文章方面,从西汉贾山的《至言》、贾谊的《过秦论》、陆贾的《新语》,到恒宽的《盐铁论》,再到董仲舒对秦始皇的全面负评,在这些汉代儒学大师的笔下,秦始皇是一个不仁不义、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暴君,如《盐铁论》:

(秦始皇)弃仁义而尚刑罚。

  自汉代以后,儒学大兴,后代的儒生在写文章时基本也延续了前代儒家对秦始皇的全盘否定,如唐朝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述: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在咏史怀古类的诗词中,秦始皇的形象也同样如此,大多与其暴虐、奢侈、奴役百姓分不开,如唐代胡曾的《长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在民间文学中,批判秦始皇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同列为四大民间传说的孟姜女哭长城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秦始皇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一己之私大兴徭役,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孟姜女哭倒长城,就是对秦始皇暴政的一种控诉与反抗。

  由此可见,在古代史书、诗词文章及民间传说中,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几乎是压倒性的负面评价,秦始皇的暴君形象深入人心。

  延续这种传统,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先秦思想史研究著作《十批判书》中的《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对秦始皇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否定。毛主席看了以后写了一首诗送给郭沫若先生,对郭沫若先生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不同意见。

  

  这首诗的名字叫《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诗曰: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这首诗中,毛主席主张客观评价秦始皇,他在诗中说:

  劝您少骂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也要与您商榷。秦始皇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功绩还在影响后代,孔子名气大,但是实际上对他所在的春秋时期却没有什么价值。从秦始皇以后,中国古代后世奉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县制和法治制度(外儒内法),您写的《十批判书》不是好文章。您需要熟读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但是思想却不要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周文王时代。

  

  从毛主席这首诗的大意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前代及当时几乎是压倒性的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有不同的看法。主席反对全面否定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立法制体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是正面的,甚至是有功绩的。

  主席还说,后世对秦始皇诟病最多的焚书坑儒也要打个商量,评价也要商榷。意思是,主席对焚书坑儒有自己的见解,并不像前人那样对其只是一味地否定。

  从客观上来说,毛主席这样评说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实事求是。

  

  在中国历史上,史书中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最早从《史记》开始,后代史书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因为《史记》的导向。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史记》中的很多史料是来自于司马迁对民间的走访,其实就是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应该大打折扣,尤其是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中关于秦始皇身世的故事描述,真实性大大地存疑。

  而且,无论是从汉与秦的对立,还是从司马迁儒生与秦始皇崇法反儒的对立上来看,司马迁全面否定性地评价秦始皇都是有原因的,这既是司马迁的身份使然,也是写官史的政治需要。

  中国后代史书、诗词文章中压倒性地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一方面是因为《史记》的导向,另一方面,这些作者们基本上都是儒生,后代奉行的是儒学,无论是因为身份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负面批判秦始皇俨然已经成了“正确”的方向。当然,其中也不乏是要从秦代二世而亡中吸取历史教训。

  至于焚书坑儒,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如果从本质上来讲,秦始皇此时的统一思想与后世统治者推崇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没有大的区别,都是为了统一社会思想,建立主流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而民间文学中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对史书、古代诗词文章的延续和以讹传讹。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这个故事就是明显的对秦始皇的抹黑。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来自于春秋时期齐庄公的大将杞梁战败,其妻哭棺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左传》、《礼记》里都有记载。这个故事发展到西汉时期,开始出现杞梁妻哭倒城墙的环节(《说苑·立节篇》、《列女传》)。到了唐代,出于抹黑秦始皇的需要,一些文人开始把杞梁妻更换成孟姜女,把齐庄公换成了秦始皇。所以,孟姜女哭长城这类民间传说中的秦始皇负面形象纯粹属于虚构。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很多关于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都是不够客观和公允的,对于这一点,不止是毛主席,很多历史人物也看到了这一点。如李白曾诗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唐太宗评价秦始皇说: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更是对秦始皇发出了“千古一帝”的咏叹,主张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绩: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从客观上来说,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建立郡县制和法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是有大功绩的,再加上他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的伟大功业,李贽因此将之赞誉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秦始皇在完成这些创举时对当时的老百姓在客观上造成伤害,更不能否认秦代二世而亡的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基于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主席在这首七律中这样奉劝郭沫若先生“劝君少骂秦始皇”也就可以理解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