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银行业2020合规大潮直击

银行业2020合规大潮直击
2020年12月04日 15:54 新浪网 作者 首条财经-

  作者:郝科科

  编辑:陈斌 赤耳

  风品:山岚 于太香

  来源:首财——首财研究院

  又到年末行情。魔幻的2020,诸多行业不轻松。

  背负利差、让利、不良三空压制,一向豪横的银行业业绩承压、股价不振,不免五味杂陈。

  但近日,行情突变。11月银行板块上涨9%,跑赢沪深300指数3.3个百分点,按中信一级行业排名,居于30个板块第5位。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建设银行单月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8.1%、17.2%、14.9%、13.7%。12月首个交易日,银行板延续强走势,再度上涨2.63%。

  细品,除了自身价值修复,基本面的周期轮动也是重要考量。

  11月26日,中国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就业、消费稳中向好。

  金融稳,实体兴。作为百业之母,银企与实体间的同频同振,折射出整体经济的活力韧性。

  当然,责任越大、角色越重,要求自然也越高。

  那么,一些银行的顶风乱象,是否就值得冷思呢?

  超4000万罚单 “假理财”闹剧

  驰援实体经济,是2020年银行业的关键词。

  11月21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助贷机构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典型问题的通报》,4家银行机构存在违规收取应减免费用、强制捆绑销售、收取高额服务费和代理手续费等问题。工商银行赫然其中。

  银保监会通报显示,经查,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工商银行江西分行等9家分行违规向20户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投融资顾问费等“两禁两限”费用2284.87万元。

  两禁两限是什么?

  原银监会2011年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指出,除银团贷款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次点名问题在银行业存在一定代表性。通过收费及搭售产品获得更高收入,以此改善盈利结构,这种行为和动机具有普遍性。

  当然,也是重点监管区。银保监会曾发专文:对无视禁令、顶风违规的,金融监管部门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顶风“撞枪”,还是发生在头部大行身上,自然引发强关注。

  11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大连监管局公告:因违规出具担保和银行保函,信贷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星海支行被罚款90万元。

  11月11日,湖北荆门银保监分局行政处罚表显示,因贷款"三查"执行不严并违规出具承诺函,工商银行荆门文峰支行被罚款30万元。

  10月,因办理违规业务等由,工行地方分行连收多张罚单。

  9月,更有巨额大单。因涉及违规出具承诺函、未经上级授权违规签订业务协议、违规启用行政公章、内控管理不到位开展中间业务不规范,工商银行襄阳分行被处罚款305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9月-11月,工商银行被罚金额超4000万。频频罚单、大笔罚金,自然拷问其风控能力。

  仔细梳理,信贷违规是一个重要问题点。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近年来,包括大型银行在内一些银行业信贷业务,为追求高收益,忽视了高风险:贷款三查不到位、授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现象屡屡发生,而项目风险的后置性、产品通道多样性等,亦增加了监管难度。

  当然,零售业务的大势崛起,也对银企风控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达到18.55万亿元。2020年3月,工银、中银、建信、农银等9家理财子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142只。

  而伴随理财大潮,伴随金融科技巨浪,违法违规行为也悄然滋生,手段翻新、金额巨大的各式案件层出不穷。

  比如存款变保单。

  据《荔枝网》报道,陈阿姨在2010年在工商银行江苏海安支行存钱。经工作人员推荐,其办理了每年存五万,连续存5年,10年后可分红的业务。

  2020年7月8日,太平洋保险海安分公司工作人员突然联系陈阿姨,称其10年前买的分红险,因第5年未缴费,保单永久性失效。

  次日,证实这份保险就是上文的“存款”,其女打印陈阿姨当年保单,发现上面签名系他人伪造。最后经协商,银行承诺退回陈阿姨20万元保费,并补偿一定银行同期利息;保险公司则同意恢复保单。

  这样的“假理财”闹剧,也非工行一家个例。

  2018年9月,哈尔滨市朱先生计划在银行购买840万元理财产品,也是工作人员一番操作后理财产品“变”成了保险产品。事后,朱先生发现想要取出本金,需自己身故或活到108岁。

  闹剧不断,也招致监管加码。

  2020年7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被银保监会点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湄潭县支行分别于2018年7月30日和10月31日向某公司发放“湄潭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贷款合计2亿元。而作为贷款发放条件,借款人于2018年12月5日购买了湄潭县支行代理的华安财产保险公司遵义支公司的保险产品,保费合计4.5万元,湄潭县支行收取代理手续费1.1万元。

  乱象成因,在于内控缺失。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王欢表示,银行内部日常业务检查的力度和频率不够,对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关键岗位和人员道德风险管理缺失,导致违规事件或以高层腐败形式出现。

  信用卡之殇 不良双升 “投诉王”烦恼

  这在信用卡业务上,也有明显体现。

  9月14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表示,在消费者保护乱象整治方面,对产品设计、销售、内部管理等51类问题开展整治,主要发现六类乱象。

  第一类便是信用卡乱象,包括:理财承诺保本保收益、信用卡过度营销分期业务,要求强制分期并与透支额度挂钩等。

  央行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与借贷合一卡累计下卡量已达7.66亿张,全国卡均授信额度2.43万元。

  得零售者得天下,得信用卡者得零售。作为零售排头兵,信用卡自然有大块头。

  但其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合理,可缓解用户短期经济压力,培育消费增长点,并促进银行资金循环流动。用户不当,加重用户负债、恶性消费,最终加大银行不良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收入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多数信用卡不良较去年末飙升。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达到2.65%、1.17%、1.81%、2.57%、2.90%和1.99%,较上年末分别攀升0.44、0.14、0.24、0.35、0.52、0.25个百分点。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更为抢眼。

  上半年招行信用卡贷款不良额120.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32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85%,较上年末上升0.5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信用卡交易额以及非利息收入均下降。

  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信用卡累计流通卡数9638.73万张,同比上升1.14%。虽发卡量增速放缓,但依旧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一。

  与大体量、不良双升并行的,还有投诉“王者”的烦恼。

  9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3732件,招商银行投诉量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首,高达4501件,占招商银行投诉总量的85.7%;中信银行以4128件位列第二,占中信银行投诉总量的92.6%。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中位数为1971.5件。

  11月15日,知名博主袁启聪通过微博爆料:妻子去世后自己接到一个私人手机来电,来电者自称招商银行人员,要求其替妻子偿还信用卡欠款,态度"极度无礼"。后得知,该催收者来自一家"收数公司"。由此,袁启聪质疑招商银行疑似将其及家人个人信息泄露。

  "去世"、"大V"、"信用卡催收",几个关键词串联,让事件迅速发酵。

  随后,招商银行证实这一说法:经查核,袁先生的夫人名下账户于2020年7月进入逾期。因长时间未能联系到持卡人及其指定联络人,2020年10月起,该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处理客户账务问题。

  并强调,委托第三方公司处置账务问题的流程合法合规,不存在泄露客户信息情况。对于是否违规催收,正调取相关录音查验,如发现不符合服务规范情况,将予严肃处理。

  诚然,要想控制逾期、违约,催收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手段。但这个催收江湖的野蛮粗放、参差不齐,注定银行不能做甩手掌柜,相应管理规范不容放松。

  事实上,近来已有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因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不审慎而吃了罚单。

  今年8月初,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因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等违规行为,被上海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处100万元罚单。

  强监管,也有良苦用心。

  截至12月4日14时,聚头诉平台上,有关招商银行信用卡投诉为5624条,解决率仅3.9。问题质疑集中在高额利息,侵犯隐私、恶意催收等方面。

  早在2009年,原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就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催收外包行为,包括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催收外包机构选用标准、业务培训、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等,选用的催收外包机构应经由本机构境内总部高级管理层审核批准,并签订管理完善、职责清晰的催收外包合同,不得单纯按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方式支付佣金。对因催收外包管理不力,造成催收外包机构损害欠款人或其他相关人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外包风险管理责任。监管部门应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等审慎性监管措施。

  显然,声声投诉摩擦监管红线,如何尊规守规、敬畏规则,值得深思。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改为一年期LPR 4 倍,也就是15.4%,相较于过去的 24%和 36%有较大幅下降。

  9年IPO蹒跚路

  监管篱笆越扎越严、越扎越细,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考验从业者风控、品控的系统把控能力。

  对于竞争力更弱些的城商农商行而言,话题更显严肃与急迫性。

  作为全国第二大农商行,近期北京农商行被多次点名。

  11月19日,北京纪检监察网发布《中共北京农商银行党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指出,北京市委第七巡视组在2019年4月15日至6月28日巡视北京农商银行期间,发现该行存在“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偏差”、“回归‘支农支小’本源不到位”、“服务实体经济有差距”、“防控金融风险有短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到位”、“‘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禁而不绝”、“人才队伍建设欠谋划”、“干部管理工作不规范”、“基层党建工作不严谨”等十四方面共43项问题做出整改回应。

  今年2月28日,北京银保监局在一天公布北京农商行两张罚单,因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员工行为管理薄弱等12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责令改正,并合计罚款550万元。

  7月8日,因违规涉企收费,被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点名通报。

  9月末,再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央行营业管理部罚款1948万元,同时,时任副行长、监事长于辉及副行长曾林峰分别被罚罚款12.8万元、3.2万元。2019年报显示,于辉仍为该行副行长、监事长,曾林峰已不在高管名单内。

  据中国网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因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农商银行已被合计罚款超2400万元。

  另一边,业绩也不讨喜。

  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营收、净利均出现下滑,分别为131.67亿元、51.24亿元,增速-9.28%、-17.67%。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108.11亿元、7.90亿元,增速对应为-14.91%、-24.55%;投资收益15.81亿元,增速140.64%。

  内控力薄弱、业绩不振,显然,IPO蹒跚9年未果的北京农商行需补“功课”还有很多。

  杠杆与投机 内功精进之路

  防风险、降不良、增质量、抓基础、提规范,这是2020年银行业的5个重要内功。

  整体看,通过专项整治“回头看”、落实“六稳”“六保”等措施,银行业上述内功修炼有不少提升。

  今年前10月,金融系统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大责任、大实力、大担当,值得肯定。

  不过,市场乱象成因复杂,注定了这个修炼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叠加疫情带来的多维挑战,夯实风控凸显战略性。

  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

  11月19日,郭树清署名文章指出,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风险不可不察。

  简言之,合规大潮向前,银企精进之路任重道远。激流浅滩中,唯有抛弃短利短视、内力深耕的敬畏者能稳立潮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