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书前言 || 张近东X华祥名:苏宁为什么能

新书前言 || 张近东X华祥名:苏宁为什么能
2020年08月13日 11:38 新浪网 作者 华祥名

  文 / 华祥名

  10 年前,人们对于苏宁的转型认识,倾向于两个极端——

  一些人把它描述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零售“铁军”,另一些人则认定它会走向衰落。

  事实上,苏宁30年的历史充满了艰辛,转型也曾充满了质疑,毫不夸张地说,是九死一生。

  苏宁的故事有着某种强烈的中国味道。

  中国一部现代零售史,半部看苏宁;苏宁的 30 年创新转型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零售业的进化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苏宁开辟了一个关于智慧零售的新世界。

  今天的苏宁变革,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零售商业格局与走向,也成为世界实体企业如何转型的关注焦点。

  30年前,连苏宁人自己也不敢想象,他们小小的空调专卖店,经过数次重大转折,裂变成现在世界领先的商业巨头。

  苏宁的故事是由张近东的信念衍生出来的。

  这种信念是:任何人只要认准目标,坚持执着拼搏,用无限激情去创造美好的东西,他们一定能得到好的回报。

  张近东创造的苏宁,从来就不是一个奇迹。他面对现实,坚守而又变革、稳健而又快速、内敛而又开明。他喜欢通过执着拼搏来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和竞争而获得成功。

苏宁有哪些发展经验和成功之道,值得世界实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去学习与借鉴?苏宁的文化基因是什么?苏宁还需哪些变革,未来的苏宁还有哪些路要走?

  当我把这些问题,全部抛给张近东时,他的回答,斩钉截铁,语气坚定:

  我们要走出自己的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苏宁的转型发展,把社会、国家的各个方面利益融为一体。我们转型的成功,也将为中国所有的企业树立标杆。

  2019 年 12 月的傍晚,我在张近东家里,与他再次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反复提到苏宁“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坚定 30 年来如一日,直到发展到现在 28 万人,仍只朝“零售”这个目标冲锋。

  在与他这次长谈的 3 年前,当时苏宁负责品牌的副总裁卜扬找到我,我们相约在苏宁的酒店静静地喝茶,在谈到苏宁的转型不易时,卜扬希望我来为苏宁转型发展作一些深刻的解读。

  那时我供职的央媒,离苏宁仅一墙之隔,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其中另一个原因驱动我写苏宁,源于一次采访——

  2015 年 8 月 10 日,苏宁和阿里这两大电商巨头演绎了一场互联网江湖史上最“土豪”的“婚礼”。随后,京东股票重挫 6%,阿里股票涨 2%,苏宁云商复盘百亿封单涨停……

  那一刻,在现场带队釆访的我还百般费解:曾经的老冤家是怎么冰释前嫌?传统产业是如何拥抱互联网?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促使张近东一步步领先中国零售业?

  这些问题至今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每次上班路过苏宁那座形状如“@”的梦幻大楼时,这些问题就会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 3 年里,我为苏宁写了 60 多篇深度报道,再后来被苏宁大学合集成一本苏宁内部培训读本——《零售没有终点》。现在这本书又被苏宁制作成中国首部零售场景有声书在喜马拉雅连载。(点击:http://xima.tv/XobHpC?_sonic=0,可收听)

  ▲ 本公号稿件被集结成册,为苏宁内部培训读本

  2018 年 6 月,苏宁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孟祥胜再次找到我,希望由我梳理一本关于苏宁 30 年成长历程的书,主要用于苏宁大学内训读本,同时也公开出版发行。

  “我们所有资料都向你开放,并且不会人为干涉你写作的独立性。而出版的版权全部归你。”后来,又得到了张近东同样的承诺。

  在最近的两年内,我在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和他带领团队的帮助下,访谈了近百位苏宁相关人士,查阅了苏宁 30 年来的档案资料,收集了张近东 30 年来的所有讲话,以及他的转型故事。

  在写作这本书前,我差不多共收集了 500 多万字资料,另外还整理学习了近百本与苏宁相关相近的书籍。

  采写的过程,我一直被张近东所倡导的“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感动,被他所坚持的“变与不变”的信念所敬佩,但财经写作者的理性时时警醒我,千万别去神化一家公司,乃至去神化一个人,一定要保持每句话的客观公正性。

  在写作过程中,我试图运用西方哲学上的三个终极问题的思维:

我是谁?(苏宁的现在)我从哪里来?(苏宁的过去)我到哪里去?(苏宁的未来)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运用这一西方哲学思维,试图梳理和思考苏宁的现在、过去与未来。这也是我写作此书的主题。

  这三个终极问题,不光要总结苏宁的过去,也在指向苏宁的未来,同样对于别的企业如何转型创新,相信也会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我必须诚实地承认,对于一位写作者来说,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挑战性实在太大了。

  并非我才华和努力不足,而是因为苏宁在进化中不断裂变,由此造成了观察和定义的困难。这就如同一个摄影师,很难准确地定格一座正在喷发中的火山。

  从大象轻盈起舞,到狮子矫捷起跑,30 岁的苏宁每迈出坚实的一步,一直存在巨大的挑战性,为了寻找到它的成长密码,我长期处于强烈的困惑之中:眼前不断进化的苏宁,仍在不断产生商业新物种。

  30 年来,苏宁是世界零售业的一个秘密。苏宁的成长一直充满着质疑,它的成功转型也充满了神秘性。

  近 10 年来,张近东极少接受媒体的深度采访,也不太出席公开活动,他越来越低调,像一个极度低调的“布道者”, 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但他本人却远避于银光灯之外。

  从事商业写作 20 多年,我从来没有这样究尽一切精力去研究一家公司,写作的过程在快乐而痛苦中度过,呈现在我眼前的苏宁,仍在不断产生裂变,但 30 年来一直在坚守零售的本质。

  现在好了,眼前的张近东与我谈兴正浓,让我们一起来听他慢慢讲述苏宁的故事吧,从 30 年前苏宁的一个小小空调专卖店开始……

  ▲ 《张近东管理信念》作为苏宁零售云大会伴手礼,张近东30年管理信念也被首次全面曝光

  “30 年再造”与苏宁的命运

  梳理张近东创业史就会发现,苏宁的发展历程毫无疑问是一部“丛林史”。如果不能成功突围,张近东将只是这部丛林史的一个注脚,或是籍籍无名的路人,然而他的任性与命运的裁决,让他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来……

  苏宁 30 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转型创新史。每一次转型升级背后,苏宁都有着大量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思维演变的积累作为支撑。苏宁 30 年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变革与转型。

  一、第一个10 年——专业零售(1990~2000)

  1990 年,苏宁的时代开启。

  在南京宁海路,在初创期的 10 年,苏宁主要业务为空调专营。

  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人居家生活的四大消费品由手表、自行车、 收音机、缝纫机,所谓“老大四件”演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新大四件”。

  在很多创业者绞尽脑汁想着要在这火热的“新大四件”的红海市场里分得一杯羹时,张近东却没有凑热闹, 在冷静思考后, 他作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 : 冷冷的空调行业……

  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专攻空调销售。这个抉择在当时被很多人称为“舍热求冷、剑走偏锋”。

  “当时标价数千元的空调机属于奢侈品,很多人不看好这门生意,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当张近东跟我回忆起当初他做出的这个决定时,眼神里再次透露出坚定。这种 30 年“一意孤行”,在我采访过的众多企业家中不多见。苏宁通过“淡季订货、反季打款”创新营销模式,逐步获得价格、货源双重优势,并在 1993 年“八大国营商场围攻苏宁”中一战成名,改写了 中国空调销售行业的游戏规则。

  后来,苏宁成立了一支上百人的专业自营服务队,首开中国空调销售专业自营服务先河。这是苏宁早期占领空调销售市场关键因素,也为苏宁以后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张近东在创业之初,就有那种创新而冒险的精神——

  传统的商业模式虽然被大多数商家所认可,但也不一定是最完善、最好的,要想从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关键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并创建更新、更适合未来市场发展的模式。

  “服务是苏宁唯一产品”, 这一理念坚持至今,也让苏宁 30 年立于不败之地。不论环境如何改变,技术如何迭代,零售业有它不变的内核,那就是服务,而这一服务苏宁坚守了 30 年。

  二、第二个10年——综合连锁零售(2000~2010)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潮流里,一切优势都会变成零。

  张近东深知,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机遇永远存在着,而他每次都踩准了转型的节点。

  1999 年,在“苏宁没有几年好日子可过了”的笃信中,张近东果断带头革新,重新定位自身,主动调整经营模式,砍掉 50% 销售批发业务,放弃单纯的空调销售批发,将业务重心由批发转向零售。

  这一年 9 月,苏宁拉开了苏宁第二个 10 年战略:从销售批发转型为综合连锁零售。

  当年苏宁光销售批发四五个人一年就能完成几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 而零售业务,上百人忙活一整年,销售额最多 1 亿元人民币,对此,当时苏宁众多高管无法理解。而张近东非常坚决:“不愿转型的就离开,谁再提批发我就开掉谁。”

  对待这样的取舍,张近东这样回忆道:“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当你在市场上处于两难境地的时候,胜利取决于能否超越自己过去的成功。”

  那一年,苏宁率先提出直营连锁模式,从传统家电销售拓展到家电、3C 全系列综合电器经营,并提出“四大终端”的概念,在全国连锁销售企业中第一次将物流、售后、客服三个后台终端提到与连锁店同等重要的地位。

  自此,苏宁连锁销售模式以标准化、规模化特色一炮而红,顺利从南京城走向全国。2005 年,苏宁连锁店就已遍布全国,“买电器,上苏宁”的口号深入人心。到了 2009 年,苏宁门店数量达到近 1000 家,稳坐全国家电销售连锁第一的宝座。

  在第二个 10 年的稳步提升期,苏宁人再次“断腿保全身”的自我式开枪, 让苏宁再次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三、第三个10年——转型互联网(2010~2020)

  2010 年,苏宁开启了又一场转型大“冒险”。

  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电子商务却在中国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对于传统实体零售商而言,这是一场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颠覆。

  中国零售的未来,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

  作为零售业老将,张近东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线下连锁销售模式即将触顶,苏宁贸然求变是找死,不变只能等死。

  怎么变?

  是继续复制原来的线下连锁,还是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

  答案是:两手都要抓,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

  怎么走?

  通过“+ 互联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上加大研发,再通过“互联网 +”,在行业中率先将这些技术与实体店结合,苏宁从此打造了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销售新模式。

  这一年,苏宁变得很快:7 月,上线网上商城;8 月,更名苏宁易购;

  一年后,苏宁易购正式上线。

  2011 年,张近东再次发布未来 10 年战略目标,苏宁开始发展销售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互联网转型全面开启。

  互联网转型这 10 年,苏宁一直在质疑声中苦力转型,张近东很有感慨:

  “转型必定面临阵痛,我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懂我。”

  没有线下,哪有线上?没人懂不重要,时间终会给出答案。直到 2016年,大家都开始懂了:

  获客门槛与成本上升、用户驻留时间停滞不前、物流成本上升、线上模式增长见底……以阿里新零售为主的互联网巨头一夜之间开始布局线下门店,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开始成为热捧。

  而这条赛道上,苏宁早已领跑,速度远超别人。

  在第三个 10 年的转型发展期,苏宁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可以说苏宁这一次转变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企业转型案例中也不多见。

  从“沃尔玛 + 亚马逊”“店商 + 电商 + 零售服务商”“智慧零售”,苏宁不断探索零售新模式,全方位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零售生态圈。

  到 2018 年,苏宁打造出“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两小”( 苏宁小店、零售云店)、“多专”(苏宁极物、苏宁体育、苏鲜生等)的多业态智慧零售格局。

  2019 年,更是苏宁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苏宁相继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进一步完善智慧零售的布局,实现由零售连锁向智慧零售转变,实现了销售全品类、全渠道、全场景、跨行业、多业态发展。苏宁最终在线上联手阿里巴巴,线下联合万达,共同改写了中国商业新格局:虚网做实、实网做虚、虚实融合、殊途同归。对于张近东而言, 这些只是开始,他想要用全面开放的苏宁去连接这个时代。

  四、下个10 年——全场景零售 (2020~未来)

  在 2019 年的“双十一”上,苏宁首度揭晓下一个 10 年的主战场——

  场景零售。

  将场景零售作为苏宁未来的全新战略,通过场景零售,打通线上线下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无限渠道场景,满足消费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服务的需求,始终围绕用户体验,突出全场景布局优势。

  下一个 10 年苏宁会是什么样子?

  聚焦商品销售和服务,围绕体验和效率,持续渠道创新,逆袭传统、 颠覆颠覆者——这是张近东对苏宁的未来定位和要求。

  张近东补充道:

  苏宁的总体战略就是希望把在过去 30 年,尤其是过去 10 年所形成的互联网技术转型的各种能力、各种经验,传导给跟我们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就是两个字——赋能,将技术与平台给行业与客户,未来苏宁要实现从智慧零售商到智慧零售服务商的转变。具体来讲,苏宁未来要做的最核心的是两件事情:专业全场景和智慧供应链。

  张近东坚信,过去 10 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能量积聚和模式探讨。

  未来 10 年,零售行业将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只有推动整个产业和行业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才是长期可持续的。

  “第四个10 年,苏宁要从数千亿变成数万亿,我一定要有结果。”

  对于未来的苏宁,张近东显得更加坚定而有信心。

  ▲ 苏宁官方宣传海报

  张近东的 7 件制胜法宝

  如果说企业家的见地与视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格局,那么领导人的气质几乎可以左右企业的文化格调。

  创始人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讲,30 岁的苏宁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与张近东个人的人生观、理念、思想、智慧、品格等密不可分。

  张近东对于苏宁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也正是他身上“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精神不断驱动苏宁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30 年来,苏宁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看到了张近东那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我现将之概括为张近东的 7 件制胜法宝。

  第一件法宝:执着拼搏 永不言败

  30 岁的苏宁立于不败之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张近东常在内部提到的 8 个字是最好的解答:执着拼搏、永不言败。

  张近东这样向我解释:苏宁的执着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是一种狮子般勇往直前而又内敛、坚毅的性格;是一种明确目标后能够排除万难,坚定地走下去的决心;也是有一种针对具体问题敢于面对、敢于解决的态度。

  当“八大国营商场”合力打压时,当舆论诟病其“两天开三家店”是不自量力时,当坊间嘲笑张近东是电商大潮的裸泳者时……30 年时间,苏宁从“腹背受敌到杀出血路”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凭借“永不服输开创新格局,执着拼搏书写新规则”,稳坐中国零售业头把交椅。

  永不言败的精神、执着拼搏的干劲、敢为人先的胆气、永不服输的韧劲……这些已融入苏宁的骨髓,进而交织出苏宁企业的文化基因。

  第二件法宝:坚守零售 不改初心

  30 年来,苏宁人坚持服务是唯一的产品。

  张近东也将零售业比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而马拉松赛跑,无疑是一场持久战。

  零售业就像苏宁的定海神针,而张近东从未因为经营过程中的挫折、诱惑而忘记“初心”:苏宁的事业就是引领零售业发展,谋求更好地服务用户,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百年苏宁的永续经营。

  苏宁这艘零售航母,不仅贡献出中国 O2O 模式,打造出一系列的极致物种,甚而放出未来 10 年要由互联网零售商向智慧零售服务商转变。从根本上说,一切得益于张近东智慧的坚守: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

  栉风沐雨 30 年,创业之初,苏宁开启了自营服务先河;连锁时代, 树立了行业服务标准;互联网时代,引领了“全场景”消费……

  第三件法宝:细节制胜 极致专注

  张近东常说:“要以工匠精神讲执行、讲细节、讲效果。”

  苏宁是一个自我进化速度很快的公司。苏宁的发展,可以说是战略与细节的双剑合璧。循着战略调整这条线索,爬梳苏宁 30 年的发展轨迹会发现,“细节制胜”“极致专注”是根植于苏宁文化的稳健基因。

  伴随互联网零售定型、各大产业布局成型,苏宁对“细节”进行升华, 开始强调“极致”“造极”等理念。

  苏宁的新模式和新产业,包含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张近东多次强调“百年苏宁是一项伟大工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

  第四件法宝:利益共享 合作共赢

  一个人,永远不如一伙人在一块聪明。

  张近东常说:

  做百年苏宁,社会、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百年基业需要一批追求梦想的人,执着拼搏需要伙伴们的相互支持。

  从最早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到多次发起股权激励;从坚持在人才培养上持续投入的“1200 工程”,到建立苏宁事业接班人的“事业经理人”制度,“利益共享、责任共当”的价值理念,使所有追求事业的苏宁人建立起利益、心理与情感的契约联系,构建起利益共创共享、事业相互成就、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信奉“激励才是最好的约束”的张近东,带领苏宁人统一信念、团结一心,共同追梦,开启了互联网转型的变革新历程。

  正如张近东所言: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做好协同,链接一切可协同的资源。 未来,只有能链接最强资源的企业,才能最终笑傲江湖。

  内部,苏宁通过不断地改革,让苏宁的每一位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外部, 苏宁一方面与阿里、恒大、万达等巨头成为紧密的盟友,为加速苏宁“场景零售”线上线下贯通注入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将自身深耕零售 30 年积累的洞见、经验和能力,打造出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依托苏宁易购主站、苏宁小店、零售云等平台载体,向亿万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深度的赋能支持。

  自私是天性,合作是智慧。苏宁合作的内在与外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是一种蝴蝶效应,一步步将苏宁的力量逐步放大,最终汇聚成一种改变商业格局的力量。

  第五件法宝:崇本守道 低调务实

  务本守拙、抱元守一,坚信服务价值永恒,从不主动打嘴炮,不热衷投机文化,只相信劳动、积累创造的价值,克勤克谨,先知后觉,执着踏实,不找捷径,下苦功夫、下笨功夫,花时间、花脑子,时时都是向着目标埋头苦干,这也许是张近东的战略基因,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苏宁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足够影响了,所以苏宁需要的是戒骄戒躁。作为管理者的我,同样也需要低调。”张近东如此告勉自己和员工。

  诚如苏宁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孟祥胜所言,“张总低调务实的性格,已融化为苏宁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崇本守道、低调务实。”这是狮子苏宁给外界的首要印象,也是苏宁文化的重要内核。

  第六件法宝:坚持创新 超越自我

  回望每一次转型历程,张近东总是极具大局观视野、忧患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让苏宁在每一次时代大潮中没有随波逐流,随风飘散。

  苏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 1990 年至今,苏宁每一次成功转型的背后都是张近东对趋势的敏锐洞察与远见的战略眼光。

  张近东认为,创新,并不是玩概念,而是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到最后才有价值。

  在 2014 年的“苏宁之夏”上,张近东个人出资 1000 万设立“互联网创新基金”,旨在激发员工大胆创新,允许“先开枪、后瞄准”……后来,孵化了零售云、苏宁小店、苏宁推客、苏宁拼购等大量行业标杆产品。

  围绕客户开展价值创新,立足岗位开展微创新,系统支持开展有组织创新。每一次面对时代的变迁,张近东都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变幻的风云,奋力转型与时代并行。

  从销售批发到专业零售,再到连锁零售,继而走向互联网智慧零售,再到如今全新的场景零售概念,苏宁始终通过对自身对行业的敏锐洞察、 服务产品的快速迭代,一次次刷新行业的标准,引领着中国零售行业不断向前。

  第七件法宝:家国情怀 社会苏宁

  企业小是自己的,企业大是社会的。这几乎成了张近东的企业发展理念。

  “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关系,就如同罗盘与航船、理想和人生。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苏宁创立的初心,更是苏宁发展的恒心”。

  公益事业,既是苏宁回馈社会的兼济天下之举,更是苏宁持续壮大的动力之源。张近东对财富的认识极为清醒,而对自己开创的事业,他会从国家角度去考虑,“苏宁早已经不是某个人的苏宁,也不是江苏的苏宁,而是国家的、全社会的苏宁”。

  30 年来,苏宁每一年的“司庆日”,都会发布其公益计划。苏宁这一独创的将公益事业当作生日来过,在中国实属罕见。

  从精准扶贫到抗震救灾、从捐资助学到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从倡导绿色消费到发力互联网公益,苏宁既是“造血者”,又是“输血者”。

  始于理念,成于坚持。苏宁是公益事业的“造钟人”,而不仅仅是“报时者”。

  一切源于信念

  行文至此,我对于苏宁 30 年能立于不败之地,总算有了一些新答案。认准一个行业,坚守一个方向,选择一座世界最高峰,然后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长途跋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改善服务品质,就像古人磨豆腐一样,比“慢”、比“笨”、比扎实,追求手艺进步,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不打嘴炮,不炒作,不忽悠,坚持做自己认可的产品。

  这或许,是张近东实干型企业家留给我们的企业家信念。这也是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创业者应当学习的精髓所在。

  张近东为中国商业贡献了实体企业 O2O 实战的成功案例,苏宁也继续在打造全球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沃尔玛 + 亚马逊模式。

  不管未来江湖如何血雨腥风,这些值得当下诸多身处转型困境的中国企业去深思。

  这种精神信念超越了对短期利润的欲望追求,成为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信仰的承诺与尊严,责任与践行。

  回忆苏宁 30 年的发展,一切缘于张近东的信念——

  因为理念上领先,才赢得了人才。

  因为人才上领先,才赢得了市场。

  因为市场上领先,才赢得了利润。

  因为利润上领先,才赢得了战略。

  因为战略上领先,才赢得了未来。

  在中国,苏宁是沃尔玛 + 亚马逊;而在美国,许多零售企业也扬言要打造“美国的苏宁”。

  眼前 30 岁的苏宁正青春,仍在不断产生商业新物种,它变得越来越让人期待。

  经历过中国零售行业风风雨雨的变化,洗尽铅华,眼前的张近东,好像更加清晰地看清了零售前路的变与不变,他希望苏宁通过战略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比拼,将智慧零售的山峰真正踩在脚下,在山顶之上,眺望更远的地方……

  在过去的 30 年,苏宁播种满满,收获也满满;未来 10 年,我们依然有理由对它充满着好奇与期待。

  苏宁,已经很大很好,未来会更大更好。(完)▲本文为《张近东管理信念》前言部分,明天我将推出该书的后记《致敬的方式》,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