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变“新三化”?被删去的“共享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新四化”变“新三化”?被删去的“共享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0-11-03 17:35:18 马拉车市

提及汽车“新四化”,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早在2015年的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汽车新四化的概念被首次提及,便获得了无数人的共鸣。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仿佛成为了一组不可分割的热词,而“新四化”的浪潮也迅速席卷了我国汽车产业。

以致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若车企发布战略方向前景规划时,不提“新四化”,总会觉得有那么些不与时俱进,似乎缺了些什么东西。可见其影响绝非几个热词那么简单,而是大家潜移默化里达成的共识。

就在大家以为这个方向和指引将会较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下去的时候,相关部门、政策制定者却发出了令人意外的声音。

“新四化”,变“新三化”?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下文简称:《规划》)。我们在新《规划》中发现,早已达成了“共识”,甚至是征求意稿中都还“正常”出现的新四化,最终发生了变化,“新四化”变成了“新三化”。

《规划》在阐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时,仅保留了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而删去了原本应该并列出现的“共享化”。

这不禁让人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何在征求意见稿中都还出现了的“共享化”会在正式成文时被删除;在新的十五年规划里,共享化难道将不再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了么?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无论如何,新版《规划》已然成型。这也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再谈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时,或许只会出现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三化的身影。当然,越来越多被提及的“国际化”会替代共享化,从而组成“新”四化方向,目前尚未可知。

【共享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信相关部门在制定新《规划》时,一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此次删去“共享化”,必然有其依据和原因。而当共享化正式退出新四化之际,想必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这个已被提及五年,甚至更久的“共享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存在即合理。要看共享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然也得从正反两面去看待它,或许才算公平。

先看好的方面。

以“电动化”为基础,“网联化”为纽带通过大数据的收集,逐渐达到“智能化”出行,同时实现“共享化”落地。这是当初包括路线制定者在内的大多数人,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共同憧憬。

而包括共享化在内的四化,也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包括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的向前发展。不断冒出的新技术、新概念,刺激着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也刺激着汽车厂商敢于用新技术和新概念包装车型、推向市场。

共享化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是加快了车企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转型步伐。包括诸多的跨国车企,以及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都开始加入了转型阵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践行共享化,也同步刺激了车企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加大投入,对于另外三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见到了整个行业的革新,无数与汽车共享直接的、相关联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芽落地。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入局,为市场带入了活力;同时也确实新增了不少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汽车共享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参考,甚至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活便利性。

虽然此次《规划》删去了共享化,但不可否认共享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诸多变化,和许多正向的连锁反应。

再看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

而之所以共享化最终未能出现在新的十五年规划里,则是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对于共享化的发展瓶颈有个更深的认知,以及与现状相结合下的现实原因。

从车企方面来看,由于共享汽车产业的出现,使其成为了部分车企“解决”库存,消化销量较差车型的好办法。从而也造成了我国车市的虚假繁荣,市场销量水分大的现状。

全国各地频现共享汽车“坟场”,有些共享汽车甚至从“出生”起便从来未曾被人问津。为了共享而生,却从未真正入市的情况时有发生。

与之同生的包括新能源汽车骗补、产品力长期没有提升等现实问题,也着实让人头疼不已。由于共享汽车的客观需求,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情况,即真正私用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再从共享出行领域来看,包括国内许多的独角兽企业在内,基本都共同面临着盈利难的现实问题。例如滴滴,几年时间烧掉了数百亿,却依然难以迈过巨亏的坎。

当然,共享出行盈利难不止是在我国,全球范围来看都是如此。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无法回归正常的市场化轨迹,仅靠政策扶持、资本烧钱续命,前景自然难以预期。

再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今市面上的共享出行还普遍存在押金难退、寻车麻烦、还车麻烦、用车纠纷等等问题。

较差的使用体验,从而也使得本来就存在争议的共享出行吸引力,在逐年降低。新鲜劲一过,大多数人都还是选择了回归理性。

从参与车企,到整个共享汽车领域,再到消费者,对于共享化的认知和需求迫切性远没有达到促使整个产业大踏步前进的地步。

在马拉车市看来,共享汽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项不折不扣的伪需求,至少中短期内都难以有所作为。这并非固步自封的不与时俱进,而是综合了现实诸多因素下的情形。

此次的《规划》是2021-2035年的发展规划,显然在未来的十五年时间内,相关部门也对共享化是否现实是持怀疑态度的,删去也在情理之中,不失为明智之举。

马曰:

共享化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正向贡献,但仅仅只在同步促进车企在其他三化上的发力,带给人们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参考,要说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显然难有说服力。与此同时,其本身又存在着商业化难落地、没有实质上起到推进车企产品力革新,从而形成带动整个汽车产业前进的助力。

更何况,在人们暂时还没有共享概念的时候,对于必需品占有观念的存在,也造成了共享汽车目前能带给人们的,和“共同富裕”一样,都是个概念而已。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