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偷换零部件,被约谈的25家车企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数据造假偷换零部件,被约谈的25家车企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2020-12-09 18:45:33 马拉车市

从免征购置税延长两年,到“新基建”形成客观助力,再到相关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进一步降低,2020年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而言,可谓是利好不断。同时,为了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部门还用数次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方式为其拓展消费渠道,提振信心。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国家的期盼和扶持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特殊时期的发力节点。

然而,这样的好意和助力似乎有些被辜负。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盖”或是“待发现”的问题,却在一次监督检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降低准入门槛后的首次暴雷。

产品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25家车企被约谈并责令整改

昨日,马拉车市从工信部官网获悉,因被检查出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北汽、广汽、广汽本田、比亚迪、吉利等25家车企已被工信部约谈,并收到了工信部的处理决定。

工信部在处理公告中称,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生产一致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工信部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此次被查出存在问题的,共计25家车企。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企9家,新能源客车企业10家,专用车企业6家。相对于客车和专用车,此次涉事的新能源乘用车企无疑更受关注。

9家新能源乘用车企分别为: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汽车、东风汽车、广汽三菱、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广汽本田、北汽(广州)、比亚迪、浙江豪情。

而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具体车型分别为众泰E100、东风日产轩逸(配置|询价)纯电、GS4插电混动、世锐PHEV、秦插电混动、帝豪GSe纯电动等9款。

事实上,从10月份开展监督检查工作,11月19日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及涉事车企名单,再到昨日出台处理意见。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并未发现有车企针对此事正面回应,并作出任何的应对措施。

或许在车企看来,此次的“生产一致性违规”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儿,网上甚至还有一种声音称此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但马拉车市却不这样认为,该事件好听点说是产品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说严重点根本就是数据造假、偷换零部件!

解读“书面化”的问题描述

看看究竟是不是“小题大做”

在工信部给出的“书面化”的问题情况描述中,单从字面意义或许很难体现其问题的“严重性”。但如果把几个书面化的问题情况描述,简单“翻译”一下,或许又是另外一种理解和感悟了。

1. 蓄电池初始容量、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不符合要求。

简易解读:电池容量、耐用性数据造假

造成后果:续航里程注水、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涉事车企及车型: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众泰E100)

2. 电池管理系统、过充/放电保护值不符合有关要求

简易解读:电池保护措施不到位

造成后果: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存在安全隐患

涉事车企及车型:北汽(EU5)、东风日产(轩逸纯电)

3. 车载能源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

简易解读:私换零部件

造成后果:用电或用油的实际介入或出现偏差

涉事车企及车型: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传祺(GS4插电混动)、广汽本田(世锐PHEV)

4. 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超过备案参数值。

简易解读:续航里程、电耗数据虚报

造成后果:百公里耗电量与实际不符

涉事车企及车型:广汽传祺(GS4插电混动)、广汽本田(世锐PHEV)

5. 安全带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

简易解读:私换零部件(安全带)

造成后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涉事车企及车型:北汽(EU300)

6. 备胎标识不符合要求。

简易解读:备胎没有明显标签

造成后果: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涉事车企及车型:比亚迪(秦插电混动)

7. 行李箱容积不符合要求。

简易解读:行李箱容积不达标,虚标数据

造成后果:不满足工信部规定行李箱不小于0.3m³的标准

涉事车企及车型:浙江豪情(帝豪GSe)

如果说工信部“书面化”的问题情况描述还让没有多大感觉,通过简易解读之后,想必问题的严重性已不言而喻。数据造假、私自更换零部件,怎么看也不算是小问题吧?

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为何它们会选择“辜负”政策红利

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此问题上出现数据不一致、部件不符,很难说这是车企的无意而为。

那么为何它们会有此举,客观上辜负了国家带来的政策红利呢?

首先,是侥幸心理在作祟。

不可否认,被查实的车企,可能只占在进行此项操作企业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被抓了现行。毕竟这也是降低了准入门槛之后的首次监督检查。

当政策法规与成本利润产生矛盾时,如果采取某些手段而又不被发现,那么带来的将是极大的一笔收益。

当然,数据造假、打擦边球这些也并非国内车企的专属,全球范围来看,许多跨国车企不也都干过排放造假那些事情嘛。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其次,双积分的压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虽然大多数车企都在加快新能源的步伐,但从其产品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成为其销量主要构成的占比并不大。

很多车企生产新能源车型要么基于现实的压力(例如双积分),要么生产出来的产品流入了非私用的市场,若不是相关部门排查,可能根本不会出现问题。

无论是主观的“刻意造假”还是被动的“无意为之”,这些被查出来的车企都注定了不是最后一批,只不过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事实”罢了。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没有纸是能包住火的。特别是国家相关部门在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将重心和注意力从准入门槛转移到了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上去。

也许有人会说此次的暴雷,是因为这些涉事车企运气不好,单单它们被查到。但不难预计,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样的监督检查将会是常态。只有自己端正了态度,避免或改正类似的“错误”,才不会被揪出来,届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