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要想打造“地标产业”,先要培育“草根产业”

要想打造“地标产业”,先要培育“草根产业”
2020年11月27日 12:37 新浪网 作者 谭浩俊财经视角

  要想打造“地标产业”,先要培育“草根产业”

  市委书记马明龙在市委七届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基础较好领域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打造若干地标型现代产业集群。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也是镇江产业发展新的定位。围绕“地标产业”这个近年来刚刚形成的新概念,如何才能满足“地标”二字的需要,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思考。要知道,从概念到实践,需要经历很多关口。这些关口,需要一道一道地过、一关一关地闯,需要政府与企业密切协作。很大程度上,需要“草根产业”为基础,在“草根产业”的肩膀上站立起更多的“地标产业”。

  

  “地标产业”不仅仅是高大上

  讲到“地标产业”,很多人一定首先想到大企业、大项目,想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想到顶天立地。

  如果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具有这样的水准,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些东西是否就一定能够成为“地标产业”,显然也不能这样说。一方面,所谓的大企业、大项目,对地方来说,是“地标企业”,可是,放到更大范围,可能就微不足道了。这样的大企业、大项目,除了大,没有“标”,故不能称之为“地标产业”,甚至连“地标企业”都算不上;另一方面,要想上升到“地标产业”,就必须以“群”为特征,形成产业集群。只有形成“群”,才有可能变成“标”,才具备“地标产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影响力。这里所说的影响力,不是有多少大企业,而是有很多规模不是很大,组成了一个产业集群,让人只要讲到什么产品,就能想到镇江。只要讲到镇江,就能想到这些产业。当然,如果能够多形成一些行业、产品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同样可以认识是“地标产业”、“地标企业”。

  真正要成为“地标产业”,最核心的就是要形成影响力,要具有对地方经济的整体带动性和作用力。如果仅仅只是单个企业还算不错,整体效应不大,那就只具备眼球效应,而没有经济带动效应。

  实际上,就每个地区来说,都会有那么几个高大上的企业的,但是,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地标产业”呢?关键就在“产业”二字。正如日常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业也必须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花独放。一花独放只有一次性观赏效应,而没有持续社会效应。而这,恰恰是镇江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产业,首先必须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并围绕产业布局展开招商引资工作。对镇江来说,这么多年来,产业定位工作始终没有抓好,什么产业都想做,什么产业都有规划,而且,什么时髦,就跟着想要什么。反映到招商引资上,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想到哪、问到哪,反正只要是项目,就都符合镇江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了。没有产业集群,哪来“地标产业”。所以,必须结合镇江实际,明确好镇江的产业定位。而且,要不唯高大上,而要充分考虑镇江的现实状况。

  

  “草根产业”是经济的基础

  与“地标产业”相对应的是“草根产业”。所谓“草根产业”,当然不具有高大上特征了。但是,却也未必不能成为“地标产业”。温州的皮鞋、领带、打火机、钮扣等,都不算是高大上吧,然而,只要想到这些,就忍不住想越温州。就像说到电饭煲、微波炉,就想到广东顺德,那么,谁能否认,这些行业在温州、顺德就是“地标产业”呢?眼镜、汽车零部件,则是丹阳的特色产业。特别是树脂镜片,产量已经达到全国7、80%,谈到丹阳有什么,当然是眼镜了。讲到眼镜,自然也会想到丹阳。这样的互动,毫无疑问就是眼镜做到极致以后形成了“地标产业”。反过来看丹阳的眼镜企业,又有几个是上规模、有很大影响力的。

  没有大企业,只有大量“草根企业”,仍然能够成为“地标产业”,可见,“草根产业”是非常重要的。而“草根产业”在丹阳的形成,也让当地的经济出现了比较好的势头。这就告诉我们,从“草根产业”入手,也能培育出“地标产业”。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草根产业”的两大优势,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一是野火烧不尽的草根力量。也就是说,只要给片土壤,就能生根发芽,就能开花结果。草根企业没有很漂亮的外表,却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二是草根企业容纳就业的力量最强,中国9成以上是草根型的中小微企业,从而也成为就业的最主要载体。因此,草根企业与居民就业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一旦形成产业,其发展的后劲不可估量。

  

  打造“地标产业”与培育“草根产业”要同步推进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草根产业”、“草根企业”是不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再多的“草根企业”,对政府来说,政绩是不明显的。同样的100亿投资项目,如果是一个或两个项目投资100亿,与50个、100个小项目加起来投资100亿,对政府来说,成就感和快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有100个亿元项目落户地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比100亿项目或两个50亿项目好。100个中小项目、中小企业,只要项目本身质量高,经过几年培育,可能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而且会产生“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同类项目。

  一个100亿或两个50亿的项目,如果项目质量高,还能对地方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形成一个小的产业配套集群。如果质量不是很高,就有可能成为地方的负担。类似案例,镇江存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因此,如何把打造“地标产业”与培育“草根产业”结合起来,以“草根产业”为基础,将其逐步打造成“地标产业”,对镇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紧抓大企业、大项目不放松。对镇江来说,在招商引资中,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重点之一。有好的大企业、大项目,一定要紧抓不放。特别是引领地方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项目,要尽一切努力争取。同时,要把握好企业和项目对镇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那些没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项目,一般不要浪费太多的资源和政策,且大项目应当主要集中于丹阳、丹徒、新区。招大企业、引大项目,主要是做“地标企业”,要想形成“地标产业”,难度会相当大。

  其二,要把招商引资的重心放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对镇江来说,城市定位是“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这样的城市定位,毫无疑问与中小科技型企业最匹配。如果每年有数千家中小科技型落户镇江,即便成活率只有50%,对镇江未来的发展也是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如此一来,产业定位就得十分明了,且地区间不要重叠。主城区以科研机构、现代服务业、金融企业、文化旅游等为主,必要时,可行当配备一些高端医疗养生产业,形成以服务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生态;镇江高新区则以数字经济、智能机器人、文化教育产业为主;扬中要以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为基础,在产业链上寻求突破,引进更多工程电器的高端制造企业;句容以现代农业、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为主;丹徒应当在如何发展世业洲健康、文化产业方面下点功夫,形成一个全开放的健康产业园。如果各地都能依据本地实际,明确好本地的产业定位,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围绕产业定位展开招商,引进一批中小企业,就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并从“草根产业”发展成“地标产业”。

  第三,要敢于用政绩换产业。产业是为政绩服务的,政绩是靠政绩拉动的。但是,由于“草根产业”对百姓很重要,对政绩的作用却略显脆弱。能否牺牲一些眼前的政绩,换取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动力,确实需要政府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极有可能的现象是,今天的谋划布局,是为明天添砖加瓦,今天的栽树,是为明天乘凉。能否放低身段,蹲下身子,好好地种一些中小企业的树,播洒一些“草种”,从而多诞生一些“草根企业”,并形成根深叶茂的“草根产业”,对镇江的未来真的很重要,对镇江的百姓更重要。所以,政府要有用政绩换产业、用今天换明天、用现在换未来的风格。那么,镇江就一定能够成为“地标产业”和“草根产业”都很发达的地区,形成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小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