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撤档也难挽颓势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撤档也难挽颓势
2023年01月27日 10:57 新浪网 作者 谭浩俊财经视角

  1月25日晚间,仅仅上映两日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下称《反击》)宣布撤档,从1月26日开始调整为小规模放映,延期至2月17日正式上映。截至25日晚间,该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超过4200万元。对于撤档原因,出品方在公告中表示:“因宣传发行团队在决策、筹备、推进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节档陷入特别被动的局面”。

  

  如果认为此片只是排档出现问题,是不应该挤在春节档,而应当错位放映,那只能说明制作方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没有认识到影片本身就是缺乏吸引力的。要知道,一部影片能否得到观众的喜爱,并不只是影片的格调,不是有多少知名演员、甚至是流量明星,而是要打动观众,让观众从影片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反击》一片,从内容上讲,是积极向上的,主演邓超也没有搞怪、没有摆烂、没有表现得低俗,给人的印象是积极向上的、正面严肃的、是想给人以激励的。但是,为什么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呢?原因就在于,选题出了问题。也就是说,这部影片从选题开始,就已经留下了“颓势”的病根。除非演员能够超水平发挥,把演技发挥到极致,让观众从喜欢演员的表演角度去喜欢影片,去观看影片。可惜,邓超也好,俞白眉也罢,都没有这个能力,即便超水平发挥,也不可能达到让观众花钱看他们表演的程度。而作为配角的孙俪,显然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自然,在与《流浪地球2》、《满江红》、《深海》、《交换人生》等竞争中,就只能落下风了。特别是点映及预售总票房,排在第6位的《交换人生》还有2.55亿元,到了第7位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就只有4000多万了,可谓是断崖式差距。

  

  为什么说《反击》选题不对呢?是因为中国乒乓球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都是其他国家在望其项背。也就是说,中国乒乓球队的每一次比赛,都是为荣誉而战、为保冠军而战,都是别人来攻中国队的堡垒,根本不需要再搞什么绝地反击。就算中国乒乓球队有过低谷,特别是江嘉良那代运动员结束辉煌后,陷入了一段时间低迷,但是,很快地,也就步入了辉煌时刻。把并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拿来做影片的题材,如果没有特别的情节和超人的艺术感染力,就很难搅动观众的情绪,很难让观众投入。

  相反,如果能够拍一部《中国足球之绝地反击》,哪怕知道现在的中国足球很不行,也能让广大观众闭上眼睛、放下现实享受一番,而不是躺在乒乓球的辉煌中感受很不真实的演出。更何况,中国女足勇夺亚洲杯冠军,倒更像是绝地反击,如果将此拍摄成电影,影响力、震撼力、感染力一定比乒乓球强,引发的情感认同也会更强。特别可以刺激一下男子足球队的队员们,应该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也意味着,《反击》一片落到撤档的地步,绝不是档期安排和宣传方面的问题,而是影片本身存在的问题,是选题没有选准。但凡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得更深一点,就不会出现今天的问题。就算通过撤档把影片放到2月17日上映,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更何况,描写体育励志的影片,此前已经有了《夺冠》,而《夺冠》的演员阵营,也要比《反击》强很多。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怎么说也要比邓超、俞白眉等强很多吧。《夺冠》的票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最终结果也就不到8亿,《反击》又能好到哪里呢?能够突破3亿,对《反击》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搞不好,也就在1.2-1.5亿。对制作方来说,一定是一个失望的结果。对观众来说,则会认为是很不错的结果,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这也告诉制作者,拍摄影片,绝不是赶时髦,而要选内容。有了好内容之后,再找好演员。而好演员也绝不是流量、知名度,而是最合适、最敬业、最能够衬托角色和情节的演员。就算《反击》选题很好,让邓超来演,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选张译,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讲,《反击》都是不太成功的。至少,无法真正打动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江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