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明斯克协议“欺骗”俄罗斯?如果俄军早点打,什么时机最合适?

明斯克协议“欺骗”俄罗斯?如果俄军早点打,什么时机最合适?
2022年12月12日 10:48 新浪网 作者 大风开始

  众所周知,2022年的俄乌之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往近点说,是2014年乌克兰战事的持续,往远点说,则是苏联解体的遗留问题,甚至再远点说是东斯拉夫国家在内外矛盾激化之下的总爆发。

  当然,谈太远的话没必要,不过大家至少都知道在2014年到2015年乌克兰变局时,俄罗斯便已吃下了克里米亚,同时出兵顿巴斯,此后各方通过明斯克协议维持了总体的局势平衡,直到今年初大战爆发。

  在这8年时间中,很显然乌克兰军队的实力得到了增强,是俄军此次鲸吞无法达成目标的直接原因。

  所以不少网友就想,要是8年前俄军下定决心直接推过去,哪还会这么费劲?什么问题不都可以解决了?

  尤其最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采访中公开表示,2014年德法推动明斯克协议,主要目的就是为乌克兰增强军事实力赢得时间。

  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回应称,对默克尔的言论感到惊讶,认为在明斯克协议中受到了欺骗。当发现这一情况时已经太晚了,或许应该早点开始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此说,看似是“恍然大悟”,同时似乎坐实了当年不早动手、颇显软弱的坊间传言,也跟不少网友心中所想的契合。

  但其实无论默克尔还是普京,都是比较成熟的政治家,现在的这番言论都只是应时而言罢了。

  事实上在当初明斯克协议签署时,双方都知道协议未必会被遵守,但是俄罗斯和欧洲互相对对方有着巨大的利益需求,它们并不愿意为了乌克兰彻底损伤自己的现实利益。

  简单说,俄罗斯想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欧洲也想作为世界的一极。如果因为乌克兰大打出手,那么乌克兰如何不得而知,但俄欧的实力及国际地位必然受损(如今现实显然如此)。

  如果说,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者能一直保持像默克尔一样的水平,甚至于有这样的共识,那么俄乌之战的确很难打起来,俄欧之间互补的合作关系依然会存在。

  然而,欧洲此后上台的政治家水平如何,大家也都看在眼中,实际上欧洲国家已为美国的直接利益而服务。因此,决定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何种策略的关键,不在欧而在美。

  早在2014年乌克兰乱局时,美国便深入参与。当年4月基辅决定对东部采取强硬行动,就是在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到访之后开启的。

  2015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大方承认曾积极参与发生在2014年2月的乌克兰政变。在奥巴马任期结束前,美军对乌军轮训以及对乌支援的基础都已打下。

  但是不到两年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新总统对于援助乌克兰的兴趣不大,甚至一度暂停了对乌克兰军援。

  在特朗普任职时期,美国对乌援助是按照惯性进行的,基本每年是3亿多美元,而且不以杀伤性武器为主。乌军首次得到标枪反坦克导弹是在2018年,而且只有210枚。到2019年底,双方签署的第二批供货协议,也只有150枚导弹,2020年才陆续到货。

  在拜登就任总统之前,美国历年对乌援助总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而且武器装备占比极低。

  在此期间内,乌克兰军队的重建与整编,主要靠吃前苏联遗产来进行,毕竟乌手中拿到了第二多的苏联军备,而且乌克兰本身也有较强的军事工业。

  不过对于乌克兰主要依靠自身军备的重建,俄罗斯并没有太过在意,莫斯科并不以乌为具体对手,其瞄向的是美欧方面。

  2014年乌克兰变局时,俄罗斯并非不想大兵横扫,此时的乌军也确实抵挡不住。但战争开打可以,又如何收场呢?当时的俄罗斯没有做好一切准备,克里米亚顺手就收,顿巴斯维持现状,吃一口算一口,在做好准备之前,不宜彻底翻桌便是俄罗斯真正的打算。

  简单说,俄罗斯既要在乌克兰的实际利益;但不想为此付出过大代价。而当时美国和欧洲的对乌援助并没有特别落到实处,尤其特朗普当政时期更是如此,因此俄罗斯虽然在为最后翻桌做准备,但主动翻桌的意图不大,而且这些准备大多集中在经济等方面。

  乌克兰局势的恶化是在2021年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开始的,自当年起美国对乌军援大增,而且逐渐以杀伤性武器为主。

  乌克兰在得到美国真正撑腰后信心大增,集结主力于顿巴斯,试图武力解决问题。俄军相应增兵,顿巴斯危机再度开始。

  到当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任期结束,欧洲完全沦为美国马前卒。在新形势下,乌克兰军事化加速,2022年初不仅要宣布扩充20个正规旅,全国性的领土防卫军也在组建中。

  俄罗斯如果不选择出兵,那么此后将面对军事实力更强的乌克兰,因此断然选择在2月下旬大打出手。

  所以,总的来说真正调控乌克兰危机的按钮一直在美国。无论是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还是本次俄乌之战,只要美国需要乌克兰乱起来,那它就能做到。

  俄罗斯于大政方略的问题在于,低估了美国的综合实力以及政府的战略转向性,高估了欧洲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对俄欧来说,互补的状态显然有利于二者保住国际地位与现实实力。但是在新的变局面前,俄欧也只能是作为棋子任由摆布。所以,默克尔和普京近期的隔空互动,其实都不过是违心的因时之语罢了,因为他们都无法主导随后的局势进程,只能是在现在的背景下“更正”对当年明斯克协议的理解,从而服务于当前的政治氛围罢了。

  不过普京有一句话倒是真的,那就是对俄罗斯来说,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如果早点打会更好。

  但是这个早点打倒未必是2014年时的一波推,而应当是在美国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此时,俄罗斯已经强化了综合应对能力,而美欧必然不会强势援乌,俄方能占据主动。而不是像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一步步被牵着鼻子走,却还有苦说不出,从下棋人变为大号棋子。

  所以总的来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尤其对于潜在敌手,不宜过分乐观,将希望寄托到对方不出手上,己方应有潜在敌人亡我之心不死的警惕,同时时刻做好准备,不浪费任何宝贵的机会。否则机会摆在面前,也无力抓住,想要再有这样的时机,又谈何容易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