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骑着摩托弹钢琴」的,也就这家宝藏公司了

敢「骑着摩托弹钢琴」的,也就这家宝藏公司了
2019-09-03 18:30:48 冯仑风马牛

敢「骑着摩托弹钢琴」的,也就这家宝藏公司了

封面题图|《钢的琴》

文|风马牛(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如果公司也有拟人角色,那么雅马哈(YAMAHA)可能是当代电视剧最喜欢描写的自带金手指的「大男主」:说要做钢琴,就做出了日本第一架国产钢琴;想承包整个乐队,就琢磨出了一百多种西洋乐器的做法;战时被派去做了个螺旋桨,回来就能造发动机、游艇、摩托车;不甘心在电子时代落后,干脆自己研究芯片、电脑、混音器,给日本造出一个嫁了3000多位新郎的初音未来。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跨界看上去毫不费力,像极了「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的场景。雅马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隔行如隔山,也根本不畏惧新领域里的老大哥,它只是默默地做了,就把自己从一个做乐器的公司,做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公司」。

时至今日,大多数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都能从雅马哈这座宝藏中挖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但没有多少人留意到,这个宝藏最珍贵的不是应有尽有的产品,而是在诡谲多变环境中的谨慎自持,以及始终不变的音乐初心。

01

1853年,黑船来航,敲醒了封闭的日本,《神奈川条约》签订,幕府统治结束,天皇从吉祥物摇身一变,重新成为权力中枢。当时的日本就像一只埋在沙子里的鸵鸟被强行拖出来,看到四周猛兽垂涎欲滴后,它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奔跑。

19世纪后半叶,在明治天皇的授意下,整个日本对科学和技术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情。贸易大门被迫向外打开,白银如水流出,换来了汽车、蒸汽机、手表、钢琴等等洋玩意,也催生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修理工。

雅马哈的创始人山叶寅楠(SatoshiYamaba)就是其中一员。

如果说创新是从零到一的全新创造,那么修理就是提前知道答案,从一到零的按图索骥。山叶寅楠出身武士家族,自幼受父亲熏陶,对力学知识如数家珍,学会手表和医疗设备修理后,他拆解、重建的自信心大增。

1887年,山叶寅楠修好了一架进口管风琴。当他知道这台管风琴是如何花费重金从美国运来,天皇又是如何看重西化教育之后,他动了心思,打算自己攒钢琴,专门卖给那些买不起进口乐器的人。

从手拿武士刀,肩扛工具箱,再到转头做木匠,山叶家族的命运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快速切换。

没几个月,山叶寅楠自制的钢琴就做好了,这也是日本第一台国产钢琴。看上去山叶寅楠是个天才,会修手表就敢修管风琴,修好管风琴就敢造钢琴。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这位「天才」也活不下去。因为懂行的人纷纷摇头:音准不行。

对于哈姆雷特来说,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问题,但对于山叶寅楠来说,怎么更好地生存,那才是个问题。本来他只是把钢琴当成一门赚快钱的生意,被否定后却有了好胜心,为了和钢琴死磕,他还成立了个公司,卯足了劲想做出能代表日本的乐器。这就是雅马哈的前身。

1899年,日本教育部出资,让几个和山叶寅楠一样的西洋乐器商去了一趟美国学习制作。回来第2年,他做出第一架三角钢琴。第3年,公司量产21架钢琴。第4年,他的钢琴拿下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金奖。

十年创业,百年守业。山叶寅楠用了17年时间,彻彻底底研究透了钢琴的材质、木工、油漆、音准,也埋下了雅马哈百年跨界的种子。

1916年,山叶寅楠去世,公司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运转。几年后,日本军部要求雅马哈放弃乐器,制造木质螺旋桨。那是一个天皇宁愿每天只吃一顿饭,也要筹措军费的年代,没有人能拒绝。于是雅马哈的命运在此劈了个叉,成了军备制造厂,除了做木质螺旋桨,还举一反三,做出金属螺旋桨、发动机、子弹等等。

这次被逼无奈的跨界看上去得不偿失,硝烟散去,日本变成一片废墟,雅马哈除了无形的钢琴和机械制造技术,什么都没有了。

为了重操旧业,唤醒创伤中的人们对音乐的热爱,雅马哈一边恢复钢琴生产,一边开设音乐课程。谁都可以去学,给点钱就教,就这么赔本赚吆喝,雅马哈终于以最快速度恢复了战前的音乐教育氛围。

创业初期是雅马哈最狼狈的时期,却奠定了整个雅马哈的价值观:「每逢事、尽其力」。这不止是为了做出一架卖得出去的钢琴,更重要的是,它逼着雅马哈看清每个时代的特点,时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努力。

02

从卖琴到卖课,雅马哈的跨界之魂算是被激发了。

战时积累的机械制造工艺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为了让发动机工艺不浪费,1955年,雅马哈开设了摩托车工厂,还同时给丰田等汽车厂商提供发动机。

摩托车做得好好的,工厂职工又发明出一种新材料玻璃钢,摩托车用不上,干脆给滑雪板用,于是开设了一个体育用品部,顺便做一下同样需要兼备韧性和强度的弓箭。

玻璃钢产量太大,体育用品也消耗不完,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如做个泳池吧。但光做泳池是不是太死板了,和乐器部门的同事联系一下,做一个可移动+按摩+音乐浴缸是可以实现的。万一和其它家具不配套怎么办,雅马哈像得了强迫症,又按浴缸的风格设计了一整套家具。

由于对自己的产品太有信心,担心家具舒服到让用户成为不愿出门的宅居一族,雅马哈还开了几家大型度假村,研发了高尔夫球杆,甚至还包括打球时需要的高尔夫球车。

几十年间,雅马哈虽然走出了一条常人不敢想的跨界之路,但难能可贵的是,它走得远,却始终没放弃自己的乐器主业;它玩得多,却敢于舍弃那些外表光鲜却难以掌控的财富泉眼。

1960年代,雅马哈渐渐成为全球主要钢琴制造商之一,趁着品牌红火,雅马哈迅速扩充产品线,一举拿下日本弦乐器制造商Tenryu和日本管乐器工厂,成为全品类的综合乐器制造商。此后20年,随着经济复苏,雅马哈西洋乐器不仅攻克了日本市场,还成了欧美音乐市场的主力。

但雅马哈始终记得战后萎靡的传统乐器市场,深怕再被时代巨浪拍下潮头。当看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雅马哈也尾随着NEC、东芝等大企业入场了,但它不做多,只做和音乐芯片有关的。

拿着自己研发的半导体,雅马哈推出了录音机、电子混音器、电子钢琴、贝斯,甚至是电子架子鼓。为了满足音乐发烧友的专业需求,雅马哈还开始研究录音棚和音乐专用电脑。

怎么让传统乐器电子化、数字化,是雅马哈音乐部门最操心的问题,却不是日本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雅马哈几乎触及了当时日本所有最赚钱的行业:汽车、半导体、个人电脑、房地产,财富就像泉水一样,不停地从这些泉眼中涌出,相比而言,做乐器显得那么平平无奇。

幸好,愿意被人看做平平无奇的,除了古天乐,还有雅马哈。

1980年代后期开始,雅马哈放弃个人电脑业务,卖掉几家度假村,还把汽车股份卖给丰田和三井物产,半导体业务也缩减到仅满足内部需求。就连看起来一片红火的摩托车业务,也通过与重庆企业合资和削减业务线的方式,转变为以海外市场和高端赛车为主。1990年代的日本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有首歌曾这么唱:「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但对于及时断舍离的雅马哈来说,没被时代泡沫所骗,才是幸福的。跨界跨到满身铜臭的雅马哈,修修剪剪,还是那个以音乐为主,偶尔在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上狂野一下的雅马哈。

03

当整个日本社会体验着「失去的十年」时,雅马哈成了「日本的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希腊剧变时期的哲学家,人们要么爱他,要么骂他。他反对哲学是一门「纯粹的学问」,也反对「为思辨而思辨」,他直截了当地说,哲学必须是有用的:

哲学论证如果不能帮助治疗人的疾苦,就是空洞无益的。正如医术如果不能解除身体的疾病就毫无用处一样,哲学如果不能去除灵魂的苦楚,也就毫无用处。

雅马哈对音乐的目标也是如此直截了当:它必须能分享感动,同时盈利。

在日本各地,雅马哈经常邀请著名指挥家、钢琴家、歌唱家出席,一起举办大型素人演奏会,其中退休工人、带娃的家庭主妇都很常见。它也会每年举办内部员工音乐会,这些平日埋头干活的工人,每到日子就能用自己做的乐器公开演奏。

这样的员工待遇并不常见,至少不是每个制造奔驰车的工人,都能开上奔驰。

使劲激活日本市场的同时,雅马哈也没忘了拓展海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场。通常情况下,音乐教育的发达程度和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紧密联系,打入音乐教育发达的市场收割成熟的用户,是大多数乐器公司都会做的事情,但雅马哈另辟蹊径,选择了从音乐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入手,从零开始培养忠诚用户。

在印尼、缅甸、菲律宾、巴西等不发达地区,雅马哈开办了900多所音乐学校,当地小学生接受的第一堂音乐课,很可能就是捏着雅马哈捐赠的竖笛,用着雅马哈研发的教材,在一个受过雅马哈学校培训的老师带领下,缓缓吹出哆来咪发唆拉西。

在中国台湾,这种雅马哈式的音乐启蒙开始得更早。最近总被催着发表新专辑的周董,4岁就上过雅马哈设立的「山叶幼儿音乐培训班」。

乐器是耐用品,一架保养得当的钢琴,可以跟随演奏者终生,而一个音乐爱好者,却很可能在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特色的乐器。雅马哈从零开始培养音乐爱好者,相当于给自己培养了一群真正懂音乐的忠诚用户。与此同时,雅马哈还买下了钢琴老贵族贝森朵夫、英国钢琴制造商Kemble,完善了全价位产品线,把种子用户牢牢圈在手中。

现如今,全球每卖出2架钢琴,就有一架来自雅马哈。

伊壁鸠鲁认为,人应该是自由的,也应该是快乐的,而雅马哈则实践着「音乐商业应该是正当的,也应该是能促进音乐普及的。」

雅马哈创业至今,132年过去了,黑船的浓烟早已散去。作为一个根本不生产本土乐器的公司,它可能是最不日本的日本乐器商,太过丰富的跨界产品也让人们以为雅马哈的不变,就是它的万变。

但当人们在飞扬的尘土中,骑着雅马哈摩托和雅马哈音响共享《一起摇摆》时才会明白,雅马哈的万变,只是为了它的不变。

参考资料:

[1]Music Trades:Yamaha's First Century

[2]St. James Press:International Directoryof Company Histories

[3]Armstrong, Larry:Sweet Music with OminousUndertones for Yamaha

[4]任德山:翻开日本史

[5]yamaha.com:製品の歴史

[6]yamaha.com:ヤマハってどんな会社?

[7]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

本篇作者|毛洪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