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冯仑:如果回到18岁,我「先选城市」

冯仑:如果回到18岁,我「先选城市」
2020年07月20日 10:41 新浪网 作者 冯仑风马牛

  :冯叔,我今年参加高考,过几天就要填报志愿了。这一阵一直和家人讨论,很犹豫。对于填志愿、选专业这个事,您有什么建议?

  冯叔:在以前,很多选择往往是由家长做决定。同过去相比,现在更开放,更多的是由你们自己选。我觉得,报志愿、选专业,有三个选法。

  第一个是依照兴趣来选。比如说,有些年轻人喜欢考古,那就可以考虑我的母校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考古专业非常棒。当然,北大的考古也非常棒。

  而且,兴趣又和你未来的就业有一些关系。有些人会沿着兴趣一路走到底,一辈子不委屈自己,就在兴趣上发展,最后把兴趣变成了养活自己的方法,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种选法,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商科,以及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等专业。这可以说是比较现实的选法,可能很多家长会倾向于这种选法。

  而一些基础专业,比如数学、理论物理等,如果未来进一步深造,走研究的路,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本科结束马上就业,看上去就业就没那么容易。另外,像中文、历史等专业,早些年是比较容易就业的,但是现在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就不如会计、计算机这些专业了。

  以就业为导向选择专业,固然是一种「保险的选法」,但是同依据兴趣选择相比,一些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可能会受到抑制。

  冯仑:如果回到18岁,我「先选城市」

  第三种选法是依据城市选择。有一个说法,叫「选兴趣、选专业,都不如选城市」。

  对每个考生而言,在 18 岁的时候都有一个机会离开父母并选择接下来一段时间生活的城市。

  比如,我以前生活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我依然选择在西安。到了读研究生时,我就选择离父母远一点,来到北京。正因为来了北京,我才接触到北京的这些人,面对北京的这些事。这跟我在西安遇到的人和事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我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遇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果那时候我去了深圳,或者去了上海,可能我的人生路线,跟现在也很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如果想选择一个更加丰富的人生,应该去那些更为开放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未来发展的机会更多。

  当然,你也可能面对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的分数,在一线城市、开放的城市只能读一个普通的高校,而在内陆地区,可以读一个名气更大、排名更靠前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应该选择更开放的城市,先选城市,再选学校,哪怕这个学校不是 985 或者 211(现在都叫「双一流」)这样的名校。

  在 18 岁的时候,有了一次选择城市的机会,是选更开放、发展得好、机会更多的城市,还是选择保守、传统、稳健的地方?如果是我选择的话,我肯定选择开放、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

  其实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美国,传统的常青藤学校,像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基本都在乡下。而纽约大学就在城里,因为纽约大学就是为了配合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大学。和传统的、做学问的大学很不一样。

  总之,在高考过后选专业的时候,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是值得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冯仑:如果回到18岁,我「先选城市」

  :既然讲到大学了,您在湖畔做校董,我也很好奇,您在湖畔给同学们上什么课?

  冯叔:我首先要说一下,湖畔大学虽然叫大学,但它和普通的大学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实际上,湖畔是一个发掘、激发企业家创业能力的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创业者。

  在和这些创业者做交流的时候,主要是讨论一些话题,这和在大学上课非常不同。过去几年,我跟湖畔的同学们大概先后讲过三四个话题,比如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以及公司治理,也讲过跟房地产有关的一些话题,还讲过商业周期和政治周期、经济周期的关系,经济周期、政治周期的演变规律。在不同的周期当中,民营企业怎么样能穿越这个周期?还讲过一个话题,叫「做大的学问」。

  具体的内容,可以说是「故事+启示录」。我会讲很多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最后从讨论中获得一些启发,为大家做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顾问|王淑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