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2019年10月14日 08:13 新浪网 作者 一条大路有多宽

  一列飞快疾驰的火车上,传来一阵孩子的哭闹声。仔细一看,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手里拿一个破碎了的玩具不依不饶,奶奶在一旁劝着

  “等奶奶再给你买个新的,别哭了啊!”

  没想到,小男孩使劲甩开奶奶的手,蛮横的说“我不要!”。

  周围的人小声的说道:这孩子真是喜怒无常,刚才还高高兴兴的呢,玩具摔坏了就气的不行!

  如你所见,很多孩子正在和这个小男孩一样,每天扮演喜怒无常的小丑,他们带着不同情绪的面具,却总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有甚者,毁灭人生。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孩子无法控制情绪,必食恶果

  李玫瑾教授曾说:

  6岁前是孩子情绪养成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性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攀登人生,反之,如果孩子总是喜怒无常,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人生可悲的开始。

  叛逆与执拗的性格

  情绪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当孩子被情绪所牵扯时,他会更加自然的认为自己是对的,以此来对抗外界和坚持自我。叛逆,执拗会顺从情绪的发展,也就自然成为了孩子对待外界的一种性格和态度。

  自卑或傲慢的性格

  不良情绪的延伸和恶化,结果就是自卑。你无法想象每天处于灰暗的情绪中,孩子还有多少阳光雨露,还有多少自信和努力的方向。

  相反,过于高涨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很好的调节,孩子会产生傲慢的性格,比如对自己的成绩总是沾沾自喜,终日享受在自我满足的情绪中,视他人为败者。

  任何一种过于低估和高涨的情绪,都无法使人平和,而叛逆、执拗、自卑和傲慢正是因为缺少了高低情绪的弹性,让孩子能够接受情绪的高低差,能够在面对快乐和悲伤之间平和切换,我相信,这比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更加重要。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弹性更重要

  什么是孩子的心理弹性?

  比如当你试图去挤压一个海绵和一块石头的时候,你会发现,海绵的压缩和膨胀之间是可以自由切换的,它能够快速被挤压也能快速弹起,随着外力而变化,可石头并不具备这项功能,它坚硬无比,而且有可能因外力粉身碎骨。

  当受到外界事件和人物的刺激时,能够拥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去装载,并且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心理弹性。而强大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孩子在面对人生诸多境遇的切换间,更具应变能力。

  1.自信乐观

  能够做到,这是助长孩子自信乐观的基础。但其实在能够做到的背后,是心态和情绪的推动。好比我们看到王菲的女儿李嫣,即便拥有一张先天兔唇,却依然自信乐观,不因自己的缺陷而自暴自弃。

  我相信她也曾因看到网络对她的绯疑而悲伤过,但她也看得到那些安慰她鼓励她的人,这个世间的残酷和温暖都能够被这个小姑娘一一化解,这种心理弹性,是很多孩子需要的。

  2.勇于突破

  勇敢来源于自信,而突破更加来源于孩子对未知境遇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更多的是心里承受能力。

  倘若孩子的心理弹性强,他将无所畏惧前路荆棘,他相信自己会有十足的把握去体验和调节情绪,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更多的不堪,一次次突破自己,挑战自己。

  3.良好社交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在学校是一名活泼可爱的高中女生,其社交关系也是最值得敬佩的。但我们更容易发现的是,妙妙的心理弹性极高,她从不会对已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情焦虑,她乐观开朗,成绩不好也会难过,直播赚了钱也会开心大跳,但她从来不自暴自弃,不雷霆大怒。

  因为在她的世界里,能够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变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也促使很多同学喜欢她。

  能够让孩子在人生的开端,做好心理弹性的设置,是能够帮助孩子面对困境和顺境作出及时应对的一张能力,同样,家长有着很重要的职责。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弹性”

  家长言传身教,心态平和

  七七是个温柔可人的女孩子,7岁,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沉稳。

  比如,你假装去说“七七你是坏孩子”,七七不会哭闹,只会歪着小脑袋和你说“嘿嘿,我不是坏孩子,我可好了呢!”七七在学校里,每个老师都认识她,原因是七七喜欢去接触不同的人,也很愿意帮助其他人,一来二去的,小女孩也就成了我们学校的“小明星”。

  而这样一个平和的孩子,自然是少不了家长的影响。七七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出意外去世了,而后母亲独自抚养。

  见过七七的母亲的人都会说,这孩子性格随妈妈,温柔平和,即便遭受如此打击,却也未曾见得母亲脸上一丝愁容。

  我们总在说教育,教育,一方面是教,一方面是育。但二者却始终脱离不了监护人的影响,言传身教,更多的意味着你要告诉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的情绪平和,你的心理弹性大,孩子也会如此。所以,与其说每天念经般的告诉孩子,你要调节好心理弹性,不如在她面前的时候,父母去尽可能做一个平和之人,做平和之事。

  为孩子的心理设置“最高弹性”

  如果问你,你能够承受的悲伤的最高限是什么?你可能无法回答,因为我们从不清楚心理弹性的最高限度在哪里。所以,最高弹性,对孩子意味着,他的情绪天花板。

  为什么要设置最高弹性?

  比如你现在和孩子谈论一件事情,孩子的情绪很激动,轻则不开心,重则撒泼打滚,更有可能轻生。但是最高的弹性,你要和孩子表明,也就是你能接受孩子“作”的最大限度,比如你告诉孩子,妈妈能最多容忍你在地上打滚,但是不要伤害自己。

  最高弹性,就是孩子接收到外界刺激时,作出的最高弹跳高度,如果超过这个最高标准,那就有可能毁灭,比如气球吹爆。用最高标准,慢慢去为孩子降低这个弹跳度,是能够达到孩子心理弹性最优化的目的。

  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家庭教育受限于家庭氛围的包裹,无法使孩子感受到心理弹性的存在,所以,将孩子置身于社交环境中更有利。

  孩子表现出“情难自控”,不是情商低,是不会调节“心理弹性”

  让孩子学会在社交中寻找“弹度”

  社交环境对孩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免除不必要的保护感。

  所以,在社交环境下,孩子的心理弹性能够得到外界的刺激,也能够得到自身反作用力之后的外界回应,对孩子而言,这种反作用力能够第一时间更具象的明白自己的心理弹度是否合理。

  8岁的明明,是一个“散养”孩子,周围的邻居家是明明常去的地方。不同的邻居,不同的家庭,给与明明不同的社交环境。然后也就成就了一个心态平和的明明,为什么?说的大一些是“过尽千帆”,说的小一点就是“自我成长”。

  处于保护状态下,孩子永远处于保护状态,情绪成本很低,而只有在社交环境中,才会学习收敛、调节自己的心理弹性。而心理弹性从尺度,也是孩子通过社交的广泛性而自行去体会和总结出的。我相信大多数家长,更加愿意听到的是孩子告诉你,他学会了什么。

  情绪是世界上每一个物种所不可或缺的标签,能够从童年起,就为孩子立一个优质的情绪标签,一个富有弹性的情绪标签,对孩子而言意义很大。

  家长不仅要明白良好的心理弹性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及社交能力,还要明白在养育过程中,我们本身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设置最高心理弹性,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投身去外界社交中自行感受和调节心理弹度。

  今日互动:你了解孩子的心理弹性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