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奶奶王桃桃,是当年大同四位晋剧元老之一

我奶奶王桃桃,是当年大同四位晋剧元老之一
2024年04月29日 18:00 新浪网 作者 大同校园

  留住记忆 记住乡愁

  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稀缺资源。古都情结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开辟专题栏目《老照片故事》,以珍贵的老照片来讲述大同故事,留住古城记忆,记住大同乡愁。

  第一季共60期已圆满推送,《老照片故事》第二季,继续挖掘古城记忆,寻找时光深处的大同文化底蕴。

  光阴的故事里

  尽是岁月变迁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总有一段段美好回忆

  老照片里记录着泛黄的故事

  老照片里藏着每个人的秘密

  老照片里收藏着老大同人的记忆

  那些沿街的商店、银行

  菜店、理发店里

  曾经包容着老大同人的职场生涯

  那些胡同、大院、街巷

  排房、筒子楼

  曾经收纳着老大同人几辈人的

  平凡生活……

  第九十八期

  讲述人

  黄伟

  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教育局

  2024年的一天晚上,我做梦,梦见奶奶正在做饭。梦中的她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中式单褂,灰白的头发仍是剪发头(短发)。梦中的奶奶还是那么慈祥地叫我吃这、吃那。梦醒了,我才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虚幻,因为奶奶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人的生命有多少次轮回?33年过去了,奶奶的身影依然清晰。

  我奶奶王桃桃,是当年大同四位晋剧元老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奶奶的剧照

  我儿时,记得奶奶在我们市里的大同艺校(那时叫“烂衙门”)负责看大门、烧水。我只隐约记得在值班室的炕上,她戴着老花镜,穿着一件中式的单衣,那时的她头发还是黑的。

  我是家里唯一的孙子,奶奶对我和姐姐都很宠爱。每天早上,我们还躺在被窝时,奶奶就已经步行穿过一条街,给我们买回来牛奶和鸡蛋。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幸福地度过的。

▲上世纪60年代奶奶在《打金枝》中扮演唐代宗
▲上世纪60年代奶奶在《西施》中扮演伍子胥
▲上世纪60年代奶奶在《辕门斩子》扮演杨六郎
▲上世纪60年代我二叔黄来喜在《西施》中扮演伍子胥的儿子
▲上世纪50年代我的奶奶

  等我稍稍记事,才知道奶奶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奶奶的老家在大同御河湾边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很困难。她1921年出生,战乱年代,为了生活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当童养媳。个性要强的她,选择了当时最让人瞧不起的职业——当了一个“戏子”。9岁开始学唱北路梆子,到了18岁时,奶奶就自己带着整个戏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四处演出。为了照顾父母家人,她把全家都带上,用自己的艰辛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我是与奶奶隔了半个世纪的孙辈,已无法体会她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女子”“戏子”的感受。偶尔翻开老照片,只见奶奶穿着中山装,理着短发,身材高挑、面相端正,两眼炯炯有神。那时她就是这样的男式装扮,不仅在戏剧里,在生活中,奶奶也是“女扮男装”走江湖。

▲上世纪80年代《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祝员外(右侧为杜玉梅)

  奶奶的师父是“十三红”,在上世纪20年代的华北一带很有名气。奶奶学艺后,师父给她取了艺名“桃子红”,这个艺名伴随奶奶走过了60多年。长大后,我有一次听奶奶讲,她小时候有个瞎子给她算命,说她是女生男命,如果是男子的话,不是帝王就是将相。而奶奶在舞台上扮演的正是皇帝和将相。奶奶很少跟我讲她过去的经历,也许她看我太小,觉的我无法理解这一切。

▲上世纪80年代在《楼台会》中扮演祝员外(最左侧丫环谢桂枝、英台扮演者杜玉梅,最右侧是我奶奶王桃桃)

  奶奶的职业经历我了解不多,可在生活中,奶奶的才艺太多了,我甚至觉的没有她不会的。我记事的时候,奶奶家在邱家角的一处院子里,只有不到十平米。为了扩出一间杂物间,她能拿上抹刀砌墙。养鸡、养鸭、养兔、养小鱼儿,在奶奶的手里小动物们都被饲弄得精神十足。养花种菜,植物们也都茁壮成长。我记得我小时候养了四条凤尾鱼,奶奶一养,硬是养出几百条来,我觉得太神了。

▲上世纪80年代我奶奶王桃桃在《十五贯》中扮演况钟

  奶奶的双手很灵巧,会用钩针钩各式各样的东西。只要她看到的图案,就会画出钩样来,在纸上再画金鱼、熊猫、蝴蝶,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奶奶不但擅长女红,也很会做美食。记得有一次,看到街上有人在做鸡蛋卷,我吵着要吃,奶奶就给我买了几个。过了几天,等我玩耍回家,看到奶奶正在厨房忙碌。只见她坐在灶边,拿小勺子一勺勺地舀出面浆放入锅里。不一会儿,一块鸡蛋饼在她手里一卷,变成了鸡蛋卷,那味道比街上卖得好多了。我和姐姐一直吃了好几天,到现在还记得那喷香的味道。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在五台山

  最让我佩服的是,奶奶一天学堂也没上过,为了把曾经演过的戏记录下来,六十多岁的她找来一本《康熙字典》,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过了两三年,奶奶居然会写字了,她把所有的唱词一句句写下来,整理出了好几本曾经演过的剧目,交给了剧团。那时候我放学回家,常常看到奶奶坐个小凳在床边,戴着老花镜,翻着厚厚的字典,在方格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那种精神,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也不断激励着我。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和剧团同事(前排左起:尹艳楼、杜玉梅、石秀珍;后排左起王桃桃、吴桂兰)

  我们家人大都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我父亲先后在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大同市晋剧团工作;我二叔在山西省文化厅工作;我姐姐和表妹在艺校学习舞蹈之后都从事舞蹈工作,可谓一家人都和艺术结了缘,这一切都和奶奶有着密切关系。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和同事们在一起

  奶奶技艺出众、手艺出众,当然更出众的是她的为人。奶奶身边的人,无不竖起姆指夸她乐于助人、善待他人,宁可自己吃亏,也要顾全大局。即使在特殊年代,派她去艺校看大门,她也毫无怨言。每天烧水、看门,就这样度过了十年,而这十年也正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可以创造更多辉煌的时光。

▲上世纪80年代家庭合影(前排:黄伟、黄菲、王桃桃、黄俊杰、黄英;后排:张玉梅、黄根喜、王桂峰、黄来喜)

  1979年上级给我奶奶分配了住房,位于苹果园的楼房,两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虽然只有50多平米,可对于小时候一直住在平房的我来说,觉得房子好大呀!此后不久,告别舞台近20多年后,奶奶又重新登台演出了。记得奶奶演了《十五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时我还小,已经记不清奶奶的演出了,可惜当时没有发达的摄像技术和设备,没能留下她的影像资料,这也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苹果园的老房子

  奶奶60多岁时,由于年轻时受过太多苦,加上奶奶吸烟,她的肺病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再次上台表演,于是告别了舞台。1987年,大同市文化局给四位晋剧界元老开了一次专题颁奖会。已经生病住院的奶奶,当时强撑着身体参加了一整天的会议。专题会给奶奶颁发了一块“艺术常青”的木匾。奶奶把它挂在家里,一直到她去世。这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她对事业的热爱。现在她的弟子们已经成了晋剧界的中流砥柱了,她的事业以及做人的精神,传承给了弟子们。

  奶奶对我很好,我放暑假的时候,她每天去菜场买菜,总要买很多的水果。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她为了我们,一定是舍得花钱。奶奶身体不好,哮喘病很厉害,她把重重的菜篮背在身上,走几步就需要停停歇歇。我想帮奶奶,她总是笑笑让我先走。

▲上世纪80年代在大同艺校与晋剧班学生合影(正中有围巾者为王桃桃)

  慈祥的奶奶也有严厉的时候,当我不懂事犯错误时,奶奶就会沉下脸来责备我。说实话,那时我很怕她。记得一次我和同学玩,爬上了五楼顶,被奶奶发现了。当我回了家,奶奶就打了我几下,那是我印象中唯一的一次奶奶打我。现在想想,她是怕我不懂事而受伤。

  我上高中的时候,不仅贪玩,学习也不认真。父母为了让我安心学习,我和父母住回了自己家,这才离开了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奶奶。

  1990年冬天,奶奶的老毛病又犯了,她住进了医院。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家人就很少让我去医院看奶奶。我最后一次见奶奶时,她躺在病床上,由于病重,她的脸已经肿了,说话也没什么力气了。她看到我很高兴,但是不能说话了。1991年我参加完高考,一天中午,我正在睡午觉,突然觉得喘不上气,胸口痛,一起睡觉的爸爸也感觉如此。过了一会儿,姑姑从医院回来,说奶奶走了,我哭了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奶奶的生活照

  就这样,奶奶离开了我们。她一直惦记着我,还跟母亲说:“好好培养孩子,如果没考上,也不要太逼孩子,找份工作就行。”

  奶奶过头七的时候,我拿到了大学通知书。那天,我们去祭奠她老人家,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奶奶说:“您放心吧!孙子已经长大了,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33年过去了,我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忙碌的生活也未能稀释对奶奶的印象,她还是那样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言一笑,恍若昨日。

  黄伟近照

  陈雁秋

  大同资深摄影人陈雁秋先生拍摄了很多大同古城老照片,作为老大同人,他为这座老城拍下很多珍贵的影像,为我们记录下老街古巷的点点滴滴。同时,他也正在收集整理老照片里大同人的故事。

  上面这个地方您熟悉吗?如果您与这个地方也有故事,期待您分享出来,请在留言区写下您的故事,或投稿给我们。

  投稿邮箱:hy1200@126.com

  策划 | 贺 英

  责编 | 周建新

  审核 | 邓 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