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吉力诺和川村元气联合原创,主打“日式治愈 人间烟火”

安吉力诺和川村元气联合原创,主打“日式治愈 人间烟火”
2019年06月29日 23:03 新浪网 作者 剧研社

  宫崎骏的温暖纯净,绿川幸的文艺空灵,新海诚的精致细腻,是枝裕和的温情克制……“日式治愈”早已成为日本各种形态文化产品被认可度非常高的标签。

  近几年在密切的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有大量的日本影视作品被拿到中国本土做改编,比较典型的就是《深夜食堂》,先后改编成剧版和电影版,剧版播出时引发吐槽热浪,电影版还尚未定档。而剧版《深夜食堂》遭遇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就是“日式治愈”在中国国情下的适应性问题,同时也反应出影视剧项目跨国合作过程中存在的BUG。

  单纯的照搬剧情,只会让优秀的内容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愈发加深,也正是影视剧项目在跨国合作过程当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我成为回忆前》概念海报

  剧集《当我成为回忆前》作为北京安吉力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吉力诺”)携手制作人、作家川村元气的联合原创项目,在题材类型及合作方式上都极具创新性。类型主打“日式治愈 人间烟火”,既表明了该项目兼具中国和日本两国基因,同时强调了提取“日式治愈”精髓之后的中国本土化落地,在概念上也颇具新意。

  在合作方式上,延续川村元气原著小说《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关于“存在意义”的探讨,在《当我成为回忆前》项目中升华“失去”和“存在”,深入“本我”和“自我”的命题辩证,从核心创意到剧本呈现再到项目投入制作等环节的深度合作,尝试无缝式交流合作。在网剧开发的同时,延展剧集同名小说形态的开发,配合安吉力诺“多元孵化”的运营理念。

  以下是记者对制作人川村元气及安吉力诺CEO安珈萱的详细访问内容:

   

   

  制作人川村元气&CEO安珈萱&编剧蔡蔡(右-左)

  记者:在创作《当我成为回忆前》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观众的喜好吗?

  川村元气:我们这次的作品《当我成为回忆前》在中国是以网剧的形式来播放,基于这点,我也想了解到中国的年轻人喜欢怎样的东西,现在流行什么东西,而之前的作品比如《告白》、《你的名字》,并不是说专门为了中国市场、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创作的,基于日本的影视工作者来说,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个普世价值的问题,我想很多主题和内容都是全世界共通的,我们这次也是“存在”与“消失”的主题,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内容是超越国界的,这也是作品成功的基础。

  记者:如何定位《当我成为回忆前》这个项目?

  安珈萱:首先这个项目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安吉力诺在制作这个项目的时候,最大的顾虑还是中国市场的题材接受度问题,我们知道中日之间观众的理解方式看似相同,其实细微处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两国观众也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对于人性的理解是共通的,基于中国市场考虑,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一直在研究怎样更好的能够传递本片的重点,让中国观众理解“存在”与“失去”的内容核心,同时我们的故事结构和故事元素进行了更多的细分,我想我们专业化的编剧团队能够很好的“承接”川村老师在内容上的创意,从而让故事呈现中日两国影视创作者双方合作的优势和特色。

  记者:今天同安吉力诺合作发布的《当我成为回忆前》的项目,川村老师如何定义“存在”与“失去”这样的含义?

  川村元气:我在创作内容的时候,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元素,就是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你才会理解这些东西的存在价值,我在日本也出版过《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亿男》、《四月女友》这样的作品,这些故事内容当中表达了共同的主题“存在”与“失去”,在这次我们的作品当中,故事内容当中也表达了主角与其他人关联的记忆消失之后发现了记忆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启发观众,我们本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价值又如何来表达,在影像当中,主角作为一个摄影师,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表现“存在”与“失去”的重要性。

  记者:我们知道川村先生有很多身份,像是作家、制片人、编剧,个人会怎样去平衡这些身份?

  川村元气:作为一个storyteller(创作人),我想无论何种身份,都是为了能让手上的项目更加完善而做出的努力,以制片人的身份解决电影的商务和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创作者的身份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都是我的工作方向,就像我现在不单纯是在日本,在中国和美国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这三个地区各自分出三分之一的精力去运营,我想不论是在哪国完成的作品,都想把作品表达的心意传递给三个地区的观众。

  记者:这是安吉力诺和川村元气老师第一次合作,公司会怎样跟这样一位极具人气的作者进行合作?

  安珈萱:一开始我本人也是以粉丝的心态同川村老师进行沟通的,我也非常喜欢川村老师创作的故事内容,沟通过程中,作为“粉丝”的压力一直很大,我在合作过程当中也考虑到川村老师兼具了制作人和编剧的身份,安吉力诺基于《当我成为回忆起》不单纯是有商务上的合作,也有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川村老师经常会提供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完善这个项目内容。

  记者:《当我成为回忆前》这个项目有什么具体预期?

  安珈萱:《当我成为回忆前》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可以把它的思想内核做的比较结实。我们在发布会上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你用什么证明你曾经存在过”,其实是对“存在”“失去”这个关键词的阐述。在如此快节奏的当下,大城市抑或小镇,大家都承担着生活的压力,拼命向前走,去追赶的时候,总要有人时不时的提醒大家“为什么”,在看似冷酷的发问之下其实是温柔的拥抱。我们想做的就是这样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认为的影视剧作为文化产品需要承担的社会功能的体现。

  记者:《当我成为回忆前》这个项目的规划可以透露吗?

  安珈萱:熟悉我们公司的人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强化自己做“多元内容孵化平台”的理念。

  现今影视剧大环境下,变化是巨大的也是猝不及防的,单一影视内容形态的开发,不管是内容生命力还是内容的可塑性都是有上升空间的。我们想要做多形态开发,从多种渠道触达受众,不断打破圈层桎梏,提升项目生命力,在项目立项之初,也可以发挥小成本试错的作用。针对《当我成为回忆前》这个项目,我们在网剧开发的同时 ,还会同步做同名小说的开发。广播剧及其他形态周边衍生的开发也在我们规划探索中,感谢大家的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