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2020年07月17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剧研社

  文_徐小怪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是永远有人如年轻时热血。

  改编自吕铮同名小说的42集公安剧《三叉戟》已播出过半,凭借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生活化的场景氛围和精巧的情节设计,剧集的口碑与热度一路高歌猛进,目前的豆瓣评分为8.3,是上半年分数最高的国剧。

  随着故事的进展,警局的“三叉戟”——“大背头”崔铁军(陈建斌饰)、“大棍子”徐国柱(董勇饰)和“大喷子”潘江海(郝平饰)三位前辈人民警察逐渐找回了年轻时的状态,联手侦破了涉及数十亿巨资的贪腐大案。

  与此同时,致使“大撒把”老夏被害的幕后真凶也快要浮出水面,然而,就在“三叉戟”铆足劲儿调查的片刻,老夏的女儿静怡却卷入了更复杂的案件中。而在“三叉戟”的身边,警局的卧底也在周围暗中涌动。局面愈发扑朔迷离,“三叉戟”也面临着情理和法理的考验。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正值剧集进入新高潮,我们对《三叉戟》的总制片人马珂进行了专访,对方分享了该剧的制作过程,并且透露到,《三叉戟》在筹备期曾受到过很多质疑。

  遵循创作规律,打破行业“伪命题”

  “别人不做我就尝试做,看看能不能争口气,杀出一条‘血路’。”

  马珂看到《三叉戟》的小说是在2016年,彼时的他已经从业近20年。在这期间,因为自小到大的喜好加上毕业到公安部工作的经历,他参与创作了多部公安题材的作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直以来,公安题材都是影视剧作史上长盛不衰的类型,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诞生了像《便衣警察》《无悔追踪》《重案六组》《永不瞑目》等一批国民级的作品。

  可是在2010年之后,基于网生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甜宠、悬疑、奇幻等IP的改编热潮。至2016年,市面上已经鲜少出现过现象级的公安剧,马珂也没有找到适用于改编的相关小说,直到他看到了《三叉戟》。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小说《三叉戟》由全国公安作协签约作家吕铮撰写,展现了三位邻近退休的老警察再度披挂上阵的风采,具有高度的现实和艺术价值。

  可能是小说本身的质感深厚,也可能是主人公的热血照进了马珂心里,以致于他在一口气读了十几个章节后,如获至宝,心里感叹:这就是他想找的好作品!

  随即,马珂毫不犹豫地买下《三叉戟》的版权,码了两组团队,同期进行电影和电视剧的改编。

  这时新的问题来了,《三叉戟》原小说的篇幅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可是改编成电视剧,则需要好的编剧团队对原有的情节进行适当增减。

  而后,马珂经人介绍,认识了电视剧《红警》的编剧沈嵘,并且邀请到小说的原作者吕铮,请二位共同打磨剧本。没想到,这一打磨就是近三年的光景。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马珂并不着急,他心里清楚,想要出精品,前期的工作必须要扎实,才能确保中后期的拍摄顺利。这样的过程也符合其一贯作风,入行以来,马珂坚持重质不重量。身为制片人,他的电影和电视剧都不算多,但是其中不乏《蜗居》《让子弹飞》《失恋33天》等具有行业突破意义的作品。

  然而,前作优秀不等于后作被看好。在筹备《三叉戟》的期间,马珂及其他幕后主创均收到了质疑的声音。一时间,诸如“题材老套、没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可能不赚钱,主角是大叔无市场、性价比不高”等负面言论纷至沓来。

  对此,马珂成竹在胸,心里只有一个字:“拍!”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在他看来,影视作品必须遵循创作规律,尽管花费时间的做法有悖于商业规则。现如今,虽然平台的受众主体是年轻用户,但是按照用户数据打造爆款的说法,实为一道“伪命题”。马珂就是要用《三叉戟》打破它。

  “你永远迎合观众,你永远走不到前面。只有在观众前面引领他,才能出爆款。”马珂说到。

  四个环节合力,演员搭配是难题

  在幕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电视剧《三叉戟》终于有了完整的剧本。比起原小说,编剧团队按照“树型”的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在原作的主干上,就影视化的原则,填充了枝叶。

  首先是对于故事灵魂“三叉戟”的改编。在原作里,三个主角有一些灰色地带的描写,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观众也更喜欢积极向的内容。

  所以编剧在大背头、大棍子和大喷子的身上,加入很多正向和温暖向的元素,融入偏轻喜剧的风格,重新为他们构建了亲密关系与社会关系,让三个人物得以更加丰满。而考虑到人物背景的联结性,电视剧在原小说的基础上加入了三位主角年轻时的剧情,此为影视化的最大改动。

  其次在分集逻辑上,鉴于《三叉戟》是一部强情节的公安剧,编剧在人物关系和事件上做了比较多的推敲,在大情节下又编撰了很多环环相扣的小情节,令整部剧的节奏缓急得当。再然后就是台词的润色,要富有生活气息,要有幽默感,也要有深意。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进入2019年,电视剧《三叉戟》的剧本正式完成,接下来就是建组拍摄。马珂邀请了曾经合作过《中国式关系》和《光荣时代》的导演刘海波执导此剧。两个人有极高的默契,一样的喜好,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创作价值观,彼此不需要太多的沟通过程。

  刘海波的加入意味着制片人、导演、编剧三组主创全部集齐,四个人就《三叉戟》的拍摄继续商讨,力求精益求精。

  再然后就是选择演员,开机前一个月,马珂陆续敲定了陈建斌、董勇、郝平等所有演员。只不过,三位男主角的人选让马珂再度收到了“建议”,部分业内人员直言:三位大叔没流量。对此,他自我调侃到:“披荆斩棘的叔叔们在流量的丛林中奋进,真是不容易。”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有关演员搭配,在马珂看来是拍摄《三叉戟》最大的难点:“公安剧和生活题材不一样,因为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案件,每个案件里有不同职业的人,所以我们对演员的用量很大,需要上百个戏好的演员。”

  通过精密的前期筹备,剧集的拍摄期如马珂所料,非常顺利,每天固定工作8到10个小时,88天全剧拍完。显然意见,之所以电视剧《三叉戟》在播出后收获高口碑,是小说的基础、编剧的改编、导演的拍摄、演员的演绎四个环节的齐心合力。

  与当下有“呼吸感”

  提高观众的“粘合度”

  “要跟当下有呼吸感。”

  果不其然,从观众对《三叉戟》的播出反馈来看,幕后团队的努力耕耘收获了相应的成果。观众一方面被剧情的强情节所吸引,另一方面则感慨于剧集呈现的真实感。这份真实感恰是马珂的有意为之。

  马珂认为,观众看剧,其实看的是自己。看的是自己周围的世界。只有让每个镜头都与观众产生共鸣,观众才会追下去。因此《三叉戟》全程采用主角视角叙事,促使观众投射主角的情绪,长时期沉浸在剧集中,进一步提高了与剧集的粘合度。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以“三叉戟”为例,三位主角就是现实里人到中年大叔,大腹便便,腿脚不利索,出街跑不动。性格上也各有很讨厌的缺点,“大背头”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大棍子”老顽固一根筋、“大喷子”油嘴滑有时候还怂。

  可是反过来说,“大背头”冷静、“大棍子”讲义气、“大喷子”会来事。最重要的,相较于三位男主在本性中的热血与责任感,他们的缺点不值一提。这样看,角色的这种多面性规避了以往公安剧的人物脸谱化问题,接地气的主角形象直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再以人物关系为例,“大背头”与张华像极了身边的老夫老妻,小雪和彪子的恋爱充满着青春的义无反顾,父爱如山缩显于老夏和“大喷子”对女儿的态度,“三叉戟”和小吕象征着师徒间的传承,警局内部的部分不和谐亦如同当今的职场关系。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除了上述直观的剧情感受,《三叉戟》还有个直击人心的精髓之处——普通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一个人究其一生,都在寻找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促使人们努力追求理想的动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体现,也是俗话说的“活着的意义”。

  对于《三叉戟》中的老警察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脑力思维和时间机会远远不如年轻人,但是他们打心底里不甘心被时代抛弃。在这样的对比下,他们奋不顾身、为理想拼搏的行为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很多人会惋惜老夏,惋惜他为什么要在退休的当日执意出任务,否则他不会牺牲。但是这些人大概想不到,老夏如果不去,他会抱憾终身,一辈子不踏实。

  “大喷子”的女儿问他:“爸爸,你为什么当警察?”,提问的当时“大喷子”懵住了,后来仔细想想,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这是我的理想啊”。自女儿提问到找到答案,无疑是“大喷子”重新审视自我的过程,也是他再度探寻生命价值的过程。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大背头”虽然是老前辈,但重新出发的状态和新丁有些许类似,他也会紧张,甚至会小便失禁。但是老前辈就是老前辈,“小便失禁”这样没面子的事打不倒“大背头”。他硬是靠着经验和勇气,找到线索,捉住罪犯,证明了自己“老当益壮”。

   “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到了五十岁职位还没有很高,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如果这时候有个机会,那么他会拼命去博。”马珂说到。

  归根结底,《三叉戟》所呈现的真实感本质上来源于对人物的深度剖析,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着力突出了普通人身上的旺盛生命力,刚柔并济,以极度细腻的情感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说到观众,马珂还提到,近几年短视频在飞速发展,普通观众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那么在此前提下,观众对长视频和剧的要求就会更高。但是他同样认为,短视频永远无法取代长视频。“因为从欣赏的角度来说,长视频有它无与伦比的不可替代性,那就是电影和剧。”

《三叉戟》制片人马珂:「执戟走天涯」与年龄无关

  此外,马珂还透露到,他的下一部作品将一改《三叉戟》的风格,拍一部纯女性向的剧集。“都说我总拍男性向的题材,那我后面就拍一部女性向的作品,保证好看!”

  讲出这话的马珂声音透着笃定,让人不得不期待他会以怎样的镜头,输出女性的魅力。毕竟,他认为在年轻一代,女孩子的能力普遍高于同龄男性。

  结语

  三叉戟作为一种兵器,有一把长长的柄杆在支撑着三个刺头,而这种结构正是电视剧《三叉戟》台前幕后的缩影。

  在剧里,大背头、大棍子和大喷子是三个刺头,青年时期留存的雄心壮志是他们“老骥伏枥”的共同支点。在剧外,制片人马珂、导演刘海波与编剧沈嵘、吕铮组成了幕后的“三叉戟”刺头,那把柄杆是几个人共同的创作价值观,以及对影视行业的初心不改。

  从这个角度讲,三组主创和三位主角的精神内核高度重合。正如马珂所言:“做(影视)这个行业,有理性和情怀,才有激情去创作。”可能恰是这份激情,让马珂始终坚持独立制作,也让他高度享受每部作品的打磨过程。

  笔者感受到,现在的马珂应该非常满意《三叉戟》的播出效果。其一看行业影响,这部剧的启示绝对不局限于公安题材,它也是投向于整个影视行业的一把“三叉戟”,直接击破了所谓的大数据下必须有爆款元素的固化思维。

  其二看社会意义,《三叉戟》一方面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与工作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在输出惩恶扬善的是非观之外,传递出一种积极正向的生活观:每个人都有理想与热血,这些宝贵的品质亦如三叉戟一般的傍身利器,使其执戟在寻找自我的世界里挺身行走。

  或许这把戟会被时间和各种不如意暂时埋没掉,但同样会因为一个契机再度发力。这不仅能够让中年人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也能让年轻人意识到“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继而鼓励着大家在最好的年华坚持初心。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剧中的三位主角,还是以马珂为首的幕后团队,亦或是其他的影视从业者和镜头外的观众,在任何时候,只要心中的那团火未灭,纵然前路荆棘满地,却依然可以“执戟走天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