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电影感不是追求,而是习惯丨《双探》导演谈

电影感不是追求,而是习惯丨《双探》导演谈
2021年09月15日 18:43 新浪网 作者 剧研社

  采访费聿竹、陈宙飞两位导演时,由他们执导的网剧《双探》,刚刚在影院结束超前观影与映后交流。

  按理说,剧集上线前没有在大银幕首映的规矩。但如果这部戏的所有主创都是电影人出身,那不搞一场影院观影,还真有点别扭。

  尤其这部剧,本身就不能按传统网剧看待。偏冷的色调和美学、铺天盖地的真实雪景、推到脸上的表演,再加上大量手持摄影……能看出这群拍电影的人创作网剧,天然带有自己的气质和质感。

  映后交流环节,费聿竹说《双探》90%的镜头都是手持拍摄。这个数据别说在网剧里没见过,连强调真实质感的独立电影或许都达不到。

  所以在影院休息室采访两位剧集导演,反倒不显突兀。

  就像《双探》开机前,无论选团队、选景还是选择拍摄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共恰。而所谓电影质感,也不是他们的追求,只是一种习惯。

  《双探》剧组一水儿电影人

  《双探》的故事,由两场蓄谋已久的犯罪展开。

  北京刑警李慧炎(段奕宏饰演)追踪被绑架的少女来到东北边陲小城双塔;寻找父亲被杀真相的入殓师周游(大鹏饰演),也顺着线索回到故乡。二人在此相遇,被卷入一宗横跨三十年的东北往事。

  这个具有视觉奇观和人性色彩的犯罪故事,被操盘过《暴雪将至》的制片人肖乾操、著名演员段奕宏相中,准备拍部剧。

  2018年,正组建团队的肖乾操,结识了回国不久的费聿竹,聊得十分投缘。

  彼时,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的费聿竹,刚刚凭借首部长片《冬去春又来》入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两人的合作水到渠成。

  费聿竹回忆,当时肖乾操想让他试试《双探》这个项目。犯罪题材也确实比较丰富。在视觉冲击之外,还可以探讨人性,展示人的渴望、诉求,甚至生存法则、善恶标准等更深层的议题,和《冬去春又来》有相似之处。所以没多犹豫,他就扛下了导演一职。

  费聿竹

  接下来,曾担任《李米的猜想》《影》等影片摄影的陈宙飞,也进入到肖乾操的视野。

  陈宙飞当时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从2006年入行开始,他长期担任摄影师一职,和陈凯歌、张艺谋、曹保平、顾长卫等著名导演都有过合作。

  但时间长了,他对待在舒适区这事儿有些厌倦,想多做一些尝试,并开始筹备自己的电影,希望向导演转型。

  然而从摄影到导演的身份转变,让陈宙飞有些疑惑。刚好2019年年中,肖乾操打来电话,提起了《双探》这个项目,并发来几集剧本。陈宙飞提到,剧本他很喜欢,给肖乾操打回去之后,他又说段奕宏老师会是这部剧的监制和主演,我想这种项目没有人会拒绝。

  陈宙飞

  其实除了两位导演,《双探》一组都是电影配置。

  摄影指导蔡涛,曾凭借《二十二》获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艺术指导吕东曾担任《地久天长》《失孤》《日照重庆》《可可西里》等影片的美术指导;造型指导李华,参与过《南方车站的聚会》《平原上的摩西》《山河故人》《暴裂无声》等多个项目的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蔡涛、李华以及《双探》的声音指导龙筱竹、张金岩,特效指导阿冬林,都参与过《暴雪将至》的制作,堪称电影原班人马再聚首。

  再加上曾出演过多部经典电影的段奕宏、通过《吉祥如意》完成蜕变的大鹏搭档主演。所以创作《双探》时,费聿竹和陈宙飞不仅不能辜负自己,更不能辜负这套班底。

  左起:陈宙飞、段奕宏、费聿竹

  达到故事和美学的共恰

  为了不负众望,两位导演没少下功夫。

  可能是源于长期的观影经验,加上学习、拍摄电影的感触,费聿竹对影视作品的文学性有自己的理解,《冬去春又来》也是极富诗意的作品。

  在他看来,无论影视、音乐还是绘画,都和文学息息相关,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必须要对文学性有要求,不能只注重视听语言,忽略了故事和情感的内核。

  加上《双探》最打动他的地方,就是落点处的人性与情感,所以他“借”用自己从事绘画的经验,从第一秒就用视听语言暗藏玄机。

  费聿竹介绍:“对于绘画来说,我们画光不是画光,是画影。画明不是画明,是画暗。对《双探》而言,我们的落点是暖,那如何让这份温暖的情感不显得单薄。最后我选择用相反的方式。通过视觉、心理上的严寒,让深藏在冷背后的暖积蓄能量,等待爆发。”

  这也是《双探》必须要在东北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拍摄的原因。

  环境定好,到了具体的选景工作,陈宙飞说,《双探》的选景工作大概持续了7、8个月,找不到满意的景,剧组还要自己上手搭建或者改造。

  譬如他们发现一个老厂子的文化宫,从规模和痕迹上,能看出当年重工业发展时期东北文化宫的辉煌。为了把这个景用好,剧组临时把它改建成警局,整个质感就立起来了。

  又如林场里的小木屋,也是剧组在雪里搭起来的。陈宙飞回忆道:“我们拍摄的地方叫老岭,是一片原始森林,只有一条小路能通上去。当时在里面找了片空地搭小木屋,就担心下完雪之后找不到木屋了,后来下暴雪还真有几次埋掉了1/3,那就开推土机铲雪,再接着拍。”

  到了拍摄现场,陈宙飞之前的摄影经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色彩和光线为例。为了在延吉这种冷色调的城市里,让观众能一眼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剧集大规模采用对比色,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给观众心理暗示。

  摄影上,陈宙飞在夜戏里也玩出了新花样,他把摄影机的感光度调到极限之上,没想到产生了类似胶片的颗粒感。这种既自然,又极具质感的画面,为《双探》增色不少。

  此外,因为《双探》在东北的深冬拍摄,所以日落时分,白天的余韵和雪景交相辉映,组成了《冰血暴》似的“魔幻时刻”。在这段时间,陈宙飞也会设计一些拍摄桥段,丰富甚至提升视听体验。

  说到这儿,陈宙飞笑了笑。其实拍摄《双探》前,他还没来过东北,所以一开始比较好奇有多冷。结果没想到实在是扛不住,穿多少衣服都没用。但这些魔幻时刻,全组只能在零下2、30度,大雪及腰的自然环境里豁出命拍。

  可以说,从情感内核的文学性,到具体的场景与镜头语言,《双探》的两位导演通过自己的方法,让作品有了形和神的自洽。

  尤其是电影文学性都在消退的当下,这份从环境特征出发,最终落在情感内核的创作方法,确实是网剧难得的一次尝试。

  90%手持摄影

  除了文学性,其实选择大规模手持摄影才是《双探》对网剧最大的洗礼。

  以播出剧集为例,在拍摄李慧炎串胡同与周游背尸体等镜头时,剧组全部采用手持的跟随镜头,甚至一部分空镜,都会稍有摇晃,展现出不安分的起伏。

  从结果看,观众如果能接受这种设定,更容易进入剧情。如果不能,起码也可以窥探出明显的危机感。

  回想当初定下这件事时,费聿竹记忆犹新:“摄影老师提出过特别棒的方案,我也给他放了《冬去春又来》,想说可不可以沿用电影的手持摄影。他坦言大规模手持摄影没有其他剧可供参考,风险很大。

  但对《双探》而言,两个男人来到寒冷、危机四伏的双塔,这里有自己的地貌特质和生存规则,就像身处一座孤城,有极强的不确定性。那怎么去表现这种特质,手持摄影一定是最合适的。”

  支持这个观点的还有陈宙飞,摄影师出身的他,本身就喜欢在摄影上玩出新意,从剧集的纪实感出发,他也倾向于采用手持摄影。

  所以摄影指导想了又想,犹豫了很久才松下口。费聿竹回忆,当时摄影指导不停重复一句话,像是给自己和剧组鼓劲儿:“他说我们一定要犯错,这部片子就是试错,不破不立,如果咱们没有这个胆量,那这件事儿可能永远也成不了。”

  带着这股劲儿,和全组上下的决心,之后的拍摄过程虽然艰苦,不乏大雪封山,灯光组要放一公里的线进山才能完成拍摄任务、原本节奏偏慢的费聿竹,为了不拖拍摄进度,也会在晚上赶工,平均每天睡不到3小时、小屋中打斗的戏份,被风、雪、雾干扰,连拍了三个大夜。

  但整个过程中没人觉得苦,首次担任监制的段奕宏,即使导演喊过,还希望尝试更多可能,找到最好的方向。

  用费聿竹的话说,拍摄中最让他感动的不是某一场戏,而是剧组在极端环境下,每一天都要应对现场环境的问题、创作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期间所有人攻克难题,和客观条件抗争的过程,每天起床后大家势要完成任务的状态,才最令人动容。

  这或许是《双探》能有当下这种完成度的原因,也是电影人交给剧集市场的一份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双探段奕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