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魏明元帝欲趁刘裕驾崩南下,崔浩极力劝阻仍未挽回败局

北魏明元帝欲趁刘裕驾崩南下,崔浩极力劝阻仍未挽回败局
2020年06月29日 17:16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在北魏前期有个著名谋臣崔浩,他曾经帮助北魏统一了北方,但是到南下的时候却极力阻止,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其故国情怀导致其不愿为己效力。不过事实证明,崔浩所言句句是实,北魏的这次南侵果然以失败而告终。

  崔浩出身清河崔氏,是典型的门阀士族,他的父亲是北魏的司空崔宏。崔浩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主要谋士之一,帮助北魏统一北方。而崔浩劝阻征讨刘宋政权是在永初三年(422年),当时刘裕病故,北魏明元帝企图占领洛阳、虎牢关、滑台关等战略要地。崔浩得知后立刻站了出来进行劝阻,但说辞显得有点不靠谱,他同北魏明元帝讲的是礼仪道德,《春秋》大义,这样趁着刘裕病故攻打就是赢了也不光彩,不但不能攻打,应该派人吊唁刘裕。“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国家亦未能一举而定江南,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布义风于天下,令德之事也。若此,则化被荆扬,南金象齿羽毛之珍,可不求而自至。裕新死,党与未离,兵临其境,必相率拒战,功不可必,不如缓之,待其恶稔。如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而收淮北之地。”崔浩这样讲明显有偏袒刘宋政权的嫌疑了,北魏明元帝也不相信他,认为这是崔浩的故国情怀在作怪,“诘浩曰:‘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我伐之,何为不可?’浩固执曰:‘兴死,二子交争,裕乃伐之。’太宗大怒,不从浩言,遂遣奚斤南伐。”

  

北魏明元帝欲趁刘裕驾崩南下,崔浩极力劝阻仍未挽回败局

  

崔浩

  崔浩认为,如果趁刘裕病亡进攻,这会导致刘宋内部同仇敌忾,一心对敌,会暂时放下政权内部的争执。不过北魏明元帝更相信“趁你病,落你命”,毕竟一代雄主刘裕落幕了!

  在具体进攻方式上,鲜卑将领更希望攻占城池,而不是到刘宋的地盘上劫掠。崔浩认为攻打城池不可取,“南人长于守城,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国之力攻其小城,若不时克,挫损军势,敌得徐严而来。我怠彼锐,危道也。不如分军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滑台,虎牢反在军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若或不然,即是囿中之物。”果如崔浩所预料的一样,北魏军队攻打滑台关(今河南滑县)失利。

  虽然刘裕驾崩了,但他所统帅的军队还在,军事部署完备,一些重要的城池防守严密,北魏进攻正好撞到了枪口上,不失败才怪。

  

北魏明元帝欲趁刘裕驾崩南下,崔浩极力劝阻仍未挽回败局

  

拓跋焘

  崔浩辅佐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自视甚高,到老年时犯了大错,导致北方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门阀士族遭遇灭门之祸,称之为“国史之狱”。

  崔浩笃信道教,对佛教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向北魏太武帝建议灭佛,主要原因为僧侣藏匿武器、占据大量农田不交赋税、享有特权等,杀了很多僧侣,推倒了不少的寺庙。

  崔浩自认为功劳很大,又在北魏搞起了门阀士族类型的选官制度,晚年他推荐门阀士族的几十人担任郡守这样的官职,得罪了很多鲜卑贵族,为崔氏灭门埋下了祸根。

  崔浩负责修编北魏的《国史》,他直接把鲜卑皇族、贵族过去的那些丑事都记载了下来,不但如此,还在天坛附近将《国史》雕刻成碑林,让很多人都知道了鲜卑拓跋部的那些丑事,这让很多鲜卑贵族面子都挂不住,几乎全部向拓跋焘告状。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拓跋焘下令处死崔浩,当时是这样记载的:“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不仅如此,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被株连九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