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禄山反叛初期唐玄宗的错误举措则更助长其气焰

安禄山反叛初期唐玄宗的错误举措则更助长其气焰
2020年09月20日 14:35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自此,一场长达八年,影响大唐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叛乱就此拉开序幕,就算到了最后,唐朝也无力将其全部剿灭,只能采用招安的方式使其在名义上归附中央。和每一次起兵一样,安禄山起兵之初也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唐朝各地的守军望风披靡,不敢撄其锋。安禄山在叛乱初期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气焰呢?其实这主要是唐玄宗的三个失误导致的结果。

  失误一、“强枝弱干”政策导致唐朝边防军战斗力剽悍,内地和中央的防务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唐玄宗在府兵制破产后,为了抵御外患,便想出了募兵制。而为了更好的强化募兵制,他又搞出了“天宝十节度”。

  当时,十大节度使本来就有兵有权有钱,节度使麾下的募兵战斗力本来就比没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内地驻军要强。而唐玄宗还生怕节度使的权力不够大,在边疆搞不定外患,又拼命的给节度使们从内地调兵员过去。这完全就是火上浇油,糊涂到了家。

  这一点,有诗证史。

  

高适

  唐朝边塞诗人高适曾经写过一首五言律诗《使清夷军入居庸三首》,把唐玄宗强枝弱干政策描写得清清楚楚:“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高适当时担任封丘县尉,封丘在河南。而高适当时收到的一个任务是押送本县的农民到清夷军(安禄山麾下的一支部队)服役。边疆节度使本来就有钱有权,能自募兵,而唐玄宗还把内地的青壮年送到边疆,强化边防军。如此明显的强枝弱干政策,一旦当边防军造反了,内地的老弱病残驻军又怎么可能打得过?

  失误二、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唐朝三分之一的兵力。

  节度使兵强马壮,造反条件成熟,唐玄宗对此也不是没有防备,比如曾经掌握四个大藩镇的王忠嗣因为与太子李亨交好,就被唐玄宗找茬处死了。不过自王忠嗣死后,唐玄宗对安禄山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感,让他身兼了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

  三镇节度使是什么概念?简单地说,安禄山造反,任何一个节度使都不是他的对手。

  当时虽然安禄山的部队只占到唐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兵力不占绝对优势,但他的统领兵力是最多的。比如河西军,总兵力约22万人,加起来比安禄山多,但这些部队是分别交给三个节度使统领。单个拎出来,没有一个节度使是安禄山的对手。

  如果说,唐玄宗只让安禄山管一个藩镇,其它两个藩镇分别交给另外两个人,就是借十个豹子胆,安禄山也不敢谋反。因为就算安禄山敢造反,他手下的将领也不敢反。毕竟道理摆在那里:一个藩镇造反,周围两个藩镇必然要出兵平叛。等中央军赶到时,安禄山就完蛋了。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唐玄宗给了安禄山一个足以造反的资本,让他掌握了河北、辽东和山西的兵马。

  前面说了,内地防务本来就形同虚设,再加上安禄山地盘够大,实力够强,所以安禄山造反后,潼关以东没人能制约他,仅不到一个月时间,黄河以北便完全陷落了。

  失误三、唐玄宗错误的举措帮助了安禄山。

  唐玄宗有哪些失当举措呢?细数一下。

  

李隆基

  ①: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怀疑是有人恶意造谣。并且唐玄宗反复强调,说安禄山是他的干儿子,不可能会他的造反。正是唐玄宗的犹豫,使得唐军错过了整顿部队反击的最佳时间。尤其是抽调最精锐的河西军东进。

  ②:安史叛军杀过黄河后,唐玄宗紧急任命回朝述职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到洛阳平叛。

  封、高二人都是盛唐名将,唐玄宗调他们去平叛,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但问题是,玄宗早先错过了调兵遣将的最佳时机,因此封常清和高仙芝实际上都是光杆司令出征,平叛士兵都是现招的,基本没有战斗力。

  这个时候,封常清和高仙芝吃败仗是在所难免的。唐玄宗必须要给予他们信任才行。然而唐玄宗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洛阳失守之后,杀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使得唐军临战前就折损了大将,士气就先崩溃了。

  

封常清

  封、高二人被杀后,安禄山在洛阳当然十分高兴。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昏招都能干,唐玄宗确实是老糊涂了。为了鼓舞士气,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与唐朝分庭抗礼。

  安禄山称帝的那天,是天宝十五载(756年)的正月初一,距他造反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仅仅才过去了40多天。

  ③:听说安禄山居然称帝了,唐玄宗大怒,表示自己要亲征,要亲手宰了安禄山那个胡种。可玄宗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敢真去。所以就让人暗中请当时在长安闲居,腿脚不太好的哥舒翰上前线。而哥叔翰根本不想去,他是被杨国忠反复催促和指责,脸上挂不住了,才勉为其难答应的。

  

哥舒翰

  去之前,哥舒翰提了要求,说前线的事情由他说了算,朝廷不能干预。玄宗为了让哥舒翰尽快出征,当时就答应了。然而真当哥舒翰去了之后,唐玄宗反悔了,他是左一道圣旨,右一道圣旨,反复催促本来就信心不足的哥舒翰出战。后来唐军在灵宝惨败,固然哥舒翰要负主要责任。但唐玄宗的锅也只能让他自己背。

  ④:弃长安而走,助长了叛军的气焰,暗助安史叛军的威名达到了顶点。但从后来唐肃宗指挥河朔藩镇精锐和回纥军反击来看,安史叛军的战斗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所以说,正是因为唐玄宗的几次瞎指挥导致了唐军前期莫名其妙的几次惨败,才给人一种安史叛军十分彪悍的印象。而实际上,叛军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强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