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苏轼反对变法又抨击旧党的腐败使自己仕途不顺

苏轼反对变法又抨击旧党的腐败使自己仕途不顺
2020年09月27日 15:01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于政治上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因此,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所以,一生仕途不顺!

  至和三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认为苏轼将来文章必独步天下。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1071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苏轼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王安石和太后为其求情,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司马光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纵观苏轼一生,于政治上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又进行了抨击,因此,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所以,一生仕途不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