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张汤支持汉武帝征讨匈奴,而狄山因反对被派去守边被匈奴杀害

张汤支持汉武帝征讨匈奴,而狄山因反对被派去守边被匈奴杀害
2020年10月24日 16:52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自战国以来,匈奴屡为边患,因此,从战国开始,北方的诸侯就不断对匈奴进行反击和防御,所谓的长城也就是在那时开始修筑。到秦始皇统一之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看上去匈奴问题已经解决,实际上匈奴也就在这个时候休养生息,逐步壮大起来。就在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弑父自立,将匈奴带到了强盛的时代。而这时候的中原,汉高帝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致力于削除异姓诸侯王,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时候就有诸侯跑到了匈奴,于是刘邦决意顺手解决匈奴问题,结果被匈奴围于白登山,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之后以奇计得脱,后来便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队内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将来对匈奴的战争做准备。就在刘邦驾崩之后,冒顿竟然又致信于临朝称制的吕雉,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以所有,易其所无。”这就是嫚书之耻。这封信到了汉廷之后,气得吕雉要挥兵讨伐,“高后怒,樊哙欲击之。季布谏,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回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既拒绝了匈奴的要求,又防止匈奴因而寻衅。随后,冒顿回书曰:“未尝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

  到了文景之治的时候,匈奴依然不断南下入犯,文帝也差点要亲征,结果被太后所劝。不过从此之后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就开始越来越强硬。到汉武帝亲征之后就要致力于北伐了。但是一种思想如果长期被坚持,再想改变就不这么容易了,思维惯性、历史惯性的作用之强大我们不能忽视。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景帝和武帝都不敢说北伐就是一个例子。到窦太后已经去世,这种和亲的思维还依然存在,狄山就因为坚持和亲结果被匈奴人杀了。

  当时狄山是汉武帝身边的博士。当时的博士,不光是研究经书做做学问而已,还要负责给皇帝当顾问。刚好,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来请和亲,群臣议上前。”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汉武帝其实早就想打匈奴了。而且当时汉朝正强,匈奴又刚好被卫青、霍去病打了一番。汉武帝更不愿意和亲了。

  

刘彻

  但是,汉武帝还是表面上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聪明人早就看出来了,可是狄山没明白,他直接说“和亲便”。汉武帝问他不错在哪里啊?耿直的狄山开始了论述:“兵,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东宫间,天下寒心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兴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大困贫。由是观之,不如和亲。”刘彻心里当然不满,于是又问张汤,张汤知道汉武帝很不高兴了,于是回禀说:“此愚儒,无知。”

  本来嘛,这事儿就过去了。最多是顾问不称职。我提建议而已,你不听就是了,罪不至死吧?然而,狄山开始了自己的耿直表现作。他跟张汤顶上了。他说:“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籓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诈忠。”

  这话把汉武帝给刺激到了。为啥呢?西汉早期,诸侯王坐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景帝时还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登基后,淮南王、江都王曾经谋反,后来都被酷吏张汤干净利落处理了,两个王爷被逼死。可是,张汤这么办,并不是他的个人恩怨所致,而是完完全全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体现汉武帝的意志,从这个角度来看,张汤才不是“诈忠”。

  狄山支持和亲,已经让汉武帝不悦,他旧事重提,真正触了逆鳞。汉武帝很不高兴,问狄山说:“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狄山说:“不能!”汉武帝说:“居一县?”回答还是俩字:“不能!”最后,汉武帝干脆说:“居一鄣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硬着头皮说了个“能”。于是,狄山就去了某个障。可惜,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斩山头而去。是后群臣震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