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缅甸蒲甘王朝时曾向北宋朝贡,败于元朝三百年后莽应龙又不断扩张

缅甸蒲甘王朝时曾向北宋朝贡,败于元朝三百年后莽应龙又不断扩张
2023年06月20日 10:02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今天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根据《汉书》的记载:大约在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左右骠族人来到依洛瓦底江上游并控制了由当时的汉代永昌郡经过今天缅甸境内通往印度次大陆的南方丝绸之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骠族人正式建立国家,被称为骠国,都城为卑谬。在大业九年(613年)到开元六年(718年)的毗讫罗摩王朝统治时期骠国进入全盛时期:有18个属国、298个部落和9 个城镇。其疆域北抵南诏(今中国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区),东接陆真腊(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一带),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等地),南至海,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据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尽管骠族人在今天缅甸的领土上建立了史上最早的国家,然而关于骠族人是否是现代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直系祖先却存在争议:一说骠乃藏缅系中的一支,今已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而不复存在;另一说认为骠人就是缅人的前身。唐大和六年(832年)骠国都城被南诏攻陷,骠国遂亡。骠国灭亡后缅人建立的蒲甘王朝取而代之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大中三年(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景德元年(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朝贡中国当时的北宋王朝。当时在今天的缅甸这块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若干国家,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在这些国家中蒲甘王国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蒲甘时期的碑铭来看:蒲甘附近地区当时已种植水稻、高粱、豆类、冬瓜、茄子、胡椒、葡萄、甘蔗、槟榔等61种农作物,农业生产已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为蒲甘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庆历四年(1044年)缅甸史上的一代雄主阿努律陀成为蒲甘国王,他首创了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大规模使用战象作战的先例,这使蒲甘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

  嘉祐二年(1057年)阿奴律陀挥师南下讨伐孟族人建立的国家直通,随后勃固等孟人国家也归附了蒲甘。南方地区的征服使蒲甘王国得到了出海通道,与此同时阿奴律陀把在直通得到的许多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和珍宝以及众多僧侣带回蒲甘,随后又把上座部佛教定位蒲甘国教,这对缅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阿奴律陀并未就此停下自己对外征伐的脚步:他西征若开,又南征勃固,势力向延伸到德林达依地区。之后阿奴律陀一度北侵并在越过八莫后同当时中国云南地区的大理国爆发冲突,但在不久之后两国和解。在回师路上他顺道掸邦地区,迫使当地酋长向其进贡。在西面他率军翻越阿拉干山脉征服了阿拉干北部。在东北方向他的统治扩大到了与今掸邦地区交接地带,在杰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筑了43处要塞。他还征服了昭披耶河流域的泰人地域并击败真腊,其影响力甚至扩展至锡兰和爪哇。尽管如此阿奴律陀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武力征伐的莽夫,在文治方面同样有杰出成就:这一时期他为弘扬佛法而醉心于佛教建筑的修建,瑞海宫佛塔因此而诞生。他孟族与骠族的文字创立了缅文,还用三年时间开凿皎施运河以利灌溉。

  熙宁十年(1077年)阿奴律陀死后其子修罗即位。六年后孟人在领袖耶曼干率领下举兵反叛并在毕陶他岛战役中杀死了率军前来镇压的缅王修罗,随即包围了蒲甘城。这时阿奴律陀的另一个儿子江喜佗挺身而出战胜孟人军队,因此被人民拥戴为王。尽管江喜佗是通过镇压孟人起义而上位的,但为避免同孟人再起纠纷,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采取了团结孟人的国策:他的登基典礼按孟人的习俗进行,然后用孟族文字记载在瑞喜宫佛塔的碑铭上。他在位时期文武大臣中不乏孟族人,他还与此前孟族国家的公主联姻,还立了具有孟人血统的外孙阿隆悉作为王位继承人。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缓解了缅甸国内缅人和孟人之间的矛盾。政和二年(1112年)具有孟人血统的阿隆悉继位后制订法典、发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勃生发展成为通往海外各国的重要海港。

  宝祐二年(1254年)那罗梯诃波帝即位后实行暴虐无道的残酷统治,一时间缅甸国内四方叛乱风起云涌。位于蒲甘城北部的掸族势力趁势兴起,南部的孟族也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离心倾向,而在掸族和孟族的背后都有外国势力的存在:掸族同北方的大理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密切的交流;孟族则同中南半岛东南部的高棉帝国关系密切。就在缅甸国内和周边局势纷繁复杂之际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出现了: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遣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征服了大理国。咸淳七年(1271年)已成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要求蒲甘王朝称臣朝贡,然而蒲甘方面始终不予理睬。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越过此前大理和蒲甘的边界线进攻八莫,后因水土不服而主动撤离,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灭南宋后国力大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

  

  

蒲甘疆域图

  随着蒲甘被元朝征服,其统治下的各部族则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洪武元年(1368年)掸族在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则在缅甸南部发展势力,建都于马达班,洪武二年(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此后缅人暂时失去了缅甸历史舞台的主角身份,缅甸历史进入到掸族的阿瓦王国和孟族的勃固王国双雄并立、南北交战的时期。与此同时在这两大强国之外,缅甸各地分化出若干王邦部落,这些小邦为了在阿瓦和勃固双雄之间夹缝求生要么臣服于中国元、明两朝,要么称臣于暹罗。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6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明朝万历年间。

  在阿瓦和勃固双雄并立时期缅甸大地上还存在着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其中尤以缅族的东吁最强。不愿接受掸族的阿瓦王国统治的缅人纷纷移居东吁。当阿瓦和勃固激烈交锋之时东吁因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成为缅族逃避战争和灾荒的避难所,因而人口不断增多。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到嘉靖十年(1531年)在位的东吁王明吉逾通过与阿瓦联姻而获得皎克西的“粮仓”地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然而当东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转而与勃固结盟以牵制阿瓦。嘉靖十八年(1539年)东吁王莽瑞体灭勃固王国,之后他推行团结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将士为其所用,并雇佣有近代武器和战舰的葡萄牙兵。嘉靖二十年(1541年)又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莽瑞体在位后期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然而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后莽瑞体日渐沉迷于声色犬马。嘉靖三十年(1551年)孟人再次发动复国运动,莽瑞体却在此时遇刺身亡,一时间东吁王朝一统缅甸的大业似有化为泡影的危险。

  这时东吁王室诞生了一位力挽狂澜的雄主——莽应龙:他向葡萄牙雇佣兵首领狄哥·美罗求助。 不久原先受雇于莽瑞体的葡萄牙队长狄哥·美罗率领部分火枪队加入了莽应龙的军团,这使得他的力量又得以增强。之后他绕开勃固攻打弟弟割据的东吁本处,东吁的军民纷纷归附,他的弟弟也无奈的出城投降。正当莽应龙踌躇满志准备一统缅甸之际作为对手的孟人却发生了内乱,一时间大量孟人归附到莽应龙麾下。四年后莽应龙成功消灭了孟人重建的勃固王国,再次使缅人和孟人在文化甚至血统上互相融合,向着一个真正的统一帝国迈进。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莽应龙灭阿瓦王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缅甸军队占领今泰国北部的兰那泰王国,这一举动使缅甸同周边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兰那泰是通往泰国和老挝的重要跳板,也是进入中国明朝领地的另一条途径。兰那泰的沦陷对当时的暹罗阿瑜陀耶王朝、老挝澜沧王朝乃至中国明朝的国防安全都构成了挑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澜沧王萨塔提腊也派兵进入兰那泰,莽应龙发兵击退澜沧王朝的军队后攻入老挝本土并大肆劫掠,萨塔提腊不得不同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结盟才稳住了自己的战线。连连得手的莽应龙打起了北方孟养、孟密等地的主意,如果只是单纯对付孟养、孟密对莽应龙而言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孟养、孟密的身后是有保护者的——那就是当时的大明王朝。明朝在西南边境设有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六大宣慰司,明朝全盛时期的领土几乎曾一度覆盖过整个缅甸并拥有印度洋出海口,不过即使在这一时期当地土司仍拥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限,事实上莽瑞体在未经明廷许可的情况下的南征北战已使缅甸宣慰司名存实亡,东吁王朝成为了实际上独立于明朝之外的政治实体。尽管如此对靠近如今中缅边境一带的孟养、孟密等土司明朝依然维持着统治,莽应龙却无视这点——不仅征服了孟养、孟密,还派人招诱陇川、干崖、南甸三宣抚司的众多土官。缅甸军队一度越过今天缅甸同中国云南的边界侵入到今天云南省境内,但在明军的打击下最终退出,然而这时明军正面对北方蒙古和日本丰臣秀吉政权的挑战,因此也没大举发兵征讨缅甸,最后双方的战线大致稳定在位于今天的中缅边境一线。尽管向北发展的势头受到明朝抑制,但莽应龙对外扩张的野心并未就此消磨:既然向北方中国方向扩张行不通,莽应龙就转而对南方的暹罗下手:隆庆三年(1569年)8月莽应龙攻克暹罗。莽应龙在位末年缅甸的国土已空前辽阔:东到老挝的林城(即万象),西到印度的曼尼普尔,南到印度洋海岸,北到现中缅边境,占据了大半个中南半岛。

  

  

莽应龙

  莽应龙的对外扩张之举掏空了缅甸的国库,他死后东吁王朝陷入内乱,15年后暹罗复国并对东吁展开报复性打击。北方的掸族则在中国明、清两代宗主国的庇护下悄然,南部的孟人也复国成功,乾隆十七年(1752年)东吁王朝被孟人所灭。占领了东吁城的孟人向驻守贡榜城(今瑞波)的缅人将领雍籍牙劝降,但雍籍牙拒不投降并击溃了孟族大军的进攻。乾隆十八年(1753年)雍籍牙攻占阿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连续攻占卑谬、大光(今仰光)和白古,迫使掸邦各首领臣服于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贡榜王朝第三代国王孟驳派兵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他又攻克暹罗王都。缅甸对中国领土的入侵行为和对邻国的侵略引起了当时的乾隆皇帝的警惕,于是清缅战争爆发。尽管这时暹罗的郑信正在领导暹罗人民的独立运动,缅甸还是在同时面对中国和暹罗的南北两线作战中四度击退清军,然而缅甸自身也因此削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11月16日双方议和,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暹罗复国。

  道光四年(1824年)到道光六年(1826年)、咸丰二年(1852年)及光绪十一年(1885年),已占领印度的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英缅战争。光绪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86年1月1日)英军攻陷整个缅甸,将其纳入英属印度。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清晨7:53日军以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的形式揭开了同美、英的战争序幕,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占领缅甸并扶植成立了以巴莫为首的缅甸傀儡政府。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本败相日益明显,以昂山素季为首的缅甸独立运动领导人开始倒向同盟国阵营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缅抗日胜利后英国势力卷土重来。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而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62年军事将领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并成立以军事统治的政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