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李圣天与沙州政权结为同盟,其于阗国深受汉文化影响,多次遣使入宋

李圣天与沙州政权结为同盟,其于阗国深受汉文化影响,多次遣使入宋
2023年09月07日 11:12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从晚唐历经五代直至宋朝的西域涌现出了一批割据政权,而在这其中于阗国是一个十足的另类——这个国家一心仰慕华夏文明并自称唐之宗属。于阗早在汉代就已立国,是汉代典籍所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王族本姓尉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就已向中原王朝进贡。在这一时期于阗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在西晋时于阗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年间于阗曾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

  唐太宗贞观年间于阗王遣子入侍唐廷。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请和亲,唐使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温宿),唐朝罢四镇。上元元年(674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朝。于阗王伏阇雄击走吐蕃,亲自入唐,唐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下辖6城等10羁縻州,任命伏阇雄兼都督。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仪凤四年(679年)崔知辩击吐蕃,唐朝占安西四镇。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以后有意笼络人心,显示其“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故下令放弃安西四镇。垂拱三年(687年)到载初元年(689年),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武后长寿元年(692年)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

  唐玄宗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安史之乱平定后尉迟胜终老长安。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唐授于阗王尉迟曜兼四镇节度副使,并管理本国事。他率领当地民众与唐镇守军一起戍守于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北庭的西州例外,贞元八年(792年)吐蕃占西州,完全占领北庭),并占领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之后几年吐蕃占据安西其他三镇,没有资料能说明吐蕃开始占据安西其他三镇的确切时间。9世纪中叶吐蕃内乱势衰,于阗趁机获得了独立。

  9世纪末叶于阗开始和张议潮在敦煌创建的归义军政权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国王尉迟婆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乾化二年(912年)正式登基自称“唐之宗属”的他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唐朝国姓李氏,给自己取了一个汉语名字——李圣天。李圣天深受汉文化影响,面对吐蕃和西部的大食的威胁,他选择和敦煌的汉族归义军政权结盟——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归义军的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曹议金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所以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可见于阗国与沙州政权不仅是政治上的结盟关系,而且也在血统上结成了亲缘关系。

  

  

李圣天

  李圣天不仅同河西的归义军政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同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代政权有着频繁的交往: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于阗国王李圣天派遣一个很正规的使团,由检校太尉马继荣为正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副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监使,到达后晋都城汴京(今开封),向国主石敬瑭进贡,贡物有红盐、玉石、白氍、郁金香、牦牛尾等名贵土特产品,表示归顺之意。后晋对于阗国主动归属十分赞赏,封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封张再通为卫尉卿,吴顺规为将作少监。为了向于阗国表示友好,后晋于同年派出回访于阗的使团,供奉官张匡邺为鸿胪卿,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出使于阗并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后晋使者高居诲出使于阗时发现这里仍沿袭唐代行政制度——都城建筑民风更是一派东胜风范、中州景象。高居诲也见到于阗境内还有一些吐蕃族篷帐。吐蕃人常与于阗人互相劫掠攻击。李圣天在晋朝使者面前,对吐蕃颇有责诮之言,并要求与晋朝订立联合对抗吐蕃的盟约。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欢呼雀跃、不胜欣喜。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这时的于阗除了盛行佛教,一部分回鹘人还信奉摩尼教;所以于阗的摩尼师也向宋朝进献了琉璃瓶、胡锦等物。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特别是宋朝中原僧侣道圆从于阗回国,于阗僧侣善名、善法等纷纷到达宋朝,不仅加强了两地佛教文化的交流,而且也都带有一定的政治使命。如道圆回国时就与于阗使者同行,善名、善法赴宋朝时,带来了于阗宰相致宋朝枢密使“求通中国”的书信。这说明当时于阗佛教仍很盛行,在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于阗王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然而这时在于阗的西部崛起了一个大敌:宋建隆三年(962年)喀喇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圣战兼侵略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宋朝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但派了一个157人的佛教僧侣行勤等组成的使团“游西域”,给于阗李氏王朝以政治上的支持。当时于阗国力富强,佛教隆盛,疆土“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领地可谓辽阔,不失为西域一个大国。但李圣天深受汉文化影响,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乃至影响以后的统治者审时度势,终得民富国强,创造了一段辉煌岁月。

  于阗王李圣天和他的儿子李从德太子都自奉中国守臣(其实这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忙于内战,根本无法给他们任何援助,只是个名义而已),也是出色的军事家,依靠对佛教信仰的忠诚和归义军的支援,虽然兵力远远逊于喀喇汗王朝却把它打得落花流水。咸平元年(998年)喀喇汗王朝首都喀什噶尔(今伊犁首府)被于阗军攻占,阿里·阿尔斯兰汗战死。但喀喇汗王朝实际上是伊斯兰扩张主义者作为东侵的据点,因此中亚穆斯林纷纷派出圣战者前往中国参战。巴格达派出将军贾拉里丁·穆哈提前往中国参战,他率领的两万名远征军被认为是征服中国的决定力量,穆哈提的头衔是“中国总督”,部下有从麦加来的四位大伊玛目,几乎是哈立发王朝所能动用的全部精锐了。而喀喇汗王朝被伊斯兰教主授予“中国王”(桃花石汗)的称号。这支军队在前往中国的路上得到中亚乌兹别克等穆斯林志愿军的加盟,到达伊犁(疏勒)的时候达到了14万人,不但精锐,而且部队数量是中国方面的6倍,气焰嚣张。他们主要都是骑兵,带来的,就是纯血阿拉伯骏马 ——也是伊犁古种马的另一个祖先。但于阗军为主的“中国边防军团”巧妙地采用阿史那必寒流传下来的诱敌深入战法,在“殉教者岭”设下埋伏,咸平三年(1000年)11月11日的一场激战令“中国总督”和他部下的四个大伊玛目(只有什叶派才称伊玛目)全部埋骨舍依德(圣战殉难之墓)麻扎,“圣战者们像雪崩一样被杀死”,于阗军大获全胜。

  不过这已是于阗最后的辉煌了:伊斯兰势力并没有放弃向东扩张的打算,而与此同时在于阗和敦煌归义军的东方又崛起了西夏政权。多年后于阗和归义军在伊斯兰军和西夏的夹击下最终覆灭。和阗城陷落后一支逃到位于波娄之路的山上的于阗军队被追兵消灭。另一支退往东部山区;同当地居民一起继续同喀喇汗王朝军队战斗。他们利用伊斯兰占领者不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不断出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策勒波斯坦的一次战斗中四位伊玛目中所剩的三位伊玛目全部被反抗的佛教徒打死,当地至今仍存有名为“四伊玛目麻扎”的坟墓。于阗佛教徒的反抗大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才逐渐停息下来。所以于阗民间至今还有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百年战争”之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