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沙俄想借亚历山大一世登基和清朝谈判却碰上守旧的清仁宗而未果

沙俄想借亚历山大一世登基和清朝谈判却碰上守旧的清仁宗而未果
2023年11月26日 15:57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06年),沙俄使者来到清朝后,因为不肯在边境向嘉庆帝画像演习行跪拜礼,结果被嘉庆帝拒之门外。很多人说,正是因为嘉庆帝的这一狂妄行为,让我们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其实这种现象在清朝鼎盛时期并不是个例。清朝也不会因为皇帝没有接见某个国家的使者而与世界脱轨。清朝与世界脱轨,主要还是大国虚荣心作祟的结果。

  

清朝对外贸易,始终秉持朝贡制度

  都说清朝闭关锁国,其实和明朝比起来,清朝真算不上闭关锁国。明太祖朱元璋发明了“寸板不许下海”这一制度后,一直到200年后隆庆帝时期才因为“隆庆开关”再次恢复了对外贸易。

  不过我中华物阜民丰,百姓勤劳肯干,国内的物产实在是太丰富了,光给那些权贵装点门面,不进行对外贸易,实在是可惜。

  为此,明朝也有他们比较特殊的贸易制度,那便是朝贡制。简单来说,就是周围的小国家,只要承认大明朝是他们的宗主国,送点当地的特产过来,那就能得到一大批中华物产。

  这种特殊的贸易制度充分满足了明朝君主的虚荣心,似乎唐朝时期的那种万国来朝的盛世再次回来了。可朝贡制往往都是亏本买卖,隆庆帝这才打开了国门,吸纳了海外源源不断的白银。

  

  没有这次隆庆开关,压根就不会有后来的张居正改革,万历皇帝更加没钱搞万历三大征。所以说,对外开放,量中华之物力,吸纳大量硬通货,那才是发展的正道。

  清军刚入关那会儿啥也不懂,制度方面完全听从那帮明朝投靠过来的文臣们的建议,因此才有了清承明制的说法。

  清朝初年,继承了明朝的“寸板不许下海”的制度,因为宝岛有个郑氏集团。不过拿下宝岛以后,清朝对海禁其实还是相对宽松的。为啥?因为清朝的时候,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的闭关锁国时代,他们也关起门来自己玩了,所以海外基本没啥威胁,清朝初期压根不用担心海上来的对手。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前后,志得意满的康熙帝在拿下宝岛以后,开放了四处对外通商的口岸,分别是上海的江海关、浙江的浙海关、福建的闽海关、广东的粤海关,史称四口通商。除了周围一圈小国家朝贡以外,海外贸易也比较发达。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比他爷爷更加自负,认为大国物产丰富,对外贸易纯粹是赏那帮洋人一口饭吃而已,所以索性关掉了其中3个通商口岸,只留下了广东这一个。这便是清朝闭关锁国的证据。

  但是有一个国家和清朝的贸易关系与众不同,那就是沙俄。沙俄既是清朝的邻居,又不是朝贡体系中的一员,还保持着与清朝的陆上贸易。

  

沙俄在18世纪严重依赖对清朝的贸易

  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和沙俄就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约定两国东部以外兴安岭为界。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双方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约定两国中部的边界,并且详细勘定了60多个界标,明确了整个外蒙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都是清朝的地盘。

  与此同时,《恰克图条约》签订以后,双方在边界恰克图展开陆上贸易,恰克图也就成了清朝与沙俄的重要贸易点。双方在两边都建了不少定居点,形成了各自的城镇,繁盛一时。

  

  恰克图市场的贸易额,可谓是逐年增加,乾隆二十年(1755年),贸易额超过了100万卢布,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贸易额则超过了230万卢布,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更是达到了630万卢布之多。沙俄在亚洲70%的生意都在恰克图市场。

  沙俄的金银器具、珠宝、皮毛等商品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也通过恰克图流入沙俄。沙俄过一下手,将其转卖到欧洲,赚取不菲的利润。

  其中沙俄卖入清朝的皮毛成了沙俄的主要收入来源。最初他们贩卖的是西伯利亚当地的紫貂皮,由于利润丰厚,他们丝毫没有节制,导致当地紫貂几乎被他们给打光了。

  此后,沙俄渡过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大肆捕猎水獭、海狸等,这些动物的皮毛,一度也成了清朝的畅销产品,非富即贵的人家才有机会穿戴享用。

  嘉庆四年(1799年),由于皮毛生意的利润过于丰厚,沙皇不愿意只收税赚点边角料的钱,为此保罗一世下令,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亚洲东海岸的皮毛生意,全部交给沙俄当局管理下的俄美公司来经营,可见对华贸易的利润有多高。

  

  

清朝疆域图

  清朝单纯认为这种互市依旧是朝贡体系中的一种,毕竟中华物阜民丰,即便断绝和沙俄的贸易,依旧可以自给自足。为此乾隆年间,曾经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3次断绝过恰克图互市。

  至于原因,各种各样,有些是因为沙俄军官过于无礼,有些是因为沙俄私自太高税收,还有则是因为土尔扈特人东归时,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扬言要打进来。

  清朝这边没啥关系,可断了恰克图互市却要了俄国商人的命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在恰克图,皮毛原料卖不出去,成批烂在手里。所以每次关闭恰克图互市后,都是沙俄方面不断恳求,双方才再次恢复贸易。由此可见,18世纪以前,沙俄对清朝的贸易需求是非常大。

  

贸易做不下去了,列强们才想着抢掠

  嘉庆年间,恰克图互市依旧为沙俄带来了非常多的利润,但他们也意识到了单纯靠一个贸易点十分被动的局面。

  与此同时,俄美公司的皮毛生意被北美的西班牙人、英国人抢走了不少,这也让俄国人越发紧张。由于英国人搅局,导致皮毛价格也在不断下滑。

  想到英国人可以从海上到广东与清朝进行贸易,于是乎,沙俄也在积极寻求另一个与清朝开展贸易的地点,那就是广州。

  

  

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扎杜奈斯基

  嘉庆十九年(1803年)鲁缅采夫趁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刚刚继位,便上书请求派使者前往清朝,顺便商谈开放广州通商口岸给沙俄的事情。结果俄国人一直到嘉庆二十一年(1806年)戈洛夫金使团才抵达了外蒙库伦。结果在这里出事了,清朝这边死活要求俄国代表对着香案进行三跪九叩大礼,俄国人代表死活不肯下跪,双方不欢而散。清仁宗得知以后,挥了挥手:蛮夷不肯下跪,就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搞笑的是,鲁缅采夫本来觉得使团肯定能办成这件事,所以早就让俄美公司的商船开往了广州,结果在卖了一船货,又装了一船货准备回家的时候,被人家给扣下来了。俄国人不知道找了多少关系,才得以离开。为啥?因为俄国北方海域一到冬天就结冰,如果错过了航期,就得在广州再住半年,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很显然,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广州这条路没打通,在英国、西班牙的搅合下,皮毛的价格也一落千丈。再加上俄美公司的股东们,也就是沙俄贵族们疯狂地从公司总部拿取分红,直接导致该公司濒临破产。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其实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列强们的生意都不太好做。生意做不成,他们所能想到的办法无非有二,第一就是干起老本行,打家劫舍。第二则是要求清朝、日本这些东方国家打开国门,进一步向他们开放市场。

  这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开辟了一系列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而沙俄则在北方蚕食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也开辟了包括伊犁、塔城、喀什噶尔、库伦等一系列通商口岸。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