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周公辅成王未必为周武王安排,周公摄政也是商朝制度的影响

周公辅成王未必为周武王安排,周公摄政也是商朝制度的影响
2024年02月05日 09:39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周武王驾崩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

  这个事,逻辑应该是这样——第一,至今,典籍中并未见到武王安排周公辅佐成王的记载。这种说法,大概只属于小说家言。第二,武王克殷二年后病重,遗命周公继承王位。周公未应,而是告天请代武王死,此即《尚书》中著名的《金滕》篇。据说,周公祷告上天后,武王病情随即好转。第三,武王驾崩后,是周公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因面临“天下闻武王崩而叛”的严峻形势,周公自己代成王主持国政。第四,由此也引起了“三监之乱”,周公于是以成王口吻发布了《大诰》,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叛乱。然后,又按照武王遗志强行大举迁徙不顺从的藩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族群“大移民”。第五,同时,周公认真教导成王,于代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这期间,周公写下了《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还写了《归禾》、《嘉禾》。

  上述过程,收录于《史记》的《周本纪》和《鲁周公世家》中。《康诰》、《酒诰》、《梓材》,载于流传本《尚书》中。

  王国维有一篇著名的《殷周制度论》,既比较研究了殷商和西周制度的沿袭和变革,又讲述了周公在西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殷商已实行“父死子承”的王位继承制度,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未制度化,因此实际形成了“一继一及”局面——亦既有“父死子继”,又有“兄终弟及”。

  史学界大多赞成,正因为这种王位继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商王室内部的长期激烈争斗,以导致“九王之乱”和“商都五迁”。

  

  

周公旦

  至周克殷,王族内部的血缘继承制已经深刻确立了,但最初,确实尚未明确将“父死子继”制度化。这才有了武王病危,遗命周公继位的初衷。

  周公是文王第四子,与召公、姜太公是辅佐武王的最重要功臣。不过,这三人中,又以周公功劳最大。

  王国维说:“当武王之崩,天下未定,国赖长君,周公既相武王克殷胜纣,勋劳最高,以德以长,以历代之制,则继武王而自立,固其所矣。而周公乃立成王而己摄之,后又反正焉。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成王者,所以居正也。自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

  首先,周公辅佐成王与武王是否“安排”无关,他自己决定的。其次,周公不继王位而立成王,也是他自己决定的。再次,周公先摄政,再“反正”还权于成王,还是他自己决定的。

  

  

宗法制示意图

  自此,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便定下了王位传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之“铁律”。当然,不遵守者,如李世民等另说。

  武王为何“不安排姜太公”辅佐称王呢?

  第一,成王不是他立的,没来得及,他的本意是想传位于周公。第二,最重要的是,姜太公尽管劳苦功高,但与周王室,只有通婚关系而无血缘关系——不是一家人呀。而周公和成王则完全不同了,一个是四弟,一个是亲儿子,大权又怎能旁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