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明上河图》中绘画的盛世里已经暗藏危机

《清明上河图》中绘画的盛世里已经暗藏危机
2025年03月20日 08:04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颇具传奇意义的经典画作之一,相传是北宋翰林院国画大师张择端所作,真迹保存在我国的故宫博物院内,但是时至今日,因为此画作对人们的吸引力过大,自打原创作问世的时候起,历朝历代均有大师进行再次创作,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所收藏的,能够称得上珍品的《清明上河图》临摹版本的画作就达到了上百幅,而一些不知名作者所临摹的更是成千上万。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受到后世人的推崇?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呈现出的画面景象是北宋年间汴京的场景,在这幅画作中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酒肆茶馆、船只车轿,其中对于人物的表现更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专家统计过这上面的人物一共有1643人,动物208头,涉及人物的行业也非常广,其中包括贩夫走卒、杂耍艺人、木工、瓦匠、僧侣道士、教书先生等等,画中人物接踵而至,人山人海,似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

  这幅画作的信息量非常大,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后世研究北宋年间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这部作品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伟大的描绘现实主义的民俗巨作,更是我国文化艺术不朽的瑰宝。

  

《清明上河图》给世人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清明上河图》宽25.2cm、长528.7cm,整幅画作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上各个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清明上河图》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在造船业、纺织业、农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文风繁茂,经济发达,从图画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画中有酒店,是专门给旅客歇脚用的,还有酒肆茶馆,可供市民休闲娱乐,街上行人密布,贩夫走卒比比皆是,可以看出北宋年间城市市场经济非常发达。

  图中更是有对各种船只的描绘,有可装卸重物的大船,停泊在河边的“万石船”就是这种,张择端画技出神,连岸边锁船的绳索和供人出入船舶的梯子都清晰可见,甚至用于加固船舶的钉帽都栩栩如生,从这画面可以看出,北宋造船业的发达,并且通过这艘船也能看出北宋航运业的兴盛,在画中更有除了“万石船”之外的各种船只,比如载客用的客船,还有正在行驶中的货船,靠岸休息的民船。

  在城市中的景象更是热闹非凡,有骑马出行的,还有骑骆驼的商队进城的,沿河两岸商户密布,更是多种经营,除了酒肆茶馆之外,还存在“香料铺”等古代奢侈品专卖店。

  这幅画作给世人传达了很大的信息量,使人们通过《清明上河图》就可以了解到北宋城市和百姓的风貌,是研究我国宋朝艺术史、经济史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之说?

  《清明上河图》自打问世以来,是因为宋徽宗第一个用他独创的“瘦金体”题上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印上了他的双龙小印而得名,但是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真迹中并没有发现徽宗皇帝的印记和题字,有人说可能是时间久远而遗失了,因为宋徽宗是封建王朝中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字很值钱,很有可能在后世流转的过程中,有人别有用心地将他的字裁掉,然后装订到仿品上。

  这种说法还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清明上河图》自北宋灭亡后辗转流传了到了很多人的手里,但是为什么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真迹呢,因为很有可能有人将宋徽宗题字的那部分裁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幅应该是真迹的残卷。

  

  

李东阳

  因为在这幅图上的跋文很多,那些跋文都是真迹,先来说一下为什么是残卷?明代正德时期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在图上的跋文曾写到:“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显然,现在这幅图的长图是不够的的,所以说这个应该是真迹的残卷。

  为什么一定说故宫这幅一定是真迹呢?那就是在图上有“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

  而且该图上的跋文都是名家真迹,就更能证明此事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清明上河图》繁盛之下是隐藏了很大的危机的

  历史上对张择端的记载仅仅保留在这幅图上金朝人张著的跋文,也可以说这是历史唯一留给张择端的一个记载,上面说张择端是翰林院画院的御用画家,而且这幅图是张择端进贡给“文人皇帝”宋徽宗的,张择端在这幅画作中的很多地方都暗寓了一些时政,有提醒皇帝的意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都看过《水浒传》,都知道“晁天王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宋徽宗时期,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送粮船大部分都是私人船只,也就是说宋朝的官船都去送“花石纲”了,正因此原因,才使得私人船只参与了官方事务,这是不是可以证明徽宗时期百姓的负担很重。

  同样,在途中还看到了有“征税官”的形象,而且与之对立的还有抱有情绪的老百姓,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个时期的北宋阶级矛盾激化了,苛捐杂税过重,导致了老百姓仇视的表现。

  

  还有,在这幅画作中喝酒的场面很多,酒馆也很多,其中在街上还有很多喝得醉倒了的官兵,而在画作时代背景下的北宋,那时战争危机很严重,北有强敌,可是士兵们却可以随意醉倒在街上,是不是也在暗寓北宋军纪不严,战斗力太弱呢?

  更有一处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作为军事用途的望火楼竟然成为了人们玩乐的地方,里面都没有驻扎士兵,如果真的有了敌情,那么连个传递信息的军士都没有,只能是任人宰割了。

  张择端以务实的态度完成了这幅画作,表面上一派祥和繁荣,可是却暗藏了很多的危机,他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并呈给了宋徽宗,也许宋徽宗只是从艺术角度来欣赏这部作品,而没有透过细节看到问题的本质,果不其然,在这幅作品出世没多久,就迎来了“靖康之难”,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一同被金人带到了北国,受到了百般凌辱,北宋自此灭亡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9条评论|28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每个人看《清明上河图》都能看出不同的意思
3月20日12:49举报13回复
这幅画的警醒作用特别大
3月20日12:50举报6回复
这画里酒鬼官兵一堆,张择端莫不是在暗示宋朝要完?细思极恐啊
3月20日11:50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这幅画的警醒作用特别大
3月20日12:50举报6回复
每个人看《清明上河图》都能看出不同的意思
3月20日12:49举报13回复
这画里酒鬼官兵一堆,张择端莫不是在暗示宋朝要完?细思极恐啊
3月20日11:50举报回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