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多国报告猴痘病例,会成为大规模传染病吗?

多国报告猴痘病例,会成为大规模传染病吗?
2022年05月22日 11:18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是否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新的威胁

  继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后,更多欧洲国家报告猴痘病例,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也有发现。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当地时间20日,世卫组织召开技术咨询小组会议,讨论有关猴痘的信息和应对策略。目前全球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还有50例待确认的病例。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病例。

  从报道来看,不断曝出的多国猴痘病例,以及可能存在的多条传播链,都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的普遍关注与担忧,这是否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新的威胁?会成为另一个大规模传染病吗?

↑彩色透射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图源: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

  1

  何为猴痘?传染性怎样?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目前全球已知的人畜共患病有200种以上,猴痘是其中一种。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故名为猴痘。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说明猴痘可以传染给人。自那以后,西非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

  从数据来看,迄今猴痘病例在全球并不多,说明猴痘尽管可以传染给人,但也是有限传播。从动物传染给人是第一链条,而人际间的传播是第二链条,后者比前者要弱。

  从第一链条看,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伤口黏膜传播。人际间的二次传播主要在于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者感染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等。因此,减少与野生动物接触,以及像防范新冠肺炎(戴口罩)和采用预防艾滋病一样的防范措施,理论上讲是可以避免传染的。

  公开资料显示,对猴痘的研究和治疗发现,多年来,猴痘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一直小于1。R01表明传染力增加,病源会呈现指数型增加,传播力强,成为流行病。从这个系数看,猴痘掀起大风浪的几率不高。

  2

  危害性多大?能否预防?

  毒性和致病性决定一种病原体能够导致的疾病有多大的危害性。天花病毒与猴痘病毒都同属痘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但猴痘的毒性比天花弱不少。而且,猴痘与流感一样,都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治疗,也会自愈。一般的病程是,潜伏期为5-21天,感染者在前5天可能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淋巴肿大、肌肉疼痛和强烈气喘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会从面部逐步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四肢,最后会结痂脱落。

  猴痘也可能致人死亡,这需要分情况而论。猴痘病毒主要分为“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两种,前者的毒性较强,病死率约10%,后者的毒力较弱,病死率为1%。现在多国发现的猴痘病毒属于毒性较轻的“西非分支”。

  并不是说感染了猴痘病毒“躺平”就好,也需要积极治疗,甚至是提前预防。这个提前预防早就在人类基因中播下了种子。由于接种了天花疫苗,1980年,人类战胜了天花。由于猴痘与天花是近亲,有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的预防效果至少为85%。

  治疗除了对症疗,还有一些有用的药物,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2018年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天花的药物TPOXX(tecovirimat),对猴痘也有一定疗效。如果猴痘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也可以通过再次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以及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来治疗。

  上述因素确定了猴痘不会在人类社会大规模传播。但是,猴痘仍值得人们注意和重视,首要的是注意防范;其次,此次猴痘病例发病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主要存在于第二链条——人际间的传播,而且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3

  一个传播新特征值得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欧美猴痘病例有三个特征(这与过去的典型病例有别,因而是非典型的):一是除1人外,其余均未去过猴痘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二是不少病例是通过性健康服务发现的;三是从这些病例可推测传播可能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因为这些病例分散在欧洲和其他地区。

  这些特点都说明了此次猴痘病毒是人际间的传播,而非从动物到人。其中的重点是,相当多的人是经性接触传播。英国卫生安全局发布的信息也表明,确诊病例较多的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三国,当地卫生部门发现一个共性,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美国媒体的报道还提供了一些细节,一些感染病例中的症状是最先从生殖器区域出现的。

  当然,猴痘尚未被确认为一种性传播疾病,但它可以通过与感染者体液、衣服或床单的密切接触传播。这也为预防此次猴痘病毒指出一个方向,需要对公众提供安全的性接触指南,并且在性接触传播方面加以阻断。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包括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和性伴侣等人群应当高度注意防范。

  此外,对于此次出现的猴痘病例,需要从基因组上进行检测,以确认猴痘病毒是否发生了突变。如果发生突变,则意味着猴痘病毒的传播性和毒性有所变化,卫生部门应当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方式和指南。从目前看来,即便猴痘病毒基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是传播性增强了,但毒性减弱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确诊的病例症状都很轻微。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百科知识》前副主编)

点击进入专题:
猴痘疫情快速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