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学科竞赛获奖不再获录取优惠,“强基计划”细则在引导什么?

学科竞赛获奖不再获录取优惠,“强基计划”细则在引导什么?
2020年05月06日 13:40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36所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近日陆续发布招生简章,标志着这一新的招生计划全面启动,进入实施阶段。

  自强基计划发布以来,人们颇为关注高校会如何对待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从目前部分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看,获得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学生,申请强基计划,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控制线即可入围校测,但这些学生要被录取,高考成绩和校测的综合评分不得低于强基计划录取的普通考生的综合评分。也就是说,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只享有入围校测的一定“优惠”,最终是否被录取,和其他考生的录取标准是一样的。

学科竞赛获奖不再获录取优惠,“强基计划”细则在引导什么?武汉大学近日发布的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竞赛获奖不会直接获得高校的降分录取优惠,这正是改革的用意所在。要淡化参加竞赛的功利色彩,学生对待竞赛,要从发展兴趣、特长出发,不能再把竞赛作为升学的手段。

  按照强基计划的招生录取规定,一名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报名强基计划,如果高考成绩刚过一本线,被强基计划的录取可能性较小,甚至不用参加校测就知道自己不能被录取。比如,当一高校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很多,而且这些学生的分数都比较高时,那么强基计划的入围线可能很高。如果按照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计算,即使这名同学校测成绩满分,他的综合评分也难以超过其他入围的考生。

  从近年来我国的招生改革看,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招生,到中考、高考,改革对竞赛获奖学生的“优惠”逐渐减少: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取消特长生招生,中高考取消竞赛获奖加分,针对学科竞赛获奖的传统自主招生也被取消。之所以有这些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扭转功利竞赛,即有的学生(及家长)并非出于发展兴趣、特长去参加竞赛,而是为了升学目的参加竞赛,打造特长。

  这并非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而是要把学生的个性、特长纳入综合评价中,置于长远的学业发展中考量。强基计划和我国各省正推进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都将改变过去给某类学生一定录取优惠的做法,转而对考生结合高考成绩、个性、特长、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这就是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当然,由于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还不多,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也多是部分高校在省内实施,总体而言,对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的作用还有限。因此,未来还可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由高校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自主提出申请成绩的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高校独立结合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学生特长和综合素质表现进行录取,每个学生可申请多所高校,同时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

  这样,或许能够构建起真正意义的多元评价体系,既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又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同时引导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多元教育,重视培养的学生个性、兴趣、综合素质。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熊丙奇

  编辑 赵瑜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学科竞赛获奖不再获录取优惠,“强基计划”细则在引导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