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都开展“鹤林国际市民诗会”,让诗歌走向大众 促进中外诗人交流

成都开展“鹤林国际市民诗会”,让诗歌走向大众 促进中外诗人交流
2020年10月18日 21:12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作为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鹤林社区打造国际化社区的系列活动之一,昨日(10月17日)“鹤林国际市民诗会”在成都举行,美国籍诗人Annie Leonard、比利时籍诗人Thomas Andries、英国籍诗人Ruth Broome,以及邓翔、刘泽球、王学东等中国诗人、画家参与。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鹤林国际市民诗会”是让诗歌走向大众的一次有效尝试,也不失为一次中外诗人交流的盛会。

  在自媒体时代,民间诗歌创作也成为市民表达对诗歌热爱的方式,诗人刘泽球认为,诗歌不会因为其传播载体的变化,而改变严肃写作的本质,“过去自己办刊物,比较偏向于同仁性和小圈子,而如今,在自媒体时代,诗歌更开放,受众更广泛,但这并不能改变诗人对诗歌价值和写作独立性的坚持。” 回顾民间诗歌刊物从70年代后期以来的发展过程,刘泽球认为当下诗人的写作无法摆脱互联网空间的影响,诗人应该正确面对纸质时代诗歌的相对封闭性和现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但无论如何,写作的初衷都不应为了迎合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趣味而降低作品质量。“如今,世界正面临全球化复杂语境下的各种挑战,诗歌应该承担起人类对话和交流的责任,让诗歌成为一种突破语言边境的桥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诗人邓翔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对于当代诗歌环境的看法,“我们身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但每个人所面临的境遇仍与古人面临的是相同的,比如对世界的感知、内心生活、美的渴求都继续触动、敲击着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强烈表达的愿望。而语言承担着这一切,语言才是我们真实的家。”邓翔说,诗歌的语言能触动每个人的内心,所以诗歌是一个健康社会需要存在的文学方式。同时,如今多元化表达的途径给写作者带去了很大的便利,年轻诗人陆续登场,表达的内容纷至沓来,给当代汉语诗歌注入了新材料。“但是作为诗人,作为严肃的写作者应保持警惕,过于快速、碎片化的阅读和写作,可能对于诗人带来消极的侵蚀。”邓翔说,诗人应该慢下来,应该静下来,找到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关系,寻找当代汉语诗歌最为真实的声音。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编辑 欧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诗歌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