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星书评|张明扬《纸上谈兵》:纠正你对古代战争的所有错误想象

红星书评|张明扬《纸上谈兵》:纠正你对古代战争的所有错误想象
2020年11月22日 16:18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最近,青年学者张明扬的新书《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以下简称“《纸上谈兵》”)一出版,便被贴上了“一部中国古代武器与战术进化史”标签。此书,串联两千年历史,复盘经典古战场,解读军事神话背后的多重因素与细节,还原经典战役的战略部署,摒弃了后世施加在军事家身上的夸张与神话,在史学界引起不小反响。

  “如果我们要讨论军事史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去挖掘。对于绝大多数军事迷来说,这本书应该是一顿饕餮大餐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姜鹏如此评价《纸上谈兵》。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张经纬表示,在张明扬这里,古代战争不再是平面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是兵器、后勤、军事实力、战术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则称,张明扬就是史学界的“后浪”,其作品是“接地气的公众史学”——有故事,有想法,有深度。

  周末读什么好书?今日,红星新闻《红星书评》特别推荐张明扬和他的《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作者:张明扬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汉唐阳光

  【红星书评】

  这个“纸上谈兵”的人,会纠正你对古代战争的所有错误想象

  ◎叶克飞

  小时候书籍匮乏,最爱的读物便是评书的实体版。拿着木头刀枪在院子里与小伙伴扮演各路名将好汉,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也是常事。

  多年后,在旧书网等渠道收了大量评书,再看已是味同嚼蜡。一来是因为套路太过单调,不是被困孤城单骑搬兵,就是敌军营中有失散多年不知自己身世的自己人,少不了老道军师、负责搞笑的福将、专职阵前招亲的小白脸和无所不能的女将。二来则是因为评书中描述的战场太过简单失真,武将单挑,小兵一边看,赢了就往上冲,输了就撒腿跑。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单挑只是民间想象,真正的战争肯定不是这回事。但对于古代战场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人仍不了然,甚至存在许多错误认知。

  正如《纸上谈兵》一书的作者张明扬所说:“‘演义谈兵’很不靠谱,比如《三国演义》的战争模式就是‘放火’和‘单挑’:从头到尾都在放火,火烧乌巢、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

  影视剧的泛滥也让这些错误认知被固化,那些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不过是神话般的想象。

  《纸上谈兵》精选从先秦到清代的十三场经典战役,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与军事理论,解读决定战争胜负的多重因素与细节——兵种、装备、兵器、战术、后勤、地形、阵法等,还原古代战场实况,廓清后世演绎的兵家传奇。这一系列操作,恰恰可以纠正人们对古代战争的那些错误想象。

  比如正规军的战斗力问题。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正规军”代表着同时代的最强战斗力,起码比流民军要强。但张明扬在书中写道:“对于正规军的崇拜更像是一个现代观念。”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东晋时期的北府兵。这支部队由北方半武装流民组成,作战经验丰富,能够硬扛骑兵冲锋,其组织力和纪律性甚至还优于同时代的正规军。这是因为它的组织构成类似私兵与部曲的性质,可算是休戚与共的武装利益集团。从中国古代兵制来看,这种组织结构的战斗力大多数时候都强于正规军。毕竟,“在缺乏国家观念的中古时代,正规军往往意味着‘不知为何而战’,与上级将领和同袍缺乏情感利益纽带,在迎击骑兵冲锋这种高风险的战斗中,大概率的行为模式就是溃散保命”。

  《纸上谈兵》一书所选取的十三场经典战役,一多半都是民间耳熟能详的评书素材,比如长平之战、楚汉战争、诸葛亮北伐、淝水之战、岳飞战兀术、朱棣北伐和宁远之战等。也正是这些被评书与影视剧极力渲染的战事,在书中被尽量还原,剥茧抽丝,道出真相。

  比如著名的“朱仙镇大捷”,称宋军以五百骑兵大败十万金军,更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这个《说岳》最经典情节。但在史学界探究之下,它被视作子虚乌有之战,“更为稳妥的说法可能是,岳家军有可能曾经到过朱仙镇,也不排除发生过小规模前哨战的可能,但‘大败十万金军’这样大规模战役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在这场不存在的“大捷”之后,张明扬探讨的是那个经典问题:如果岳飞没有被召回,有没有机会直捣黄龙?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尽管岳家军连战连捷,金军后方又有反金义军搅局,但宋金的实力对比,绝非《说岳》里那样一边倒。宋军或可收复河南,但连能不能守住都是未知数。金军虽败,但元气犹在,幽燕之地也不适合宋军作战与补给。所以,即使没有政治掣肘,单从军事角度来说,直捣黄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决定战争走向的,并非只有军力对比,还有政治、经济、气候与武器等多种因素。关于火器的使用,一直是历史迷们热衷探讨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明代火器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到了满清时代,似乎又回到了刀枪棍棒的时代。因此有人推断,如果明朝不亡,会不会有可能从火器与鸟铳演化出近现代热兵器。

  但在《纸上谈兵》一书中,“宁远之战红夷大炮进化论”一章以著名的红夷大炮为线索,剖析了明代火器的发展。

  与许多人想象不同,虽然早在明成祖朱棣时代就成立了神机营,火器在明军中已有相当程度的普及,但到了明末,明军无论火器还是城防,其实都已落后于西方。袁崇焕所修筑的宁远城墙,不但加厚加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西式筑城方法,甚至有人认为宁远城取法西方棱堡,以确保火器射击角度和火力覆盖面积。

  袁崇焕的御敌战略,则是“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着”。徐光启亲自从澳门采买的“红夷大炮”,是当时大明朝境内最先进的大炮,这也是红夷大炮第一次投入实战,进而有了宁远大捷。

  红夷大炮的出现是因为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徐光启深感明军现有的火器,甚至也包括作为第二代火器的佛郎机,已经无法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于是选择了红夷大炮。这种英国在16世纪后期经过火炮改革后生产的一种早期加农炮,与佛郎机相比,在设计和制造上已融入一定的数理知识,在射程、杀伤力、安全性、射击精度方面又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那么,为什么红夷大炮未能力挽狂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后金的成长甚至后来居上。在宁远之战后,皇太极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骑射无法适应战争需要,于是仿制红夷大炮。

  特别是在决定性的松锦之战中,清军击垮了洪承畴率领的13万步骑精锐,这也是明军在关外的最后一支野战军。清军的大炮在此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东亚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炮对战中,彻底压制了明军的炮兵。

  正如麦尼尔在《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中所说,欧洲长期的列国林立带来激烈的军事和政治竞争,由此产生的生存压力迫使各国必须不断进行军事技术和军事体制变革。明清鼎革之前长达二十余年的大规模军事对抗,同样为双方营造出一个研发、装备和应用新型火器的“绝佳”竞争环境。

  《纸上谈兵》的战争叙事,既有“直捣黄龙”的宏观探讨,也有红夷大炮这种细分领域的脉络梳理。多层视角的投射,不但有趣,也让战争脱离了简单的成败论,同时修正固有的各种错误认知。

  (作者系专栏作家,著有《金庸政治学》等专著多部)

  【红星书评】

  战争这件事,纸上谈兵就好

  ◎张明扬

  说起来,我第一次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概念,应该是小学时看《三国演义》。

  在我那时的概念中,中国古代战争大约就是由“计谋”和“单挑”构成的。所谓计谋,就是像《三国演义》那样放了一整本书的火,火烧乌巢、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似乎三国鼎立基本靠火;说起单挑,就是像《说唐》那样有一群像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和罗成这样的顶级战将,打仗基本靠武将单挑,单挑赢的全军压上,输的全军溃败,打仗就和打擂台一样,后面那些兵就是啦啦队。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对中国古代战争的理解恐怕至今仍然没有超越《三国演义》《水浒》《说唐》和《说岳》这些古典小说所建构的“平行世界”。

  又或者,大多数人和曾经的我一样,已经知道小说里描写的战争场面不靠谱,但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还是不知道。但不知道一点都不丢人,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官也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搞得清楚的古代武将又大都没文化,没什么机会将战事记下来传世。

  这也正如由费正清等海外汉学家所著的《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一书所说:“儒生掌握了军事史的书写,将军事史降低到寓言和传奇的层次。史家省去了记录战争中复杂多变的技术的麻烦,也进一步鼓励了纸上谈兵。”

  这本书就是我这些年来对“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这个问题的摸索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了十几年。

  我必须诚实地承认,我的摸索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战争经验的军史爱好者,基于各类资料论文、各种军事著作,再附加一些必要的推演,怀着惴惴不安的诚意,才写下的《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但我想,“纸上谈兵”总好过“演义谈兵”“传说谈兵”吧,而这后两者,正是我们此前主流的谈兵方式。

  打个比方,和岳家军对阵过的“拐子马”,一直被视作“连环马”,以讹传讹了数百年,直到有军事经验的乾隆发现不对,对“拐子马即连环马”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在实战中不可行,这才开始更正。这样一个有违基本军事常识的荒谬说法能流传几百年,可见“传说谈兵”的威力之大。

  虽然这是一本“纸上谈兵”之作,但就像赵括也熟读兵法一样,我也有几本书想特别致敬,是它们首先打破了中国古代战史研究的沉闷局面。

  首先是曾瑞龙先生的《经略幽燕》和《拓边西北》,这两本出版于本世纪初的巨作就像横空出世一样,重新定义了中国古代战史,如果不是曾瑞龙的早逝,这个定义的广度和深度可能会更加现象级。再就是李硕先生的《南北战争三百年》,这极有可能是近十年以来国内最优秀的古代战史著作,李硕的惊艳思路给了我极多启发,可能今后中国任何的古代军史研究,都绕不开李硕。最后是指文烽火工作室的“战争事典”丛书,代表了中国民间战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事实上,也是中国战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战争这件事,纸上谈兵就好,看点战争片就好,我写给你看就好。

  【作家简介】

  张明扬,作家,青年学者,现任梨视频副总编辑。曾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和《非常之人》等作品,新近出版《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图据本书作者

  编辑 邓旆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评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