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都蓝”“雪山白”刷屏背后,藏着哪些成都“治气”新密码?

“成都蓝”“雪山白”刷屏背后,藏着哪些成都“治气”新密码?
2021年06月23日 21:38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这几天,锦江中数十只苍鹭同框的照片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起热议,“大群苍鹭同框的场景,在成都并不多见,不要说普通市民,就是专业鸟类摄影师也要经过耐心寻找才偶尔可以拍到。”摄影师如此感叹道。不仅仅是苍鹭,截至2021年3月31日,成都记录有鸟类511种,在全国有鸟种记录的主要城市中位列前茅。

  同样是成都,有一个“在成都遥望雪山群”,有一群“平原追峰人”,有一种幸福叫“在阳台上遥望雪山”, “成都雪山”也一次次成为热搜常客,惹得全国各地网友都羡慕不已。据统计,2020年中心城区遥望雪山次数达到75次。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并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这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体现。2017年以来,成都市通过持续深入实施“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深入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六大行动,今年,最新版成都蓝天保卫战“作战图”——《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出炉,努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按照“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原则,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月1日至6月15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2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79.5%,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

  “治气”有新招!

  成都这样紧盯移动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污染

  今年以来,成都大气污染治理有哪些新举措?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入贯彻落实“铁腕治气”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拟定《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2021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成都市2021年度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优化调整了重点管控区域范围,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在工业源大气污染防控方面,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了对3204家家具制造企业的绿色化发展绩效考核分级定档工作,指导7585家涉VOCs排放企业完成自检自查自测。同时,强化智慧监管,运用卫星遥感、3D气溶胶雷达扫描、VOCs走航等科技手段强化日常监管,及时督导问题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全市统筹开展二季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以移动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污染管控为重点,实施2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倒逼企业实现污染减排,推动全市二季度空气质量实现改善。4~5月,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PM2.5、PM10、NO2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7.5%、23.9%和23.8%。

  “上半年,成都积极开展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提高精准、科学、依法治气水平。目前该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党务委员会三审,即将按程序印发出台。”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还在全国首创开展了臭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臭氧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明确并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引领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据悉,该预案也将于近日按程序印发实施。

  攻坚行动!

  今年二季度主攻线路图已“出炉”

  从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的空气质量“成绩单”可以看出,尽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所增加,但NO2、PM10、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仍不稳定,其浓度分别为39、58、35、161微克/立方米,NO2、PM2.5浓度同比分别上升8.3%、2.9%,PM10、臭氧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5%、21.8%。“针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不同程度上升,NO2、臭氧污染治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下半年,我们将聚焦夏季大气治理的主攻方向——臭氧,持续攻坚,全力争取优良天。”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以PM2.5和臭氧协同减排为主线,成都将聚焦NO2、VOCs深度减排,加快制定印发《成都市2021-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研究制定2021~2025年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夏季臭氧和秋冬季颗粒物污染防治,全力争取优良天,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紧盯工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严格实施分级分类治理,推动石化、水泥、玻璃、整车制造、家具等重点行业企业争创A级、B级。充分应用小微企业义诊帮扶成果,实施涉VOCs工业园区、企业集群治理和重点企业“一厂一方案”深度治理。

  VOCs电子围栏、走航观测……

  一大波科技治气“黑科技”上新

  守护“成都蓝”,少不了科技手段。为进一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都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大气污染源精准治气,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依托科技手段,应用数智环境系统,加强环境数据整合,进一步服务于大气调度、科研、应急。加大VOCs电子围栏、走航观测、雷达扫描、电力监控等成熟科技手段推广运用,强化污染远程监管。

  “经分析,NO2已成为当前影响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首要污染因子,体现出全市在移动源污染管控方面尚有差距。”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还着重抓好“油”“路”“车三个方面工作。

  在“油”方面,强化油气回收监管,打造绿色标杆加油站,并提前2年实施《车用汽油》标准;围绕 “路”,将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构筑城市绿色出行体系,2021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45%,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65%; 在“车”方面,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老旧车辆,到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3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例达到4%,全面完成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运钞车和营运车辆淘汰,淘汰老旧汽油车6万辆,柴油货车2万辆。

  未来,以“幸福”为题,成都还将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空气质量聚力攻坚,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创造蓝天白云的靓丽底色,让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陈怡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成都市空气质量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