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半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53.99%!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底气”何在?

上半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53.99%!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底气”何在?
2022年08月07日 20:23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7月22日上午,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宣布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启示范运营,面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成都首次落地。

  ▲首批8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多个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不同层次、不同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开始出现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当前,成都已基本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从数据来看,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200亿元,2021年达413.9亿元,实现一年翻一番;2022年上半年达309.7亿元,同比增长53.99%。

  根据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思路,成都将高标准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力争到2023年,形成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底气”何在?

  聚焦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蓉城建设

  “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基于百度自研的阿波罗驾驶开源平台开发,采用了目前业界先进的自动驾驶套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百度智能交通四川业务部副总经理杜雨告诉记者,无人出租车上主要装置有4种传感器,包括1个激光雷达、9个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组超声波雷达,其中车顶上的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大约200米。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算法,车辆能对周边环境进行准确获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执行相应操作。

▲无人驾驶出租车

  “当前自动驾驶需要更多场景,来验证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能力。”杜雨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向公众展示了未来出行的新形态,为城市绿色数字化出行建立了示范样板。目前,成都已向自动驾驶开放了场景,并为车辆发放牌照,在自动驾驶赛道上,成都充满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聪明的车”接驳“智慧的路”,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智能驾驶项目对新川创新科技园片区单向约30公里(双向约60公里)的道路上的35个路口进行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包括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等,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渗透赋能效应,正在影响千行百业。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智慧蓉城建设引领下,成都在多个领域已诞生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七八月份是成都雷雨频发的时节,如遇雷电、大风天气,“双黄”预警会推送到成都市民手机上。在成都市水务局防汛指挥系统上,一张实时更新的防汛地图已整合水文、气象、公安等部门的监测数据,以及多个监测站点信息。一旦发生超过50毫米强降雨或者超警戒水位的情况,系统会在列表中以不同颜色闪烁进行预警。汛期通过实时监测与降雨结合,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让决策部门对全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变。

  目前,全市在用电梯数量约19.7万台,其中使用时间15年以上的电梯约1.4万台。同时,还有超过90万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在全市各地流通。在智慧蓉城建设的牵引下,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建设的智慧燃气安全监管、成都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等特种设备的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均已落地,通过智慧蓉城数据资源体系、物联感知平台等的赋能,这些应用场景可实现自动感应、自动推送、及时处置,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不断降低城市管理中的风险,在看不见的地方守护市民的安全。

  ▲成都市液化石油气钢瓶智慧监管服务平台

  聚焦建圈强链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与全产业链融合,这背后,离不开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撑。

  2021年5月28日,四川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宣布揭牌,由此,成都正式进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根据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力争到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产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以此为目标,成都正聚焦建圈强链发展人工智能新赛道。

  作为目前西部唯一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都正以需求催化场景,以场景提升能力,以能力壮大企业,以产业发展启发改革方向,以改革举措增强发展动力,高标准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从基础设施来看,5月10日,“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除了有力支撑华为自身研发体系、满足重点行业对算力和数据存储应用的需求,成都智算中心还将与已建成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一道,构建形成以多样性算力基础设施为基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驱动。

  ▲成都智算中心

  今年以来,成都各区(市)县也在积极行动。

  6月1日,腾讯未来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在与成都高新区的投资协议中,这个项目的身份标签被贴上了一个关键词——“高能级科创平台”。未来,腾讯将在成都拓展业务空间,嵌入到本地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去,其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一大主攻方向。据悉,腾讯将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研究开放平台。 

  ▲腾讯未来中心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

  高能级项目的落地“前提”,产业牵引力不可或缺。在成都建圈强链行动中,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一条重点产业链,而成都高新区是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大承载地。 

  另一个同样来自深圳的产业“操盘手”——深投控“牵手”成都锦江区,发力人工智能产业。目前,深投控参与打造的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部分建筑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园区的企业,可能并不是最大最强的,但是企业之间具有业务粘性,比如,这家企业生产的东西,会成为另一家企业的需求,于是在园区内部形成协作共生的关系,“只要是人工智能领域大方向,处于这个产业生态的一环,我们就首先招引进来,目前招引的企业,有的做软件研发,有的做数据标注,企业之间并非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这是我们参与‘建圈强链’的一大策略。”

  以新近落地的北京凝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凝思软件已于近日在白鹭湾科技生态园正式落地西南总部,将建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数据中心,构建北京、成都“双中心”布局。下一步,凝思软件将立足安全可控,进一步加强国内外软硬件适配与兼容工作,拓展成都有关产业、国内行业上游合作伙伴,拓宽下游应用场景,以凝思服务器操作系统为纽带,建设我国关键基础设施行业信息生态圈。

  创新政策、服务体系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成都提出“建圈强链”至今已半年有余,随着链长制、链主企业、产业图谱等关键词相继出现,成都的建圈强链也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聚焦细分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成都的支持政策及企业服务也在不断创新。

  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全场景融合应用”,7月底,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2年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榜单聚焦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场景建设领域,重点围绕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布3个榜单,榜单金额总计达1100万元。

  “揭榜挂帅”这种“英雄不论出处”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改革,正成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关键一招。去年8月,成都首次发布“2021年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7个榜单不仅全部揭榜,且正有力有序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

  再往前看,6月底,成都市政府印发《成都市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梯度培育政策)。梯度培育政策指出,聚焦数字、智慧、绿色、安全等重点发展领域,建立新经济种子企业、新经济双百企业、新经济示范企业3个梯度的培育库,每年培育新经济种子企业不少于1000家、新经济双百企业100家、新经济示范企业30家,分层分级开展精准培育和服务,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集群。

  作为梯度培育政策的配套政策,近日,《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认定办法(2022)》《创新发展共同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支持设立新经济专业化银行的实施细则》印发。从种子企业到双百企业,再到示范企业,全链条、多维度、阶梯状、叠加式的政策体系,对新经济企业进行全方位培育。

▲成都高新区 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

  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成都的营商环境也正成为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以凝思软件为例,谈及在蓉成立西南总部的原因,北京凝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四川凝思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志航表示:“本土人才资源以外,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政策优惠等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他提及,除了为新办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落地更快更顺利外,成都还提供了场地支持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发展有底气也有动力”。

  凝思软件落子成都背后,成都科创投集团是重要推手。成都科创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新常表示,“‘链主’企业是产业建圈强链的主引擎,引优育强‘链主’企业,需要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加强专项服务。”

  为破解成都高端软件产业发展“难点”“痛点”,今年3月,成都科创投集团在B+轮融资中与联通资本一起投资了凝思软件。刘新常坦言,吸引凝思软件在成都设立西南总部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投资,而是市场赋能——

  依托成都科创投集团在川在蓉资源,凝思软件与成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其在金融领域率先落地;同时,与大数据公司、新津数字化公司开展了业务对接。此举,一方面帮助凝思软件实现业务横向拓展,从电力行业拓展到金融、信息等行业;更重要的是,协助成都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自主可控,保证了成都市数字底座安全可靠。

  “凝思软件项目招引的过程,也能体现出在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中,在资本赋能方面,成都正从传统的‘单一要素投入’向‘全方位资源配置’转变。”刘新常表示,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成都科创投集团还积极协助其对接市场资源,协助企业拓展金融、信息等领域市场,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推动企业落地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谭王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