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揭晓!专业评审团:看到创新、看到感动

“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揭晓!专业评审团:看到创新、看到感动
2021年06月16日 00:33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今年4月6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中宣部会同交通部、文旅部等共同开展的“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主要参与媒体之一,红星新闻“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创作大赛也拉开序幕。大赛面向高校大学生团队,征集以高速公路为主题的短视频作品,以青年视角,生动展现“少年中国”的发展活力。

  过去两个月里,在数百名中国高校学子的镜头下,我们经历了一场高速路上的“奇幻漂流”。在这场漂流中,少年们用脚步一步步丈量,用镜头一寸寸捕捉,讲述了一个个关于高速路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荒凉的雪山、湖泊、海子,也有城市的高楼、车流、人影;有时空的跨越,改革的奇迹,拼搏的汗水,还有高速路传递而出的深山的呐喊与期许。

  在历经两个月的征集、展播、评审后,6月15日,大赛结果终于正式揭晓!它们是:

  一等奖:《“溜溜城”康定》

  二等奖:《看见诗画与远方》《橘子红了》

  三等奖:《渡口》《雅西高速》《脱贫之“路”》

  优胜奖:《聊椒之路》《家乡的路》《世界那么大,我在武安》《一路心间》《成就》《大桥》《大路朝天》《一颗安岳柠檬的旅行日记》《我在昭觉支教》《路景》《路影竹意》《家与路的那些事》

  大赛评审团由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前制片人、著名主持人翟树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编辑部制片人、高级编辑王阳,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宋晓阳共同组成,每位评委对每一个参赛作品都以百分制进行了类型、叙事、创意,以及展现手段等方面的评分,三位评审分数叠加即为作品最终分数。按照总分排名,决出候选作品。如候选作品中包含同类型题材作品,则经评委合议,按鼓励创新和择优原则评定。

  获奖作品何以打动了专业评审团?让我们一同去听听评委们的看法。

  一等奖(1名)

  《“溜溜城”康定》

  

  该作品由四川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景可欣、杨天乐拍摄完成。4月下旬,两人带上相机,从成都出发,沿雅叶高速一路往西,大概三四个小时,就抵达目的地——康定。

  出行前,两人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景可欣负责摄影,杨天乐负责出镜解说和访谈沟通。视频结尾处,两人用一块黑板画了张旅行路线图,以访谈录音和黑板画的形式,来表达雅叶高速对当地的改变。

  评委翟树杰:

  《“溜溜城”康定》获得第一名毫不牵强,道路、城市、旅游、现场要素俱全。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对于不愿出镜的采访对象,两位同学用画图、电话录音的方式展现,即使是专业媒体的创意也未必能如此超前,很有水准。

  评委宋晓阳:

  《“溜溜城”康定》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人出镜,画面呈现体现了移动端视频的特点,人格化的表达加上“行”的意味非常凸显,与此次大赛的口号遥相呼应。短片不仅有出演、观察,还有一些采访,信息呈现饱满。

  二等奖(2名)

  《看见诗画与远方》

  

  该作品由南昌大学医学院的谭啟红和卢晓淋同学共同制作完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将全程150余公里的景婺黄高速公路上的众多“网红”景区串珠成线。

  整个视频设计成三个章节:明媚婉转的山水画廊、穿越历史的人文通道、民富业兴的康庄大道。两位创作者聚焦的是,高速建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旅游风光圈,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藏在”大山里的特产,如武夷山的大红袍,安徽黄山的贡菊等,也因此走出了大山。

  评委宋晓阳:

  主题是否鲜明,画面的呈现是否体现移动端的特点,最好区别以往的电视大屏的作品特征,是我最在意的部分。即便是宣传片性质的视频,我也会考虑到节奏、BGM等因素,比如节奏是否明快,小清新感最好。《看见诗画与远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没有配音,字幕加上快节奏的音乐,效果非常好。

  评委王阳:

  从专业角度来看,《看见诗画与远方》是一部可以不用修改,直接能上大屏幕的作品,它能达到央视播出的标准。对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整个作品最出彩的,在于现场的声效应用,比如鸟鸣,潺潺流水声等,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美景,还让美景“活”了起来,体现了很棒的专业性。而这也恰恰是很多作品忽略的地方。希望作者未来可以选择影视的道路走下去。

  《橘子红了》

  

  该作品由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四位大学生肖创、周奕澍、严一阳、任洁麟拍摄完成。镜头中,因产业兴旺而投入生产的当地果农们一一闪过,带着信心与满足。他们园子旁的那条高速路,正是蓉丽高速。主创团队所聚焦的,正是因高速公路而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乡村。

  评委宋晓阳:

  《橘子红了》通过翔实的采访,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故事的叙事,把致富人曲折的致富路一一呈现出来,很容易让人共情。

  三等奖(3名)

  《渡口》

  

  该作品由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生胡浩东、刘屹濠、刘思吕、龚庆拍摄完成。一则7分钟长的短片,讲述了一个少年与祖国高速共成长的故事。

  短片出现的地方,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区,是“少年团”成员胡浩东的家乡。片中,胡浩东饰演少年及青年小胡,父亲老胡和幼年小胡分别由胡浩东的父亲和10岁堂弟友情出演。所有镜头都是他们一路坐火车沿途拍摄,片中50%的情节都是胡浩东儿时的真实经历。

  评委翟树杰:

  《渡口》是一部小小“微电影”,时间跨度大,从画面来看可见其专业功力。主创团配合度很高,对人物、情节、外景等设计十分下功夫,可见参赛者对大赛主题的认可共鸣。

  评委王阳:

  《渡口》是所有作品中唯一让我感到心头一热的一部片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情。虽然它只是一个学生作品,但无论是人物选择,以及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情感的递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有一个细节是,主人公带着爸爸给的东西坐上摩托车,结果东西给落下了,车子开走一段距离,他突然意识到这事儿又返回来取,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专业水准的孩子,或没有真实的经历过,是绝不会安排好这样的细节。这个细节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也打动了我。从整个作品来看,尽管只有7分钟,但在人物形象塑造、角色外形变化、几次身份跳跃等环节,都是创作者的精心安排,过渡也非常自然,观众也能从中体会到沧海桑田的人生变化。

  《雅西高速》

  

  该作品由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大一学生张锰与校友王正卉一同拍摄完成,采用白布后打光营造影子的表现形式,用拟人化的表达,来展现雅西高速从雅安出发,一路上遇到了高山、河流、地震带、高海拔等困境,在建设人员和高科技技术的加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西昌的故事。视频里出现的所有道具,包含道路、桥梁、大山、树木等在内的10多个道具,都是两人花4个多小时用纸板亲手制成。在她们眼中,雅西高速不仅是一条带动当地发展的“致富路”,其建成背后,更代表了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评委宋晓阳:

  《雅西高速》的画面太有特点了,通过剪影的方式完成画面的叙事,手法独特。第一视角的解说,内容饱满,情感朴素真挚。

  《脱贫之“路”》

  

  该作品由西南交通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学学生王威、韦霄煜拍摄完成。4月底,两人驱车上路,沿着雅西高速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在当地驻村干部的介绍下,两人住进了谷莫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并进行了深入观察交流。从曾经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到脱贫典型,俄地曲西一家的故事,也是谷莫村脱贫攻坚的缩影。而所有的改变都源自于路的通达。

  评委翟树杰:

  《脱贫之“路”》有点有面,小到几只猪羊,大到百亿投资,既有宏观立意,也有微观数字。内容比较翔实,有观点输出,很有说服力。

  对于其他作品,评委也有话说…

  “我希望看到独立的,个性化的,有创新精神的作品。”作为评委,翟树杰说,少年贵在纯粹、真诚,彰显出不同特色的个性化的作品,是最被他所期待的。在他看来,作品不能脱离主题,还要有新意,制作相对完整也非常重要,即便是选择片段也要有头有尾,言之有物。当然,时代感也很重要,比如修路和扶贫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获奖作品的过人之处。而一些失分的作品,存在手段比较稚嫩、忽视声音的处理、过于直入主题、表现力略差等瑕疵。

  “总体来看,这次大赛思想性强、主题突出,作品形式多样,个性十足。比如,既有新闻专题样式、音乐片样式,也有讲述调查样式、游记和微电影等。”对于很多未入选的优秀作品,翟树杰也表达了惋惜:“只可惜评选名额有限。”他特意提到由西南民族大学摄影系大一学生李恒、周晨骏合作拍摄制作的微纪录片《家乡的路》,细腻感人的情节,以及短片中出现的父亲的手、眼神等画面,让他印象颇深。

  给评委宋晓阳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还有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研究生郑秋、雷思远合力完成的短片《一颗安岳柠檬的旅行日记》,作品以柠檬的视角来谈高速公路建成之后,给安岳柠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叙事拟人化,声音可爱,以小见大。

  “‘行’这个概念,以真实的人体现更好,旅行者的视角让网友沉浸其中的作品,很是期待。”宋晓阳更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看到更多的真人出镜。而通过一双双年轻的眼睛来发现中国高速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路通了,人变了,生活美好了,鼓励学生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关注当下的中国,并在这个过程中与祖国高速一同成长,也是她眼中的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比起拍摄的技术,我更相信直观的力量,投入多少感情,用了多少材质,是否能让我心头一热。”这些,都是王阳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这一代的年轻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高速公路或许是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因为未曾经历过往昔的艰辛。”王阳说,也正因如此,学生们会通过这次经历,看到条条大路背后的汗水与付出,看到辉煌,看到不易,看到奇迹,看到感动。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官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评委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