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2020年04月01日 21:19 新浪网 作者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于3月26日在北京举行。当日峰会召开之前,包括经济学家林毅夫、诺贝尔经济学家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全球顶尖学者发出联名公开信,信中称:“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的严厉审判。”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G20领导人召开视频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发达国家现已开始看到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而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但是,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延迟采取紧急措施将导致难以想象的公共卫生和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将在未来几十年困扰我们。G20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在发达经济体艰难应对COVID-19疫情传播的同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对人类生命、社会凝聚力和经济破坏的前所未有的集体威胁。

  新冠病毒目前正逼近卫生系统脆弱和机构薄弱的国家,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全球7000万流离失所者的情况更是如此。

  全球各国竭力抗疫,巨大的经济损失将不可避免。随着疫情蔓延,人们将出于恐惧而迁移,因而导致社会动荡、暴力和安全问题。

  此外,如果一些国家抗疫失败,新冠病毒可能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在地区和全球各地产生一波又一波新的破坏性疫情。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在一个正快速关闭的窗口期内,我们要确保至少给这些国家一个管理危机的战斗机会,并在这条可能很长的隧道尽头提供一些通向光明的指引。非洲、南亚和中南美洲仍处于一个可能漫长的流行病周期的开端。

  截至撰写本文时,非洲54个国家中已有43个出现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记录。在过去8天中,确诊病例数增加了六倍。也门和叙利亚也刚刚加入名单。

  正如富裕国家的政府正努力保护其最弱势的公民一样,它们既有义务也有切身利益保护弱势国家。全球性的抗疫必须在公共卫生和经济政策两条战线上展开。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必须立即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并支持医疗响应管理的国内机构,保障卫生和其他基本物质的物流和供应链。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立即加快全球发现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努力,并将他们在全世界公平地生产和分配。

  我们还必须向面临毁灭性财政支出和大规模资本外流的国家提供紧急资源。这些国家遭受的经济影响将远远大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任何情况。由于财政空间有限、债务水平高企和外部资本所剩无几,它们保护本国人口的能力非常有限。

  当务之急,我们应确保世卫组织有足够的资源继续领导全球响应。整个联合国系统以及相关的国际金融机构——在两次人为灾难和大萧条之后建立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抗击疫情的资金缺口亟待填补。全球备灾监测委员会已提出至少8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要求。

  其中 20亿美元用于加强世卫组织的应急和备灾响应,7.5亿美元用于诊断,3 0亿美元用于研发、分布式制造和交付疫苗,还有22.5亿美元用于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药物。

  当然,应对经济影响所需要的努力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量级。到目前为止,恢复美国经济已花费了2万亿美元——我们只能想象让那些因大宗商品价格、旅游业收入和汇款量崩溃而正在分崩离析的国家恢复元气,以及保护那些最脆弱的国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做出了令人欢迎的快速反应,但所需要的资源量级巨大。我们需要找到全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利用全球金融力量来支持这些机构和受影响的国家。

  作为代表我们专业领域的20名医疗专家和经济学家,我们在此敦促G20首脑,紧急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减少人类生命的损失,并为最脆弱的人们提供支持。与无所作为将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成本相比,所需的投入微不足道。

  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的严厉审判。

20名学者发公开信:如果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会受到历史严厉审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