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年均抢救危重新生儿逾2000人次,该院设区域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年均抢救危重新生儿逾2000人次,该院设区域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2021年10月23日 13:40 新浪网 作者 南方医疗

  “凌主任,你还记得我吗?我这个小孩是6个月出生的早产儿,出生才1.5斤,多亏了你们的精心救治,现在才能健康成长。”日前,来自高州根子镇的林爸爸带着8岁的小林到高州市人民医院看病,期间专门到新生儿科看望凌卫滨主任。

  据了解,小林出生时心肺功能很差,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紫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排专门人员24小时救治,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和后续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孩子得以脱离危险,健康成长。科室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抢救上千例NRDS患者,年抢救危重新生儿逾2000人次,最低体重早产儿仅750克,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衰竭的重症患儿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护人员悉心照顾患儿。

  早期干预减少患儿后遗症

  小林为早产(6个月)出生,体重不足两公斤,心肺功能极差,全身皮肤紫绀,属于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症。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凌卫滨主任回忆道,当时她和团队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救治,成功把孩子抢救了过来,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小林慢慢好转出院。此后,科室全程跟踪小林生长发育情况,一直给予康复训练。经过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小林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如今健康成长。

  凌卫滨主任表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主要发生在早产儿,重症者三天以内死亡率高。这是因为,早产儿出生时间大大提前,全身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相对于足月儿而言,较容易出现体格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智力发育以及心理行为发育落后等。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和免疫功能差、运动控制能力、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调节能力不足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反射异常等。

  目前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有效治疗手段,并提倡尽早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对于病情严重或无创通气效果不佳的,还需考虑有创机械通气。总体上,早期给药和良好的支持治疗是疾病转归的关键。

  凌卫滨主任说,对于这类患儿,科室在抢救成功后会有一个干预机制,指导后续的康复治疗并全程跟踪患儿发育情况,以降低早产儿的后遗症,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科室设有专门的康复中心,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脑功能、肺功能。有些项目也会和康复科合作,尽最大努力让宝宝健康成长。”

  小林是该科成功抢救的众多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重症患儿之一。据统计,自2007年开科以来,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已成功抢救上千例NRDS患者,最低体重早产儿仅750克。

  多科协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因发育不完全,很多早产儿心脏、肺等器官发育都有问题,这就需要多学科共同救治。”凌卫滨主任介绍,此前他们和胸外科成功救治过一例2.8公斤重的早产男婴。宝宝在出生后出现窒息,全身皮肤紫绀。他们马上予气管插管接呼吸囊辅助通气对其复苏。成功抢救后,宝宝仍旧无法自主呼吸,要靠机器帮助呼吸。最后检查发现,宝宝的腹部器官如脾脏、胃、大肠、小肠等已上移到左胸腔,挤压心脏进入右胸腔,左肺被压扁至“罢工”,急需手术。

  新生儿科立刻联系胸外科主任林万里救治。但对于一名出生才半天、出现呼吸窘迫的宝宝,术中不仅有巨大的风险,术后还容易并发肠梗阻等。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研究,制定严密手术方案。

  宝宝出生当天下午,胸外科专家团队为其施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术中,在保持手术室恒温状态下,在宝宝左胸作一切口,利用器械小心地将上移的脏器依次回纳入腹腔,放回到正确的位置。因宝宝膈疝巨大,无法常规缝合,医生用一涤纶补片续接再行修补缝合。2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宝宝安返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术后,新生儿科团队每天关注着宝宝回纳的脏器功能恢复情况。在将近1个月的照料下,宝宝的身体渐渐恢复,如正常的婴儿一般,不用再戴着呼吸机,可以自主呼吸了。在高州医院多学科精心治疗护理下,宝宝终于康复出院。

  凌卫滨主任表示,新生儿科能够得到发展,除了医院领导的支持,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也依托于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快速发展,综合抢救能力不断提升。“MDT团队是学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邀请MDT团队专家诊治,可以多方位共同商讨疑难病例、大手术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现已发展成为区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医疗中心。科室每年门诊量达2万余人,收治新生患婴近3000人次,抢救危重新生儿逾2000人次,其中近1/4病人来自外地。

  科 室 简 介

  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疗队伍医技精湛,经验丰富,并常态化派人到北京、广州等地学习先进的技术及医疗理念,拥有专业医疗人员42人,其中高级资深职称人员6人。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体重儿、新生儿危急重症、新生儿疑难杂症的诊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衰竭的重症患儿的救治有独到之处,成功救治的最低体重早产儿仅750克。

  该科新生儿监护病区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重症监护区、隔离区、功能锻炼区等多功能分区明确,配备新生儿专用转运救护车、新生儿监护网络、新生儿重症救治专用呼吸机、婴儿保温箱、辐射抢救暖台、亚低温治疗仪、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等先进设备,能对各种危重新生儿提供24小时连续监护。

  常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危重新生儿转运、无创通气技术、床旁超声监测、微创lasi气管给药PS技术、动静脉同步换血、亚低温治疗、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深静脉置管技术、儿童神经生长发育评估、神经康复治疗、B超定位下脐静脉置管等技术项目。

  科室在科研教学方面硕果累累,承担省市级科技立项,常年开展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并在省级、国家级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记者】 朱斌

  【通讯员】 林巧文 李光建 林楚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