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男人怕老婆从晚清开始?这些年画里藏玄机

上海男人怕老婆从晚清开始?这些年画里藏玄机
2020年12月05日 02:17 新浪网 作者 看看新闻KNEWS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孙悦 李连达

  2020-12-04 20:54

  近年来,要说到“怕老婆”的地方代表,非上海男人莫属。

  不过,如果你看到绘制于晚清的《新出清朝世界十怕妻》这幅小校场年画,就可以知道这一现象在上海早有传统,还有过之而不及,诸如做家务、敲大腿、洗袜套都不算什么,竟然还要钻板凳、跪踏板、打板子、顶夜壶,简直就是酷刑。并且,还是上海画匠自揭其短、自嘲自笑。

  在纸上印出了上海滩的社会万象和大千世界,甚至是新闻事件,具有浓浓的都市风情,这就是独特的小校场年画。

  19世纪60年代,小校场年画在上海诞生,但活跃时间仅仅50年。至今可考的小校场年画仅1000幅左右,其中300幅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数量为海内之冠。

1

  860年太平军东征期间,不少苏州桃花坞业主和工匠为躲避战乱来到上海,在上海小校场(今黄浦区旧校场路)重操旧业,促使上海的年画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清同治、光绪年间,小校场年画盛极一时,在短短200余米的街面上聚集了几十家画铺,形成了年画一条街,小校场年画也就成为了上海年画的代名词。

  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严洁琼,自十几年前开始研究小校场年画。在她看来,小校场年画融入地域、时代特色,真实记录了上海开埠后五光十色的市井民情、洋场风俗,描绘了开埠之初西风东渐的沪渎风情,反映了华洋兼容、新旧接替的社会风尚,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述载体。

  小校场年画中涌现出了大量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新出夷场十景》、《上海四马路洋场胜景图》等,表现的都是世上风情、新事物及日常生活的新面貌。

  中国画画家叶雄,偏爱老上海题材的创作。在他看来,小校场年画继承了苏州桃花坞年画的精致、典雅,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新"字。比如,《豫园把戏图》就是把各种杂技场面集中在了一张年画中,展现出了全景式的画面。这在民末清初,是非常新颖的表达方式。

  从鼎盛,到1910年被月份牌取代,小校场年画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不过,百多年后的今天,"小校场年画"IP,又重新回归了人们的视野。

  "旗开得胜"杯子"、"状元及第"袜子、"仕女"便签⋯⋯不仅有好彩头,还有浓浓的江南味道,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这批文创产品的亮相惊艳了不少观众。其中,"五谷丰登"料理盘还是获得今年"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的金榜榜首作品。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表示,小校场年画是海派文化最初的记录者,可是如今已经没有了传承人。在建设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扩展到长三角的江南文化过程中,实物展览是一方面,从文创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把藏品变成展品、变成宣传品。

  除了今年开发的第一批文创产品,未来还将有更多小校场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个从年画里了解海派文化的窗口,反映小校场年画里包容、开放、创造创新的精神内核。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孙悦 李连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