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⑪出土千年流传至今的厚趠方鼎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⑪出土千年流传至今的厚趠方鼎
2021年07月26日 18:57 新浪网 作者 看看新闻KNEWS

  

  它是青铜器中的名品。相貌特别,身世传奇。周身饰满兽面纹,又野又甜。威严中带着天真,粗犷又不失精美。它诞生于三千年前的西周早期,被深埋地下,又在宋代重见天日,至今流传九百多年。

  这件青铜方鼎,四壁装饰兽面纹,兽面的双角下垂,尖端又作勾曲形上卷,这种构图的角部占了兽面纹的主要地位,在西周早期的兽面纹中极为少见。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马今洪介绍,兽面纹的两边构成对称的直角,如果把立体的直角展开成平面,也是一组对称的兽面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青铜器的常见纹饰。它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是先民想象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神秘肃穆的兽面,打通了人与神灵间的交流。

  西周时期的先民将这神秘的兽面铸于鼎的外部,内壁铸铭文五行三十四字,记述周王来到成周的这一年,厚趠受到溓公馈赠,铸了这件方鼎,作为他父亲辛的祭器。从此它在后世拥有了姓名——厚趠方鼎。

  “这件鼎是食器,当时就是盛放肉食的,古代吃肉比较少见,所以把放肉器具也定了高级别的。”马今洪介绍,青铜器分为青铜食器、水器、酒器、乐器、兵器等。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的纹饰,就真实再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在其中的宴饮场景里,就可以看到品类繁多的青铜器。

  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中,食器最多。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培育出了粮食作物。对饮食的精致化要求,推动了餐具的发展。而青铜食器就是古代最早、最正式的饮食用具,可分为簋、盂、盨、豆、簠等不同种类。而作为礼器的青铜鼎,也具有在祭祀和宴飨等礼仪场合盛放肉食的功能。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方鼎和圆形。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延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

  青铜鼎也是神权和地位的象征。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鼎就从一般炊器发展为传国重器。周秦之后,青铜器不时出土,所在多有。然而,随着青铜时代的终结,许多青铜鼎都不知所终,出土后能够流传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

  厚趠方鼎在宋代即已著录,流传保存至今,实属罕见。宋代薛尚功在《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就有著录。从著录可知,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曾经收藏过此鼎。厚趠方鼎后归李鸿章家族后人收藏家李荫轩先生,得以躲过日寇掠夺,并按李荫轩遗愿,入藏上海博物馆。

  宋末战乱频仍,传世的青铜器藏品损失极大。马今洪介绍,厚趠方鼎是上博馆藏的一级品。“无论是造型、铭文,还是铸造工艺,以及它的艺术价值,都是一流的,而这件鼎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种传奇。所以说它是青铜器中的名品。”

  三千年前,一位西周贵族铸造了这件青铜鼎。它在地底沉睡,直到宋朝再次醒来。当我们的目光与这神秘的兽面相遇,感受到的是来自西周先民的凝视。它历经战乱,却奇迹般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自它再生之日起,就被视若珍宝,因为这份知遇与坚守,我们得以相遇,它的眼神依然天真明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辑:夏定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青铜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