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
2024年03月21日 09:39 新浪网 作者 看看新闻KNEWS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中段。老龙头墓地位于盐源县润盐镇五洞桥村毛家坝一条东西向的山梁之上,墓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

  1987、1999和200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先后三次对该墓地进行了清理。2020年4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发掘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田野操作规程进行,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践行发掘、保护、整理及研究同步进行的工作理念,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体质人类学、古DNA、古地质与环境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老龙头墓地全景

  01

  基本概况

  目前联­­合考古队共完成发掘面积约4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893座(土坑墓1878座、瓮棺15个),殉马坑1个。不同时期墓葬层垒叠压。墓葬形制有瓮棺、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带盖顶石的土坑竖穴墓四类。除瓮棺葬外,其余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大中型墓葬可见巨石覆盖墓圹的现象;瓮棺仅见于发掘区的中、东部。墓葬方向统一、以东西向为主,少见南北向;头向以西向为主,次为东向。墓室多遗留有木制葬具痕迹,大、中型墓葬有棺椁,小型墓仅有棺。葬法以一次葬为主,少见二次葬。葬式以仰身直肢葬常见,另见少量截肢葬、屈肢葬等;另有遗骸包裹和分层叠葬现象。

  老龙头墓地总平面照

  目前出土各类遗物达7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玛瑙珠、绿松石珠饰、海贝、皮革制品等。以陶器和铜器为大宗。陶器以各类双耳罐为主,另有单耳罐、高领罐、带流壶、鼓风管等。铜器种类丰富,铜器以兵器、工具、马具、杖首、树枝形器等。风格独特、造型各异枝形器和杖首、蛇蛙案、干字形杖、双环首剑等独具区域与族群特征。

  M294出土陶器

  墓葬时代从商末一直延续至西汉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历时性特征突出,可分三期。商末至西周时期墓葬为瓮棺葬和竖穴土坑墓,流行截肢葬,墓室有头箱,铸匠墓出现;乳钉瓮、簋式豆、带流壶、圈足双耳罐、长颈罐为常见陶器组合,另有石器和青铜器。

  M307

  春秋时期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铸匠墓流行,出现叠葬。随葬品以陶器、石器和铜器为主;铜器以銎柄剑、环首刀等最具特征,出现枝形器;陶器以小双耳罐、高领罐为主。

  M928铜枝形器

  战国至西汉早期大型墓葬流行石盖墓,常见头蹄葬、朱砂葬;随葬品包括铜器、陶器和玻璃器,铜器以兵器为主,马具成组出土常见。小型墓葬出现毁兵,叠葬流行,墓室多有随葬品,主要为铜兵器、工具及石器等,少见玻璃器;陶器以各类双耳罐为主。

  02

  价值与意义

  1.完整构建了盐源盆地商代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年代框架与文化谱系,为周边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和年代研究提供了标尺和参照系。

  2.多样而独特丧葬习俗和以双马神、双耳罐及太阳崇拜为代表信仰体系构成盐源青铜文化最具特质的文化元素。

  3.汇集了来自欧亚与北方草原、西北、滇池与滇西北、东南亚等地区多元文化元素,形成复杂多样、多元融合的特质。

  4.老龙头墓地发掘与研究展现了盐源青铜文化独具特质的文化面貌,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发现了中国第一辆三轮青铜马车模型和中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腰机;提供了中国最早使用马兜铃科植物和西南山地最早使用丝绸的实证。

  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及“洼地效应”形塑了盐源青铜文化独树一帜、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是中国西南山地青铜文明的典范。盐源青铜文化独特性、复合性、多元性特征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西北与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丰富了中国古代多元一体格局文化内涵,维护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完整性与统一性,为从“边疆发现中国”提供了鲜活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