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普及电价也要涨?发改委:设立“尖峰电价”,至少上涨20%

电动车普及电价也要涨?发改委:设立“尖峰电价”,至少上涨20%
2021-08-01 17:19:31 AUTO车志

一个月前,聊天时得知一位朋友放了一个月长假,而他却表示很不开心,因为广东限电工厂被迫停工。作为全国GDP数一数二的大省,广东因为缺电导致生产停滞,在以前是想都没想过的事。

广东一些自备发电机的工厂,这时开足发电机马力保生产,导致成品油需求激增,间接促使成品油涨价。炼油又需要大量的电,结果中国第一炼油大省山东,反超广东成为全国用电量第一,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魔幻。

不仅广东出现用电荒,连云南今年也出现了缺电的情况,限电导致云南的电解铝产能下降,于是电解铝价格普涨。全国大范围供电紧张,让发改委不得不研究应对措施,以控制用电需求。

听到发改委说“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后,网友预测电价要涨。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便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这份通知主要是规范电价形成机制,通俗的说就是电价该怎么涨。

峰谷电价相差4倍,网约车吃不消?

在聊峰谷电价前,咱们得对用电有个基本概念,白天生产生活一起进行,处于用电高峰,而到了凌晨生产生活基本停止,于是便处于用电低谷,高峰与低谷就是指“峰谷”电价。

通知中明确规定峰谷电价的价差和标准,比如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不低于4:1,其它地方不低于3:1,意思就是高峰期电价是低谷的4倍,而低谷期电价只有高峰期四分之一。

不同地区电力部门规定高峰时间段不同,比如广州商业用电高峰时段为14:00-17:00和19:00-22:00,低谷时间段为0:00-8:00。从峰谷电价价差以及时段看,分时电价机制对纯电动车使用成本影响较大,大部分纯电动网约车,一天至少得充1-2次电,很难错开高峰。

比较省油的车,例如丰田的混合动力,一公里成本大概在3-4毛钱,而纯电动车哪怕是按照高峰期商业电价计算,1公里成本也就1-2毛,成本优势很明显,也是因为使用成本低,因此才有更多网约车司机选择电动车。

广州商业用电价格

假如广州峰谷电价价差为4:1,1KV的电网,低谷电价为0.36元/度,那么高峰期电价至少为1.44元/度,这仅仅是电价,还不包括充电站收取的服务费和停车费。

一辆电池包容量为50.6度电的纯电动车,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1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可能只有330公里(冬天更低),大约百公里消耗15.3度电(算比较省电的水平),以广州高峰期商业电价计算,充满电至少需要72.8元,折算下来1公里0.22元,使用成本已经赶上烧气的出租车,这还不算充电的时间成本。

尖峰电价至少再涨20%

尖峰意思就是用电最高峰时期,一般这个时段比小,因此通常只按照高峰时段来收费,这次发改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要在高峰电价基础上至少上涨20%。

按照广州商业用电例子计算,高峰期电价为1.44元/度,要是赶上了尖峰时段,电价上涨20%,尖峰时段电价为1.728元/度。

50.6度电的纯电动车,充满电至少需要87.4元,折算下来1公里0.26元,差不多接近混合动力网约车的成本。

分时电价针对新能源车?

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为381万辆,而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最新数据统计,2019 年 12 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 5.96 亿 kWh,近 12 月累计充电电量 51.63 亿 kWh。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2255亿 kWh,新能源车用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1年 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2021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尽管新能源车保有量翻了一番,但是用电量占比仍然很小。

与2019年不同情况不同的是,国内发电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为了降低碳排放,火力发电增速放缓,而以风力、水力、光伏为代表的清洁发电则快速增长。然而清洁发电极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分时电价机制恰恰是应对电量供应不稳定的措施。

利好换电技术

峰谷电价其实就是希望用户错峰用电,换电技术恰好符合分时电价政策的初衷,用电低谷时把电存起来,高峰期再使用,这就抑制了电价波动。

写在最后

由于电量供应和需求波动越来越大,需要政策来引导用户在高峰期时少用电,低谷期时多用电,甚至在低谷期储电。分时电价机制难免会波及新能源车,提高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现阶段电动车充电便宜是因为政府大幅补贴推广,未来如果进入到正常的市场运营模式,不排除充电价格会上涨,这里可以参考共享充电宝的案例。

行业新闻新能源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