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过敏性鼻炎发作?或许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3招,鼻炎不来扰

过敏性鼻炎发作?或许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3招,鼻炎不来扰
2020年09月21日 11:03 新浪网 作者 哈罗育儿

  每逢秋天,只要早上起床去外面走一圈之后就会喷嚏连连,直到中午还流着清水一样的鼻涕。瞅着自己是感冒了吧,但连着吃了一周的感冒药也不见好。虽然不发烧,也不浑身疼,可总流鼻涕、打喷嚏什么的,也够烦人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

  过敏性鼻炎通常的表现类似患者在“天天感冒”,先是鼻内发痒,伴有眼睛及咽喉处发痒,之后是阵发性连续性发作的喷嚏,每天数次,每次多于三个,甚至连续十几个,多在晨起发生,或夜晚入睡、季节变换时加重。喷嚏过后是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流下,严重者单侧或双侧鼻腔堵塞。过敏性鼻炎跟气候多变、温差变化大及空气中的花粉、粉尘等含量较高有一定关系。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许与这3个原因有关!

  1、过敏原。

  2、过敏体质。因为过敏性鼻炎常与其它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同时存在或交替发作,且患者多有家族史,所以可能与遗传有关。

  此外,有些病人本身不是过敏性体质,也会患上此病,这是因为人的体质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的,这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当前的城市环境污染很严重,很有可能使得自身的体质发生变化。目前有数据显示,工业化明显的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逐年增加,说明环境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它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等方面。当然,除了以上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还有其他的诱发因素,如其他疾病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因素等。

  3、有过敏体质的人,鼻粘膜多次接触足量的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基本上是由于室外的花粉和室内的尘螨等过敏原诱发的;和感冒不一样的是,过敏性鼻炎主要出现“鼻子”的症状——鼻痒、打喷嚏、鼻塞、鼻涕等偶尔也会眼痒,其他的喉咙痛、浑身疼啊都不会出现。

  那么有了过敏性鼻炎,要如何调理呢?

  教你3招,过敏性鼻炎不来扰

  1、尽量远离过敏原。

  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一定有过敏原,比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如果能够远离这些过敏原,过敏性鼻炎就能不治而愈;即使做不到完全远离,隔离部分过敏原,也能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在医院查不到过敏原的鼻炎患者,需要进一步排除导致鼻炎症状的“非过敏因素”,来防止鼻炎症状的发作。

  2、改善过敏体质

  过敏性咳嗽既叫过敏,即是引发这个病的病因是过敏体质,治愈更慢。需要长期调理方能治好,才能避免再次复发。人体的9/10都是由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在与微生态系统的对抗中建立和完善的。没有微生态系统,就没有免疫系统。微生态系统不健全,免疫系统就不健全,人就会过敏。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益生菌对人体的获益。益生菌可以缓解肠道渗透性,增强肠道特定IGA 反应,促迚肠道防御屏障,通过益生菌对微生态菌群进行调节可改善过敏性鼻炎预后。

  国际微生物学对微生态的研究发现一种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群,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有助于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缓解过敏症状;促进脾脏细胞IFN-r的分泌量,恢复免疫Treg细胞的调控能力,进而调节细胞免疫活性平衡,辅助调整过敏体质。同时,家长们应该明白由于过敏性鼻炎是体质与免疫系统的问题,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得到调整的,所以要按疗程补充益生菌来调整过敏体质,做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预防过敏为首的抗过敏方法才能更好的帮孩子脱离过敏健康成长。

  3、做好生活护理

  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在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控制好户外活动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远离过敏原,如需外出尽量戴口罩。

  由于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引起的过敏的,需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避免让鼻子太干燥。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更应加强对鼻子的保护,加强日常防护,注意生活细节,减少和过敏原接触的机会。

  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多吃蔬果,雪梨、香蕉、苹果等都是水含量高的水果,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生津润肺食物也可以适当多吃,.不过,炒瓜子、炒栗子等干燥食物则要少吃。

  加强体质锻炼。这个应该是有限避免各类疾病的前提,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邪的能力,由于过敏本身是体质问题,所以提高体质是重中之重。可以在饭后散步、晨起跑步,坚持锻炼,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会逐渐减轻,发作时就不会那么难受,诱发其他疾病的几率也就小很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