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日报报道宁津:破解进口依赖,这个欠发达县搞出了七粒“自主种子”

科技日报报道宁津:破解进口依赖,这个欠发达县搞出了七粒“自主种子”
2019年09月27日 15:35 新浪网 作者 闪电视频

  “在我国,90%的西兰花种子、70%的果树和种牛……都依赖进口,我们如何创造自己的种子在国际上与对手同场竞技?”9月23日,在山东(宁津)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的一席话引来大家深思。在当日的仪式上,以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的宁津命名的“宁津良种”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民日报社等代表的见证下发布,标志着这个经济欠发达县的种子研发板块脱颖而出,正式加入种子基地“国家队”,成为一支守卫我国“种子主权”的重要力量。

  科技日报报道宁津:破解进口依赖,这个欠发达县搞出了七粒“自主种子”

  “宁津良种”晋升国家级,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个地处山东、河北边界处,近50万人口的农业县在拥有了8家良种繁育“龙头”、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之后,已培育出4个国审品种,3个省审品种,其“良星99”新品种在全国甚至推广了3亿多亩。

  “深不可测”的种子研发以“周期大、风险大、投入大”三“大”特征,吓退了一个又一个志在民族种业中有所成就的理想主义者,国外巨头动辄投入上千亿只为研发一粒宝贵的种子——抢占山头,成王败寇。面对着“无底洞”式的投入,幸运者研发一粒种子“要花上两辆高档奔驰的钱”;而失败者这些钱只能打水漂。让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城痴迷于种子研发,还斩获颇多?

  破解三“大”难题,“科学家+创业者”组合是关键

  从表面上看,头发已经灰白的刘俊升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白衬衣、黑皮鞋的严肃装扮却告诉你,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作为德州市良星种子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他和团队研发的小麦新品种“良星99”和玉米新品种“良星4号”改写了德州市没有自育高产小麦、玉米的历史,累计增产粮食50多亿斤。

  “我就是普通农民。粮食对老百姓来说太重要的,育种就是让土地多打粮食,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山东(宁津)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向祖国报喜”环节,62岁的刘俊升讲述的丰收故事热热闹闹,但里面包含的艰辛、寂寞,却少有人知。

  40年了。他经历过很多难熬的时刻。1990年的时候,刘俊升在研究中感到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不足,便自费到山东农业大学学起了植保专业,家里的压力放到了妻子肩上;到了1999年,他连续8年为育种投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他甚至把家里攒了8年的卖棉花款拿来顶上;育种的麦子不能用机械收割,种到穗行圃的麦子,都需要用剪刀剪,用手搓。于是,从凌晨三四点干到凌晨两三点成了刘俊升的“家常便饭”,因为他深知“只有汗水和泪水才能浇灌一粒好种子”。

  宁津的种子好在哪里?有河北的农民私下里说,“‘良星99’确实不错,丰产稳产性突出、抗病性好,抗寒,唯一缺点是中晚熟。这个品种也让我们的专家‘泰山压顶’。”

  好种子的诞生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枪匹马”。刘俊升说,这些年农科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我们科技创新起到关键的作用。仪式现场,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之岭与宁津县县长沙淑红为宁津良种智库揭牌。良种智库加入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他们将组成宁津农业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为宁津现代农业的政策研制、决策执行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这意味着这个农业县的良种研发生态圈正式搭建完成。

  这些也意味着,破解三“大”难题,“科学家+企业家”组合将会再次发挥威力。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政府为产业“撑起了腰”

  宁津不只有一个刘俊升。推动8家良种繁育“龙头”、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砥砺前行的,是一种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的创业者。当然,为这些前线创业者“撑腰”的是政府的重视、政策资金的倾斜。

  宁津县种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最辉煌的时期。“那几年,宁津种子的经营量在全国排第28位,有些品种的价格能影响全国。”宁津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但是,由于不注重自主创新,一个种子大县竟然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种,只能给别人搞繁育、做营销。在“品种权”这一瓶颈的制约下,宁津县渐渐失去了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地位,陷入低谷。

  不得不说,被称为“宁津县袁隆平”的刘俊升“赌上身家性命”研发的“良星”系列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这个县里迷茫中的种子研发者找到了光亮。全县8家种子“龙头”有4家搞起了育种试验,宁津县抓住机遇,帮助制种企业建起了质检和科研队伍,狠抓种子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落实,形成了“科研一生产一基地—销售”为一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的育种基地不仅本县有,为追求最佳气候、水土条件,各公司已经把育种基地发展到了辽宁、甘肃、山西、海南岛、新疆等地,总面积有8000多亩。”宁津县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宁津种子不但实现了‘全国种,种全国’,而且品种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这才是发家致富的‘金种子’!”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破解科技日报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