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育秧厂、传感器、监测站……农民种田用起这些“新设施”

育秧厂、传感器、监测站……农民种田用起这些“新设施”
2020年04月07日 15:47 新浪网 作者 闪电视频

  走进江西省吉水县黄泥洞智能工厂化育秧中心,只见两座透明的玻璃温室大棚内,农民正将秧盘搬上流水线,大棚内配备了自动化精量高速播种流水线、智能化育秧苗床、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智能化温室控制管理系统。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智能工厂化育秧设备,种子发芽率超过90%,出秧量是传统育秧的15倍以上。”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小庆说。

  工厂“造秧”,也为水稻全程机械化耕作打下基础。

  “机插是当前水稻机械化耕作的短板,而工厂化育秧整齐度高,适宜机插。”冯小庆说,育秧中心配备了12台高速插秧机,能提供从育秧到插秧的全程配套综合服务。吉水县醪桥镇山头村种粮大户李顺根说:“我在育秧中心订了320亩秧苗,工厂育好秧后还会帮我插到田里,省心又省力!”

  ↑在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村民正在与当地农技员视频交流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类似的智慧科技种粮设施,也出现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农户邹泰晖的万亩农田里。

  站在田间,不见犁耙锄筐等“老设施”,倒是太阳能发电板、360度摄像头、风速仪等于一体的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邹泰晖说,这些智慧农情检测站会监测田块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农作物长势等数据。“像这样的智慧农情检测站,我们一共有50多个,等以后5G技术普及了,传输数据还将从现在的每两小时一次变为实时。”邹泰晖说。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无人机待命准备对油菜田进行植保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邹泰晖看来,今后种田将逐步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实现标准化生产。过去农民打药施肥很容易过量,如今他们在对每块田的土壤和作物长势情况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指挥无人机精量喷撒,每块田打药施肥的量都不同,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

  视频记者:刘彬、彭菁、郭杰文 报道员曾超、杨浩

  文字记者:范帆、熊家林

  摄影记者:万象、彭昭之

  新华社江西分社、新华社音视频部 联合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