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银行业被传普遍降薪系谣言,未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是关键

银行业被传普遍降薪系谣言,未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是关键
2020年08月08日 12:55 新浪网 作者 闪电视频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8日讯 近日,一份金融机构降薪的微信聊天记录在朋友圈流传。聊天记录中爆料,受政策要求影响,全国金融业要全体降薪。据报道,8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就薪酬问题进行回应,均表示: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安排。

  随着以“国有四大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巨头的声明回应,相信民众对此番“降薪风波”的关注度会很快降温,但是,风波背后所潜藏的对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警示与提醒,却才刚刚破题。

  部分舆论对银行“降薪”问题的理解有较大偏差

  首先,降薪传闻的起点是财政部年初下发的《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实施细则》,记者查阅这份细则以及各地据此制定的地方性办法却发现,其核心均在于“机制”二字。而众所周知,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自启动公司化改革后,特别是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这套“机制”早已运作得比较成熟了。因此,主要的商业银行在薪酬确定上并不存在重新套用公式的问题,这也是几家银行对外回应的依据所在。

  其次,部分媒体援引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此前的判断,即断定今年主要商业银行将出现利润负增长,继而倒推几大国有银行必定降薪,这个逻辑也是存在问题的。央行课题组的核心观点并没有错,但这是对全行业的判断,是宏观层面而非微观层面的判断。而在银行这样一个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中,同样的经济形势对不同银行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今年的疫情确实始料未及,但目前来看其对银行业的冲击,还没有超出监管此前在压力测试中所给出的参数设定。

  再次,假如有关文件的下发是出于执行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精神的需要,那么削减薪酬是否有用呢?事实上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要实现金融让利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推动利率水平下行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银行普遍大降薪”谣言的出现,与一些人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经济面临衰退双重因素对目前银行业经营业绩可能下降的担心不无关系。对此,有经济学家分析,今年上半年,从银行自身的情况来看,经营业绩、利润收入还比较乐观。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有四大行”声明当中“目前尚无降薪安排”的明确表态。

  目前不会普遍大降薪,未来会不会降呢?

  对于未来是否会降薪,这就取决于银行业能否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良性健康地发展了。经济是肌体,金融则是血脉,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是目前形势下各家银行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对于那些暂遇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层面,银行能否主动施以援手,在纾困救急的同时,为自身发展累积优质客户?据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今年以来,金融部门通过三种方式向企业让利,包括降低利率让利、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和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此举,既为实体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又为银行业未来稳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科学优化盈利模式,调整产品体系,打造多层次、广覆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也是从根本上提升银行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能否呼应国家宏观政策,服务微观经济、实体经济,并在此过程中做强做大自己,是银行薪资核定机制中与营收利润增幅同等重要的因素。

  闪电新闻记者 尹承谦 综合证券时报 北京青年报 整理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