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2020年01月06日 18:00 新浪网 作者 豆瓣时间

  刘慈欣的《三体》第三部的末尾有这样一个情节。

  第一部的“面壁人”,罗辑已经成了白发老者,他远离地球,在冥王星上的“人类文明博物馆”做馆长。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刘慈欣/《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1》

  /重庆出版社/豆瓣评分8.8

  那时候地球已经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毁灭,“人类文明博物馆”约等于“人类文明之墓”。

  地球文明的幸存者乘坐飞船到冥王星探望罗辑,他们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罗辑介绍这座博物馆用什么介质保存人类文明:

  “科学家找了些公元世纪的U盘和硬盘,有些居然还能读出来。如果质量好,可以把信息保存五千年左右。”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2001太空漫游》剧照

  “光盘,如果用特殊金属材料制造,能可靠地保存信息十万年。”

  “但这些都不如印刷品,质量好的印刷品,用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但这就到头了,就是说,我们通常用来存储信息的手段,最多只能把信息可靠地保存二十万年。而他们要存十亿年!”

  “后来,基于现代科学在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结果,通过对大量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科学家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亿年左右的方法,他们强调,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

  “把字刻在石头上!”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2001太空漫游》剧照

  《三体》的这一段对话不禁让我们思索信息存储的媒介问题。从前,人类的记忆记载在石头上、竹简上、绢布上;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日记、心情、照片组成的记忆存储在微信朋友圈、豆瓣、微博上。

  如果我们想彻底销毁自己的“黑历史”信息有可能吗?在信息储存媒介是石头、竹简、纸张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性与流动性较弱,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容易分开,如果想销毁信息也比较容易,把承载信息的媒介销毁似乎就可以一劳永逸。

  但互联网时代,想彻底销毁信息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

  去年四月,国家图书馆宣布“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启动,2000亿条微博被当作史料保存。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这引发了部分人的质疑:大多数用户只是想把微博当作记录心情和个人经历的地方,这些信息严格来说属于“私人信息”,但却被一股脑地投放到“时代集体记忆”的洪流里,公共记忆和私人记忆,如何区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卡斯特在《网络星河》一书中指出,网络社会的时间是一种“永恒的时间”(timeless time),在网络空间里,时间既不存在开始,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终结。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在互联网没有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吃饭、购物、看电影、用现金付钱,这一系列行为完成之后,在物理层面会永远消失,只留在人们的心理记忆之中。

  但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点外卖、网购、线上买电影票、线上支付,发生在网络空间里的行动不会因为行动的结束而彻底消失,而是“永恒”地将痕迹留在网络空间中。

  除去“私人记忆”被封存的恐惧,也需要看到好的一面:互联网与现实生活产生的互动,把“私人记忆”上升至“集体记忆”提供了可能。

  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了严重火灾。因为持续的削减预算,博物馆的消防设备已经成为摆设,消防栓里没有水,消防员只有从附近的湖里取水救火。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巴西国家博物馆烧毁前 via 维基百科

  第二日中午,仅抢救出72件展品,幸存的藏品应该不到总数的10%。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大火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 via 维基百科

  国家博物馆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保存地,我国古代有“宗庙”一说,这个民族的祖先记忆、从哪里来、为何成为现在的面貌,在国家博物馆里都有留存。可以说,一座国家博物馆,塑造着民族国家的认同,也为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凭据。

  巴西国家博物馆里都有什么?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via 维基百科

  露西亚(Luzia),1975年出土,是美洲大陆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亦是首具在巴西发现的人类化石,因此被称为“第一个巴西人”。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via 维基百科

  马萨卡利神龙骨架化石,巴西发现的最大的恐龙——马萨卡利神龙的骨架,其化石也包含了泰坦巨龙类极为缺乏的头颅骨。此具完整骨架是世界古生物化石收藏中的无价之宝。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via 维基百科

  Sha-amun-en-su的石棺和木乃伊。这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几尊未被开启的木乃伊石观,里面的木乃伊仍然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这些珍贵的藏品,都在大火中灰飞烟灭。

  人类学家MércioGomes在Facebook上说道:“我们巴西人只有500年的历史。我们的国家博物馆已有200年历史,但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以及永远失去的东西。”

  巴西总统特梅尔说,“国家博物馆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两百年的工作,研究和知识都丢失了。由于帝国时期皇室所在的建筑遭到破坏,我们历史的价值将无法被衡量。”

  巴西著名作家伯纳德梅洛佛朗哥写道:“这个星期天的悲剧是一种全国性的自杀,这是对我们过去和未来几代人的犯罪。”

  但巨大的不幸中也有万幸。

  火灾发生后,巴西政府与国家博物馆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希望在火灾前曾去过博物馆的观众,上传他们的照片,可以是自拍,也可以是展品的照片。以此作为复原展品的依据。

  实物展品复原已经不可能,他们做了一个“线上国家博物馆”。

  称为“巴西国家博物馆数字化重生计划”。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一年后的2019年9月,超过700件被毁坏的文物,在凝聚着5400多张私人记忆的博物馆参观照片的帮助下,以虚拟的数字化形象“复活”了。

  这也让我们想到2019年4月在火灾里倒塌的巴黎圣母院。即使现实里造成的毁灭已无法复原,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自发晒出的,关于它的影像和怀念,也是互联网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巴黎圣母院大火 via 维基百科

  中国社科院博士杨博说:“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不仅燃烧在西岱岛的东南端——通过社交媒体,它燃烧在世界千千万万个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上,映照着人们的泪水与哀痛、希望与扶持、分歧与谎言。”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迪士尼动画片《钟楼怪人》(改编自维克多·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场景,似乎一语成谶。

  但有些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就湮灭的民族历史记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以至于如果想一睹它的芳容,只能从古画里寻找可能了。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圆明园九州青晏 via 维基百科

  “QQ空间里的非主流大头照你删了吗?” | 互联网如何封存我们的记忆

  *今天的圆明园遗址 via 维基百科

  圆明园没有那么幸运,它并没有无数个体的记忆作为见证和留存,这座“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只有留在辽远的历史中了。

  互联网究竟是粘合了私人记忆还是侵占了私人记忆?似乎可以用一位学者的结论来回答:“在互联网领域,意味着人们的集体记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抗遗忘的能力不仅仅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是分散地掌握在无数民众的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博物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