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2020年07月16日 19:00 新浪网 作者 豆瓣时间

  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啊。

  时间君最近关注了一位爱读书的朋友,这位朋友不仅爱阅读,还把自己的阅读笔记以及读书计划发布在了网上,仅仅凭借【阅读】这个爱好,就积累了47万粉丝。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这位朋友的笔记和手账

  对她来说,读书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通过视频拍摄,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阅读分享需求,还影响更多人爱上了阅读,充盈了自己的人生。同时,在粉丝经济时代,她身上正蕴藏着无限的商业变现可能。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这可真是直接告诉我们,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

  也许你会说,读书变现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哪有那么容易?

  高速化的信息社会,让我们“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陷入碎片化阅读的泥淖,真正读完一本书,几乎不太可能。

  就拿时间君正在重刷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来说,读它真的会让时间君有些害怕。因为开篇第一卷关于司法宫描写虽然细致,但着实既长又难读。开篇便是如此,不免让人望而却步。

  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自媒体语境中,这卷的部分内容可以这样表达:

  如果我们在那天涌进司法宫,虽然拥挤,但能参观古迹也挺好。

  但雨果是这样表达的:

  假如我们这些生活在1830年的人,在想象中侧身在十五世纪这群巴黎人中间,跟他们一起被拉来扯去,被撞来撞去,跌跌冲冲,挤进司法宫宽阔无比的大厅,在1482年1月6日这一天却显得那么狭小,就不会觉得眼前景象索然无味,不会觉得没有吸引力,正好相反,我们周围所见事物尽是如此之古老,反而觉得十分新鲜。

  相信这不是时间君的个例,你们也多多少少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面对脍炙人口的名作,却丧失了阅读的耐心。

  几年前,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与之相伴的,就是对网络平台文字碎片化的倾向的警惕。

  几年过去,人们逐渐习惯从“只言片语”中度过几分钟的阅读时光。但是,最近的调查数据却告诉人们,连“碎片化阅读”都岌岌可危。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人均读书时间为19.69分钟,仅超一成国民平均每天阅读图书1小时以上。

  然而,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增加了15.54分钟,是读书时间的5倍。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网上聊天和交友、看视频、网上购物、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看电影,成为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

  即使是“碎片化阅读”,都很难在人们的生活里拥有姓名。

  阅读,似乎正离现代人越来越远。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快节奏的生活,看似从阅读中获得收益更为低效。工作上,我们用实践取代了阅读;校园里,我们又用课堂代替了自学;精神需求上,书籍影视化现象普遍,比起阅读,更为具象的影视化作品带给人的愉悦更加直接。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今年夏天,一部《隐秘的角落》,让紫金陈的原著小说《坏小孩》广为人知。

  在此之前,紫金陈的《无证之罪》也因被影视化改编而名声大噪。

  虽然大家都知道阅读的价值所在,可静下心来长时间阅读,实在是太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甚至将阅读直接变现呢?

  可能你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会阅读,到底能带来什么?

  现在量化和碎片化的阅读,导致我们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的大量的阅读内容,最终只沦为过眼云烟。阅读后对内容的反思、吸收和重构的过程,都被我们忽略了。长此往,阅读更多地只是让我们的头脑,变成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而且这些马,不少还是瘸腿马。

  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这样评价阅读: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阅读的过程,直到内容落实成自己内心的产物才算完成。斋藤孝说过: “好不容易钓到的鱼,如果不加处理,放置不管,就会腐烂。” 花了时间精力去读书,如果不做读书笔记、不把书的精华内化吸收,时间长了就会忘记,那书也就白读了。

  会读书的人,可以不用读很多书,但他们很好地消化书中阐述的内容,并将那些知识转换为自己的思维甚至能力,从而大大提升阅读的获得感。

  时间君关注的那位朋友的阅读分享书单里,曾有过一本《奥威尔传》。在视频中,她认为这本传记是“会让有志于新闻事业和写作事业的年轻人,备受鼓舞的一本书。”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后来,她坦言这本书读者反馈,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很多人被这本书的内容所触动。可能是奥威尔的经历,让他们想起了心中未竟的梦想或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时光。

  其实,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精神的享受,从精读中,我们更可以收获“实在”的好处。比如,看专业书可以帮助你提高专业技能,系统学习如何做产品、写文案、进行人员管理。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当队长的黄圣依在看书学习,不过队长当得如何,大家还是见仁见智啦。

  把书中趣闻轶事作为谈资,讲给朋友甚至客户上级听,拉近关系的同时,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就思考,并且坚持做笔记写文章,自然可以使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笔提高。

  想要学会阅读,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虽说阅读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但是阅读能有所收获,才更能体现阅读的价值。

  在碎片化到阅读一本书就算“深度阅读”的时代,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书评”,来进一步体会“深度阅读”的美妙。

  为什么选择书评?

  因为输出是检验阅读最好的方式,而和阅读最贴切的输出,自然就是书评;同时,比起空泛地谈写作,一种具体并且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文体更值得入手。

  抱着写书评的心态去阅读、以书评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一部作品,你的阅读经历将会收获更多。

  在此,时间君向你推荐豆瓣时间联合做書出品的课程《如何读透一本书——12堂阅读写作训练课》

“凭借读书,她收获了40万粉丝” | 阅读变现如何成为可能

  一篇好的书评背后,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深度独立思考能力和观点表达能力的综合呈现。基于这些能力,你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阅读和理解书籍,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与乐趣。

  这门课程,并不仅仅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写一篇书评,更是借助书评这一典型体裁,教你以一种评论的视角看待阅读。

  课程的主讲老师付如初,目前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编辑室主任,同时还是《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专栏作者,她的书评集《大声沉默》,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在课程中,她将为你传授她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宝贵经验:

  有深度且实用的阅读方法;

  完整系统的书评写作方法;

  虚构、非虚构这两大类作品的阅读写作关注重点;

  N个在阅读与写作上需要避免的误区;

  ……

  无论你是想要精进的作者、书评人或者编辑,还是有阅读与写作需求的内容行业从业者,亦或只是热爱读书与写作的读者,都很适合这门课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